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高教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高教版
  • 王明初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3119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13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28页
  • 主题词:邓小平理论-师范大学-教材;“三个代表”思想-概论-师范大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高教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1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4

三、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9

四、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2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14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14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17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涵义、内容和精神实质20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邓小平理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23

第三节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5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25

二、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28

三、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29

四、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2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34

第一节 党的思想路线的历史发展34

一、毛泽东:实事求是34

二、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7

三、江泽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40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及基本要求43

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44

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45

三、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46

四、“三个有利于”是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47

第三节 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49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49

二、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51

三、与时俱进对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要求53

第二章 社会主义本质56

第一节 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56

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界定56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5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认识过程62

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描述62

二、列宁认识社会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65

三、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反思68

四、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70

第三节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73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73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理论特点78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重大意义81

四、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新发展83

第三章 当代中国基本国情89

第一节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89

一、对社会发展“急于求成”的历史反思8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94

三、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98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00

一、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100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03

三、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07

第三节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110

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总揽全局的关键110

二、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112

三、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114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11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17

一、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路线11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简明概括120

三、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12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2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纲领127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纲领130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132

第三节 坚持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135

一、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35

二、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138

第五章 社会主义改革141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性141

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局限性141

二、时代主题转换给社会主义提出的新课题143

三、改革是克服旧体制弊端以顺应时代潮流的唯一选择148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150

一、改革也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150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52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原则和路径选择155

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155

二、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主要原则160

三、渐进式: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路径选择162

四、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教训168

第六章 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173

第一节 “三步走”的战略步骤173

一、“三步走”战略步骤的提出173

二、“三步走”战略步骤的涵义和特点175

三、战略重点和“台阶式”发展177

四、“两个大局”思想与西部大开发181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86

一、前“两步”战略目标的实现186

二、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和特点188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部署191

第三节 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194

一、新发展观产生的背景194

二、科教兴国战略的涵义和基本要求197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涵义和基本要求200

第七章 经济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20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4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204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涵义和基本特征207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0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21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211

二、正确理解公有制为主体的涵义212

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1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219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19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是多种分配方式的集中表现221

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223

第四节 当前经济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225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225

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227

三、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28

四、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229

五、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230

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231

七、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33

八、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234

第八章 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236

第一节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236

一、人民民主专政236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40

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43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46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和本质特征249

一、党的领导249

二、人民当家作主251

三、依法治国253

第三节 当前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255

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255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256

三、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257

四、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259

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60

六、推进司法体制改革262

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263

八、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264

第九章 文化建设与文化体制改革266

第一节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266

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266

二、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270

三、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271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274

一、培养“四有”公民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274

二、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有机统一276

三、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281

四、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82

第三节 当前文化建设与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285

一、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85

二、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87

三、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88

四、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289

五、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291

六、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293

第十章 “一国两制”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295

第一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295

一、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295

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方式选择299

三、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301

第二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与实践303

一、“一国两制”的涵义和特征303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306

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成功实践309

第三节 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312

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312

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314

三、“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317

四、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319

第十一章 国际环境和对外开放322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322

一、20世纪的回顾: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322

二、邓小平关于时代主题的判断及其思想内涵324

三、21世纪展望: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327

第二节 对外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329

一、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329

二、对外开放是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的成功经验333

三、扩大对外开放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335

四、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338

第三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过程和新世纪的开放战略339

一、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339

二、新世纪面临的机遇与挑战343

三、加入WTO条件下的对外开放345

四、充分发挥中国在国际性、区域性合作组织中的作用348

第十二章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53

第一节 我国外交政策的历史发展和基本目标353

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历史回顾353

二、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358

第二节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方针和精神360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60

二、党际关系四项原则363

三、处理国际事务的主要方针和精神366

第三节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69

一、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总体目标369

二、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372

三、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375

四、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378

第十三章 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381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381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38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384

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385

四、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388

五、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390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93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393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396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399

第三节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402

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402

二、解决好党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406

三、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408

后记4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