图书介绍

如何高质量地陪伴孩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如何高质量地陪伴孩子
  • (法)卡特琳娜·盖冈著;徐晓雁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星出版社
  • ISBN:751332138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53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26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如何高质量地陪伴孩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前言8

1 成人与儿童的关系14

成人与儿童关系中的困境14

第一个月14

在家庭与工作间找到平衡,悉心照料孩子,抚养他们成长,可由父亲和母亲共同承担15

对于工作时间,一生都可灵活考虑,而不仅是几个星期18

父母少有时间与孩子交流,是个大问题19

大部分成年人对于儿童情绪情感成熟的步骤所知甚少20

过多的主张21

尊重儿童的生理需求:进餐和睡眠21

父母需要属于自己的时间22

父母的孤立无援22

成年人所接受的教育23

人类是一种完全的社会性动物24

理想型关系25

人际关系中的错觉32

儿童眼中的人际关系34

孩子说什么,表达什么?34

当孩子未被倾听与尊重时36

儿童的特点:一个正在成形中的造物,脆弱、易受伤害、可塑性强37

父母眼中的人际关系39

回忆我们自己的童年是件有益的事,即使这并非总是轻松的40

大脑的生长,需要平和的关系40

我们首先向孩子传递的是,我们是谁,我们如何做人做事41

成人-儿童:支配式的关系?43

父母,不要什么都自己扛45

2 儿童的大脑,尚未成熟的大脑47

人脑的三位一体47

大脑:从童年到青少年50

千亿万计的神经细胞51

大脑细胞的发育53

髓鞘形成54

神经回路54

青春期的大脑55

大脑最后成熟的区域也是最复杂的区域:颞叶,随后是额叶55

天性与文化55

3 关于儿童的大脑、情感性及人际关系61

前额叶皮质61

前额叶与情绪调节63

在前额叶,有两个脑区在我们的情感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眶额区和前扣带回67

前额叶的腹内侧、中腹区和背外侧79

儿童为何难以控制情绪?80

儿童的前额叶和连接边缘系统的神经回路尚未发育成熟80

安抚一名惶恐不安的孩子,有助于他大脑的成熟83

关于依恋理论86

关于新生儿的哭泣89

一些出于无知或习惯而流行的说法91

父母的疲惫92

当没有任何人回应他的呼唤、哭泣时,孩子学着与他感受到的一切切断联系93

集体生活94

杏仁核95

杏仁核被看作情绪和人际关系中的集散中心96

杏仁核在我们的恐惧反应中起核心作用97

有关恐惧的两条神经回路97

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年,发育成熟的杏仁核在孩子身上启动各种反应,但他还不能独自控制这些反应98

杏仁核介入到我们潜意识的情绪记忆中99

命名我们的感受,让杏仁核安静下来102

孩子无法令杏仁核平静103

海马回104

海马回是学习记忆、情绪记忆、有意识记忆和长期记忆的中枢105

儿童的海马回107

下丘脑111

脑岛112

伏隔核113

小脑113

大脑半球113

右半球主管感情和情绪信号的理解114

胼胝体115

4 儿童大脑与压力118

植物神经系统或自主神经系统118

交感神经系统作为一种激活器,为我们的行动做准备119

副交感神经系统平衡调节我们的情绪119

儿童出生时植物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119

不及时安抚孩子会使他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处于亢奋状态120

安抚孩子能激活他的副交感神经系统120

神经内分泌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122

紧张压力情况下123

紧张压力使HPA轴处于亢奋状态123

紧张压力产生连续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对机体有害123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124

