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04年中国海洋湖沼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2004年中国海洋湖沼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
  •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29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004年中国海洋湖沼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生物类1

维生素C与免疫多糖对中华绒螯蟹体液免疫因子的影响&艾春香等1

虾类磷脂营养研究进展&艾春香等2

外来物种沙筛贝对厦门马銮湾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蔡立哲等3

大鹏澳网箱养殖水域海水营养水平及有机污染状况分析&蔡文贵等4

Reduced mortality and cerebral edema after chronic ethyl docosahexaenoate administration in gerbil forebrain ischemia&Cao Dehua et al.5

莱州湾硬骨鱼类鱼卵和仔稚鱼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陈聚法等6

人工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中的水生植物多样性研究&陈路等7

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的rDNA及其内转录间隔区ITS同源性分析&陈俅等8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影响双壳类代谢酶和抗氧化系统的野外调查&陈荣等9

CO2加富与UV对中肋骨条藻的短期影响&陈善文等10

蒙古裸腹溞与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动态比较研究&陈桃英等11

Viral Nervous Necrosis in Cultured Groupers(Epinephelus spp.)in China and its Histopathology&Chen Xinzhong et al.12

东海大规模赤潮对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影响的初步探讨&陈洋等13

有害赤潮藻对卤虫存活及生长的影响&陈洋等14

天然胶体对微藻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程远月等15

基于现场光谱数据的叶绿素a浓度反演算法比较研究&崔廷伟等16

养殖仿刺参溃烂病病因初探&邓欢等17

海藻多糖的超声水解&邓永智等18

中国凹顶藻属Laurencia Lamouroux的分类研究&丁兰平等19

我国东南沿岸25种石斑鱼类16S rRNA基因序列变异及系统关系研究&丁少雄等20

Discovery of genes involved in defense/immunity functions in haemolymph cDNA library of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by ESTs annotation&Bo Dong et al.21

夏冬季节日光对噬藻体的失活及宿主对其的光修复作用&杜秀丽等22

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时空分布及与海洋环境关系研究&樊伟等23

氟甲砜霉素在罗非鱼体内药代动力学和药残的初步研究&冯敬宾等24

渔用抗菌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残留研究进展&冯敬宾等25

封闭循环海水育苗系统水处理研究&冯志华等26

广东沿岸海域贝类的BHC和DDT残留&甘居利等27

HPLC、ELISA、PPIA三种检测微囊藻毒素方法比较----中国部分富营养化湖泊中微囊藻毒素分布初步研究&甘南琴等28

藻类对大气CO2浓度增高的响应&高坤山29

Solar ultraviolet radiation changes spiral structure of the cyanobacterium Arthrospira(Spirulina)platensis&Gao.Kunshan et al.30

不同产地及不同世代龙须菜可溶性总蛋白差异表达的研究&高政权等31

条斑紫菜光系统Ⅱ的分离和鉴定&高政权等32

CMOS图像传感器在海洋浮游生态研究中的应用&龚德俊等33

双棘黄姑鱼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郭明兰等34

南海渔业资源的区域合作管理与共同养护研究&郭文路等35

基根硬毛藻的化学成分研究&韩丽君等36

赤潮甲藻18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韩笑天等37

大弹涂鱼和中华乌塘鳢生殖生态特征研究&洪万树等38

应用神经网络方法预测超富营养化湖泊滇池蓝藻水华成因&侯国祥等39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在氮、磷营养调控下的光合色素响应&侯建军等40

褐牙鲆白化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侯林等41

利用光合色素研究近岸河口水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黄邦钦等42

灭活细菌诱导锯缘青蟹血液中免疫因子的时相变化&黄文树等43

锯缘青蟹抗菌肽的分离、鉴定与基因结构分析&黄文树等44

广东滨海湿地面临的威胁与保护对策研究&黄小平等45

不同营养盐条件下两种藻对镍的吸收与吸附&黄旭光等46

南海3种可食绿藻化学成分及其营养学评价&吉宏武等47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alysis of Three Kinds of Edible Chloraphytas from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Nutrition Evaluation&Ji Hongwu et al.48

