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体制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体制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
  • 唐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0460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01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中国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体制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1

一 问题很严峻,停滞与倒退都没有出路4

二 谁之过?15

三 解铃还需系铃人18

第二节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19

一 从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进看“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21

二 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类型及划分标准23

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逻辑递进与理论创新25

四 本节小结28

第三节 研究方法29

一 跨科学研究法29

二 历史研究法30

三 抽象研究法31

四 以国家为主体的比较研究法32

五 案例研究33

第一章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已有相关研究文献述评34

第一节 体制改革视角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经典理论研究述评34

一 新古典主义经典理论:无法解释体制改革中的经济发展35

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与制度经济学派:制度—经济发展方式研究方法的直接理论渊源36

三 演化经济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主义视角在新时期的演化38

四 转轨经济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轨的视角39

五 发展经济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发展的视角41

六 小结43

第二节 体制改革视角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研究述评44

一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内涵的探讨应涵盖体制性因素44

二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47

三 新世纪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改革新思路与新对策49

第三节 体制改革视角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述评54

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背景及其相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拓展55

二 影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障碍及形成机理58

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改革难点与突破口60

四 以关键领域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对策64

第二章 以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理论问题70

第一节 经济条件、制度结构与经济增长70

一 经济主体、经济条件及制度70

二 联系经济条件与制度结构的纽带——利益驱动73

三 体制变革与经济增长76

第二节 经济制度、经济体制、运行机制与改革80

一 经济制度81

二 经济体制81

三 运行机制82

四 改革83

第三节 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84

一 经济发展理论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84

二 政府、市场推动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制88

第四节 体制转轨和实现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变的逻辑联系93

一 计划经济体制和粗放型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94

二 市场经济体制和集约型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98

三 正确把握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变和体制转轨之间的关系100

第三章 体制改革视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转变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的政策演进历程105

第一节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历程106

一 着力于提高经济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1979—1992)107

二 体制转轨视野下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1993—2002)108

三 价值观视角中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03—)109

第二节 简评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112

第三节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13

第四节 结论与延伸118

第四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体制改革促经济增长或发展方式转变的国际经验比较研究120

第一节 体制改革视野下苏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及对我国的启示120

一 苏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提出与实施政策121

二 体制问题是苏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障碍123

三 给我国的启示126

第二节 体制视角:日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对我国的启示128

一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轨迹129

二 日本通过体制性改革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经验分析132

三 给我国的启示135

第三节 体制视角:印度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139

一 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139

二 印度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143

三 给我国的启示147

第四节 体制改革视角: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的演变及启示149

一 产业革命以来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的演变149

二 市场和政府:谁是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推动者155

三 推动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制度安排,重点在何处着力157

第五章“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重大问题161

第一节“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161

第二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指导思想与基本要求164

第三节“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趋势与评价指标体系166

第四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处理好五对矛盾关系172

一 总量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172

二“高增长”与“高成本”的矛盾173

三“刺激经济”与“结构调整”的矛盾174

四 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矛盾175

五 经济快速增长与社会问题凸显的矛盾176

第五节“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178

第六章 着力于关键环节的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变183

第一节 政府改革和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的转变184

一 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是转变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的关键制度约束185

二 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阻碍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机理187

三 着眼政府改革的源头,构建转变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190

第二节 深化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变194

一 资源价格改革滞后已成为现阶段转变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的掣肘196

二 旨在转变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的资源价格改革的总体思路与主要工作198

三 转变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需要落实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的体制机制202

第三节 着眼关键环节,增强企业转变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的体制改革内驱力205

一 强化企业主体意识与竞争观念的体制改革是推动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206

二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制度设计是推动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209

三 扩大开放的制度激励是企业转变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驱力210

第四节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变213

一 财税政策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机理214

二 现行财税体制制约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变219

三 建立健全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的主要任务221

第五节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变225

一 金融体制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变的逻辑机理225

二 金融管理与运行体制中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226

三 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变的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思路229

第六节 着眼“三农问题”,推动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体制改革研讨234

一 新形势下基于“三农问题”视角转变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的内涵拓展235

二 转变乡村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的重要体制要求及其存在的障碍237

三 深化推动乡村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变的改革对策研究240

第七节 收入分配改革和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变244

一 相关文献研究述评245

二 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度成因247

三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变250

第七章 加强推动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变的综合配套改革256

第一节“十二五”时期推进改革的现实困境257

第二节 加强推动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变的综合配套改革259

一“十二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试点改革需加强顶层设计259

二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我国政策实践的评述260

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试点改革在我国的实践:浙江经验262

第三节 进一步完善转变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体制267

一 加强转变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的统筹规划267

二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综合协调机构,实行统分结合管理模式268

三 进一步完善评估、监督、考核与问责机制269

四 加强改革立法,强化改革执行的法律约束269

五 建立改革的社会参与机制270

六 注重利用媒体舆论力量推进改革270

主要研究结论271

参考文献280

附录 相关研究成果296

致谢2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