皮质醇124

愉悦温情关系下分泌的催产素,是一种抗紧张压力的分子126

紧张压力对于儿童的大脑十分有害126

幼儿期的某些大脑结构面对紧张压力尤为脆弱127

人生的最初几年是关键130

强烈的压力刺激130

可塑性132

孩子的性格133

随处可见的日常压力136

用恐吓来教育孩子危害巨大138

要带着同理心和温和态度做出规矩140

当父母一直说“不”却又不能提出其他建议,或采用惩罚措施141

懂得化解冲突142

表观遗传学:紧张压力、母子关系,可以改变基因的表达145

童年期的紧张压力对染色体危害极大148

童年期的紧张压力会减少端粒148

幼鼠试验中,母性照料所产生的效果149

NRC31基因表达的改变可传递给下一代151

这些改变是可逆的151

母性照料可促进大脑发育中一个关键分子——BDNF的生长151

母性照料至关重要153

人类的情况又如何呢?153

5 儿童的纺锤体神经元和镜像神经元155

纺锤体神经元155

借助纺锤体神经元,信息的传递十分迅捷155

有些神经解剖学专家怀疑是纺锤体细胞使我们从所有物种里脱颖而出156

这些神经元位于主管感情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脑结构内156

情绪激烈时157

直觉与即时共情157

意识157

专注度和自控力157

这些细胞十分有意义,因为人的早期经验会对其产生直接影响158

镜像细胞158

令人惊讶的发现158

镜像神经元的位置159

镜像神经元在模仿过程中起作用,同时也在解读他人的意愿和情绪中起作用159

画面、照片、电影所产生的冲击160

情绪的感染、感受161

通过练习,无师自通162

在感受和模仿中学习163

我们希望传递给孩子什么?164

6 愉悦和社会生活荷尔蒙166

催产素,社交和爱的荷尔蒙166

催产素提供愉悦感,帮助捕捉情绪,降低紧张压力167

愉快的人际关系和交流,促使催产素分泌169

催产素使人相互接近170

催产素有助于对人产生共情171

催产素有很强的社会作用172

催产素强化亲子关系173

在动物身上173

在人类身上175

内啡肽187

内啡肽缓解疼痛,降低焦虑,产生愉悦感,提升依恋性187

内啡肽何时会分泌?188

当母亲与新生儿分离188

5-羟色胺188

我们体内5-羟色胺的浓度直接取决于人际关系的质量189

生命最初阶段遭受的压力将严重损害大脑5-羟色胺协同系统189

交流,尤其是触觉交流可激发快乐分子的分泌190

皮肤接触的益处对那些最脆弱的人尤其重要190

7 生活的乐趣194

驱动-奖赏系统194

当成年人阻止孩子的每一次积极主动性,他就是在减弱这个驱动力系统196

不断重复的一些日常生活场景,可能正在限制孩子的生命活力196

游戏的重要性197

欢笑、玩耍对大脑十分有益197

滚在地上也是一种乐趣,并可降低焦虑198

让孩子每天有玩耍的机会198

对于幼龄儿童198

通过游戏,孩子学习周围的世界,适应环境,并使之内化199

户外的玩耍,提供了一种自由感200

邀请小伙伴到家里来玩200

时不时和孩子一起玩,享受其乐,对孩子很有好处201

电子游戏、互联网、电视202

与孩子分享我们自己感兴趣的事物203

让世界更加和谐203

对孩子温柔相待,赋予他们活着的乐趣203

8 日常教育中的暴力206

日常教育暴力206

肉体折磨207

精神折磨207

恐惧、威胁会扼杀竞争力208

VEO的后果是什么?211

“打几下屁股,并不会伤害任何人”212

更严酷的管教会产生什么后果?如用皮带、腰带或其他物品抽打孩子213

哈佛大学研究人员的工作表明,伤人、侮辱人的话会对孩子产生灾难性的影响214

心理障碍215

情感的混乱216

暴力的模仿和传递217

艾丽斯·米勒218

白丝带:罪恶之源220

司空见惯的日常教育暴力为何能被接受?220

孩子否认自己的遭遇220

处于支配地位的成年人221

道德制高点“我罚你是为你好”引出的伦理悖论:“为了扬善,我们有权作恶”222

一旦长大成人,为什么要改变这种教养方式?222

“小霸王”和“小皇帝”这样的标签促使父母采用强硬手段223

“小霸王”的标签妨碍改进教育手段223

“小霸王”的标签倒转了责任主体224

儿童是“很好使的挡箭牌”224

幼龄儿童的麻烦225

某些文化与宗教信仰驱使成年人去制服孩子226

权利和教育中的暴力227

瑞典,先驱国家227

为什么要立法?228

法国的情况?228

9 为人父母230

为人父母不简单230

孩子不可能单独长大231

无条件的爱232

信任232

人类所需要的自由、空间和独立,远比自己认为的要多234

关于独立性235

自我认知236

认识自我需要时间237

“我的孩子不再爱我。我的孩子打我。我的孩子总是乱喊乱叫……”237

成年人是头领还是引路人?240

在家庭中,父母的角色应该是头领还是引路人?241

理解和安抚孩子并不意味着让步和放纵242

情感安全性,情感不安全性242

当父母把孩子赶到房间让他安静安静243

给出清晰的标杆让孩子安心244

父母就像园丁244

什么是正向亲子关系?245

结论247

致谢252

企业亲子公约2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