多胺对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生长的影响&吉晓佳等49

广东省海域污染趋势与海域生态环境主要保护对策&贾晓平等50

坛紫菜不同遗传来源的丝状体的生长和发育研究&姜红霞等51

Scavenging Value of a Detritivorous Fish,Redlip Mullet(Liza haematocheila):Nitrogen and Carbon Budgets&Kang Bin et al.52

Cryopreservation of the Clamworm,Perinereis nuntia Larvae:Effects of Cryoprotectants and Storage Periods on Post-thaw Survival&K.H.Kang et al.53

The Effect of Cryopreservation on Trumpet Shell,Charonia sauliae,Trochophore Larvae&K.H.Kang et al.54

昆布多糖最佳提取工艺的优化筛选&康琰琰等55

有害赤潮藻毒素中腹泻性贝毒的研究进展&李爱峰等56

贝类样品中腹泻性贝毒的蛋白磷酸酶活力抑制检测法&李爱峰等57

白疣蛸(Octopus oliveri)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李复雪等58

白疣蛸(Octopus oliveri)生殖周期的研究&李复雪等59

白疣蛸(Octopus oliveri)配子发生的超微结构的研究&李复雪等60

Induction of apoptosis in pheochromocytoma(PC12)cells exposed to eicosapentaenoic acid I vitro&Li Mei et al.61

不同硝酸钠浓度对亚心形扁藻的生物学效应&李梅等62

离子束改良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初步研究&李淼等63

船舶压载水氯化处理后对发光菌发光强度的影响&李燕等64

杂色鲍抗菌肽的诱导分离和提取&李晔等65

海藻萜类化合物抑瘤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梁惠等66

琼枝麒麟菜硫酸酯多糖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梁智渊等67

噬藻体裂解对微生态系统营养循环的影响&廖明军等68

模拟生态系统中噬藻体裂解宿主后的生态效应&廖明军等69

渔业资源经济混沌分析&林光纪70

东海区主要经济鱼类资源利用状况的初步研究&林龙山等71

海水网箱养殖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林钦等72

The effect of acute salinity change on white spot syndrome(WSS)outbreaks in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Liu Bo et al.73

滇池蓝藻水华控制试验区水华束丝藻与理化因子的相关分析&刘辉宇等75

大型经济海藻异枝麒麟菜(长心卡帕藻)落户中国海南&刘建国76

Cell cycle of Haematococcus Pluvialias and its regulation&Liu Jianguo et al.78

培养盐藻生产天然β-胡萝卜素&刘建国等79

螺旋藻、Vc、VE和豆油对名贵观赏鱼—血鹦鹉鱼着色的影响&刘金海等80

中国虎纹蛙与泰国虎纹蛙的遗传多样性比较&刘丽等81

Compare on genetic diversity of Rana tigrina rugulosa and Rana tigrina cantor&Li Liu et al.82

一种新兴模式动物Ciona savignyi实验体系的建立及应用前景&刘利平等83

微波辐射降解壳聚糖的研究&刘松等84

低分子量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金属配合物的制备及其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刘松等85

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生长性状的双向选择反应和现实遗传力&刘小林等86

我国最严重的蓝藻水华和产毒蓝藻水华的生态效应&刘永定87

滇池束丝藻水华毒性检测及其对小白鼠的毒性效应研究&刘永梅等88

福建泉州湾贝类养殖容量评估&卢振彬等89

诱变育种技术在溶藻细菌溶藻能力恢复研究中的初探&吕伟英等90

几种环境因子对噬藻体PP释放量和裂解周期的影响&罗文清等91

光照和温度对噬藻体pp吸附率的影响&罗文清等92

底栖藻类对污水N,P去除效果研究&马沛明等93

从裙带菜中提取抗病毒多糖的方法研究及部分理化性质初探&门晓媛等94

微囊藻毒素MC-LR金藻(Poterioochromonas sp.)的毒理学初步分析&欧丹云等95

铁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及虾青素积累的影响&齐安翔等96

Toxic Effects of Phthalates on Ocean Algae&QiuHaiyuan et al.97

加强珠海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容志明98

南澳几种大型经济海藻的无机元素分析&芮雯等99

香港维多利亚港西部海域扁拉文海胆Lovenia subcarinata(Gray)的种群生态和分布的研究&佘书生等100

我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现状、问题及对策&沈新强101

富营养化湖泊水华蓝藻的机械清除与生物质利用&沈银武等102

我国养殖大菱鲆病毒性红体病的病原及流行病学调查&史成银等103

几种溶藻菌和促藻菌的分离及其对微囊藻的抑止与促长效应的研究&史顺玉等104

海南和马来西亚斑节对虾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变异及其种群遗传结构分析&谭树华等105

麻痹性贝毒毒素在海洋食物链中传递的初步研究&谭志军等106

长江口刀鲚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种下演化分析&唐文乔等107

长江靖江段沿岸鱼类资源的月季变化分析&唐文乔等108

中国沿海亚历山大藻核糖体DNA部分序列分析及其在甲藻分子鉴定中的应用&唐祥海等109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etallothionein gene promoter in transgenic shrimp and hemocyte of primary culture&Tian Liping et al.110

不同海带品系ITS序列的扩增及分析&汪文俊等111

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cDNA文库的构建及部分序列分析&王崇明等112

藓羽藻中两环肽组分的分离鉴定及抗肿瘤活性研究&王发左等113

海带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王飞久等114

海洋绿藻—羽藻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叶状体片段的离体培养&王广策等115

微卫星标记应用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家系鉴别的研究&王鸿霞等116

藻类生物反应器培养钝顶螺旋藻生产C-藻蓝蛋白的研究&王金霞等117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Neobenedenia girellae and N.melleni inferred from 28S rRNA sequences&Wang Jun et al.118

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Lamarck)早期发育的影响&王丽平等119

大连湾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赤潮的多元分析&王年斌等120

五种海藻多糖对HSV-1作用的研究&王庆荣等121

我国牡蛎养殖的现状及展望&王如才等122

滇池杀藻细菌的分离及其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Kütz)杀灭作用的初步研究&王若南等123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病原体的分离及感染特性研究&王文等124

褐藻多糖的生物转化初探&王一飞等125

2003、2004年东海原甲藻赤潮的分布特征&王云峰等126

绿球藻目三新种&王志学127

蚌科六种蚌类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魏开建等128

荧光法测定浮游生物体内色氨酸的含量&吴芳等129

两种钝顶螺旋藻品系对太阳紫外辐射耐受性的比较&吴红艳等130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苯并芘胁迫下鲈鱼生物标志物系统变化研究&吴继法等131

小球藻多糖的提取纯化及结构分析&吴曼等132

滇池水体氮、磷对微囊藻多糖的影响的初步研究&谢作明等133

鱼腥藻7120三类液泡三种内含物比较&徐宁等134

长江口邻近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变动趋势&徐兆礼等135

长江口邻近水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其年间变化&徐兆礼等136

长江口邻近水域浮游动物优势种的生态特征&徐兆礼等137

海洋新化合物C03治疗前类列腺增生的药理学研究&许东晖等138

表观增氧量(AOI)及其在近岸海域赤潮快速评价与预警中的应用&许昆灿等139

二十二碳六烯酸乙酯对脑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及脑水肿的影响&薛任皓等140

设施渔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与发展&薛正锐等141

用于检测海洋环境大肠杆菌与大肠菌群的培养基的筛选&鄢庆枇等142

用不同培养基检测厦门海滨大肠杆菌和大肠菌群&鄢庆枇等143

海洋微型藻类中脂肪酸与甾醇的高效分析方法与特征研究&严小军等144

高硒浓度下两种螺旋藻对Se(IV)的吸收和代谢&杨芳等145

我国海水养殖真鲷不同组织分离出hepcidin抗菌肽基因&杨明等146

黑鲷不同组织hepcidin抗菌肽基因家族的克隆及序列分析&杨明等147

免疫刺激后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细胞数量及血液溶菌酶活性变化&姚翠鸾等148

水生发菜原植体的光合特性&叶长鹏等149

PHOTOSYNTHETIC RESPONSE TO SALT OF AQUATIC-LIVING COLONIES OF THE TERRESTRIAL CYANOBACTERIUM NOSTOC FLAGELLIFORME&Ye Changpeng et al.151

日本囊对虾视神经节、脑和胸神经节5-羟色胺的定位研究&叶海辉等152

藓羽藻(Bryopsis hypnoides)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形成与发育&叶乃好等153

蓝藻液泡五种酶初步分析&易平等154

Determination of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protein from jellyfish Rhopilema esculentum in vitro&Yu Huahua et al.155

南海北部真光层的营养盐结构及其对初级生产力的限制状况分析&袁梁英等156

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鉴定2株赤潮硅藻&张宝玉等157

海南海洋资源与海洋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张本158

构建与环境友好的健康养殖体系—贝类养殖发展趋势&张国范159

浅析外来物种水葫芦的功与过&张平卿等160

大弹涂鱼产卵习性和产卵室受精卵孵化试验&张其永等161

不同氮、磷营养物质对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生长和毒素产生的影响&张清春162

不同类型含磷营养物质对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生长和毒素产生的影响&张清春163

大型海藻龙须菜与锥状斯氏藻间的营养竞争研究&张善东等164

一富营养化池塘中微囊藻毒素异构体的变化及其生态学意义&张玮等165

不同氮磷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光合荧光及产毒的影响&张玮等166

表土生态系统的破坏与淡水资源危机和山洪灾害的关系&张玉清167

我国湖沼生态环境的回顾、机遇和任务&张玉清168

单环刺螠虫Urechis unicinctus在实验室模拟硫化氢环境下的生理代谢变化&张志峰等169

胶州湾柔弱根管藻赤潮暴发水体中胶体物质对赤潮异湾藻和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赵卫红等170

长江口邻近海域溶解和胶体有机碳季节变化&赵卫红等171

长江口邻近海域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和种类组成的影响&赵卫红等172

天然胶体中铁的含量及分布&郑爱榕等173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Marine Bacteria Associated with Marine Macroorganisms in China Sea&Li Zheng et al.174

三江平原湿地植物群落与水位梯度耦合关系的人工观测研究&周德民等175

海水养殖鲈鱼肝脏hepcidin抗菌肽cDNA序列扩增与基因结构分析&周红铃等176

鳎亚目7种鱼类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变异及其系统发生关系的初步研究&周立石等177

壬基酚对沙塘鳢雌激素效应的初步研究&周忠良等178

紫球藻藻胆体与裸甲藻和菠菜类囊体膜的相互作用&朱葆华等179

温度、缺氧、氨氮和硝氮对3种珊瑚白化的影响&朱葆华等180

繁枝蜈蚣藻多糖抗病毒活性多糖不同提取工艺的初步比较&朱良等181

锯缘青蟹幼体的生长特征&朱小明等182

南澳岛羊栖菜有性繁殖的研究&邹定辉等183

日光条件下干出及大气CO2浓度变化对石莼光合作用的影响&邹定辉等184

羊栖菜生殖托配子释放的实验研究&邹定辉等185

丝状绿藻腐烂过程对水质和沉水植物黑藻生长的影响&李敦海等186

空间飞行中真实微重力下微型水生封闭生态系统的实时研究&王高鸿等187

UV-B辐射下小球藻的一氧化氮信号对氮素代谢的影响&陈坤等188

一种裂殖酵母净水的作用&陈坤等190

非生物类191

Paleoceanography for the last 15,000 years in the Middle Okinawa Trough by means of calcareous nannofossils&Qiyuan Cao et al.191

Coccolithophores Found in the Upper Water Column of the Western Pacific:A preliminary result&Qiyuan Cao et al.192

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口水域营养盐特征&柴超等193

The records of paleoenvironment and paleoclimate changes during the Holocene from the northern part ofthe Okinawa Trough&Chang Fengming194

Palynological assemblage and its paleo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since the last glaciation in the Okinawa Trough&Jinxia Chen et al.195

厦门沿岸地区宇生核素32P、33P的沉降通量及其示踪意义&陈锦芳等196

南海南部深海沉积物的粒级指标与古海洋生态环境&陈木宏等197

三层流体界面内波的二阶渐近解&陈小刚等198

陆架边缘海碳循环-科学问题、现状与展望&戴民汉等199

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量研究&戴天元等200

冲绳海槽北段浅地层结构特征&范奉鑫201

海底晚更新世黄土和陆上黄土的对比研究&范奉鑫等202

近岸波浪计算模型研究及应用&冯芒等203

国内目前冲绳海槽的岩石学研究&付永涛等204

2004年4月11日黄海海雾事件的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傅刚等206

珠江口伶仃洋水域表层底质硫化物含量分布特点&甘居利等207

Phytoplankton distribution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environment in the late spring Changjiang Estuary&Xuelu Gao et al.208

pCO2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2 flux across sea-air interface in the late spring Changjiang Estuary&Xuelu Gao et al.209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in the late spring Changjiang Estuary waters&Xuelu Gao et al.210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pH and total alkalinity in the late spring Changjiang Estuary&Xuelu Gao et al.211

上海沿海风暴潮预报专家系统研制&龚茂等212

中尺度涡对水声传播的影响&菅永军等214

近海及海岸带功能评价数学模型研究&郭佩芳等215

大坝-水库生态系统特征与水质管理特点&韩博平216

海洋CDOM光吸收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韩宇超等217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海浪遥感&何宜军等218

长江口南支河段枯季盐度变异与北支咸水倒灌&贺松林等219

海洋腐蚀与经济发展&侯保荣220

台湾海峡西部近岸上升流的研究&胡建宇等221

利用正交权系数和调和常数进行港口潮汐预报的对比研究&黄辰虎等222

条子泥及周围沙洲中主要潮沟的近期变迁研究&黄海军223

冲绳海槽北段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黄朋等224

Energetics of the Oceanic Circulation:Balance of Gravitational potential energy and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Rui Xin Huang225

鹤地水库跨省界(广东、广西)水环境保护对策研究&黄志华等226

SZ-4高度计有效波高信息提取算法&纪永刚等227

末次冰期以来冲绳海槽中部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蒋富清228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core sediments of the Southern Okinawa Trough and their paleoenvironment implications&Jiang Fuqing et al.229

南海北部陆坡水合物调查简况和初步成果&金庆焕230

厦门西港海域赤潮发生时间与大小潮的关系&蓝虹等231

南海32Ma以来沉积物陆源矿物的来源及其地质意义——以ODP1148站为例&李安春等232

冲绳海槽火山作用和火山地层的矿物学记录&李安春等233

中国东部海域细粒沉积物来源及环境与事件响应&李安春等234

TBP、TOA、TTA萃取分离-液闪谱仪测定海水中234Th的比较研究&李鸿宾等236

厦门湾CDOM的光吸收特性研究&李猛等237

DOC and POC in Changjiang River Estuarine waters&Li Ning et al.238

Paleoenviromemt in the source area for the Kuroshio Current:a key clue to detect teleconnection history betwee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and the Kuroshio&Li Tiegang241

PAC-SBR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活性污泥驯化实验研究&李湘凌等243

Studies on Inorganic Carbon in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and Jiaozhou Bay Sediments&Li Xuegang et al.244

胶州湾海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与分布&李玉等247

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珠江口水质评价中的应用&李占东等248

胶州湾河口沉积物中活性重金属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刘飞等249

北太平洋副热带位势涡度均一化海域中Rossby波的稳定性&刘秦玉等250

析气效应对现场电解海水制备次氯酸无机氯消毒剂过程的影响&卢茂狮等251

现场电解海水制备次氯酸无机氯消毒剂&卢茂狮等252

Geochemistry of Nitrogen in the Sediment of the Yellow Sea&La Xiaoxia et al.253

热液系统向大洋的热流输送估算&栾锡武等255

赤潮航空高光谱遥感检测技术研究&马毅等256

Fenton试剂处理褐藻胶生产废水的研究&欧阳秀欢等257

工大坝对海陆间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潘纲258

南极埃默里冰架前缘水的特性和海流剖面结构&潘增弟等259

南京仙林新市区湖泊水库水资源补给及污水生态治理研究&逄勇等260

厦门湾水体中铀同位素的粒径谱&彭安国等261

中国海洋浅表层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研究&蒲晓强等262

日本水环境研究进展&钱新等263

大型浅水湖泊沉积物内源营养盐释放模式及其估算方法——以太湖为例&秦伯强等264

DISTRIBU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IN COSATAL WATERS OFF XIAMEN,CHINA&Hai-yuan Qiu et al.265

东海海洋大气系统太阳活动信息检索&曲维政等266

洋底成矿作用与成矿系统&石学法267

中国“区域”活动能力建设&石学法等269

杭州湾风浪及其掀沙的数值模拟&时钟等271

密度分层的二层海洋界面内波二阶解&宋金宝272

一种海水中溶解无机碳的准确简易测定方法&宋金明等273

基于神经网络的HY1CCD二类水体大气修正&孙凌等274

氟里昂化学示踪技术在海洋研究中的应用&孙娜等275

海浪破碎对海洋上混合层动力学结构影响的数值研究&孙群等276

A 60-ka paleoceanographic record from the Okinawa Trough&Rongtao Sun et al.277

厦门湾潮波分布特性与动力学分析&谭亚等278

中国主要河口及邻近海域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若干进展&王凡等279

南海东北部陆架锋面线性不稳定性初步研究&王凯281

满足水功能区目标的鉴江流域可供水量计算&王渺林等282

模拟海洋表层沉积物再悬浮对海水中无机氮行为的影响&王丕波等283

基于ARCGIS组件开发海洋遥感数据分析工具技术探讨—以HY-1卫星图像应用开发为例&王瑞富等284

海洋有机地球化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王旭晨285

建设长江三角洲北翼深水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王颖286

南海台风状况下海~气界面热量交换研究&吴迪生287

天津市滨海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对策&吴静288

可持续发展的海岸带管理模式与环境保护规划初探&吴静289

日本南海海槽钱洲海岭初生俯冲带的构造特征--反射地震方法与载人深潜研究&吴时国290

东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吴时国291

台风暴潮预报方法应用对比研究&吴向荣等292

Fisheries community of the Yangtze Estuary,China,befor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water storage&Weiwei Xian et al.293

潮流深槽最大深度的数值模拟&谢东风等294

武汉市南湖底泥及其间隙水中N、P的含量&熊邦喜等295

我国东部沿海风暴潮特征的研究&徐汉兴296

水污染防治生态工程&徐亚同297

东中国海海浪数值模式的研究&徐艳清等298

东菲律宾海新型多金属结壳成因环境初探&徐兆凯等299

中国海域典型板块构造特征及烃类资源意义&许红等300

东海陆架盆地油气钻井第三纪玄武岩与深地震剖面:源区性质、深部过程与盆地形成&许红等301

三江平原沼泽性河流流域降水变化及其机制研究&闫敏华等302

POM模式在浅海近岸区的应用研究&杨德周等303

动态模拟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上覆水界面营养元素交换特征研究&杨龙元等304

长江、黄河和韩国河流的REE地球化学及物源示踪意义&杨守业等305

内波垂向结构的求解及其探讨&叶春生等306

近岸波浪特性的数值模式研究&叶钦等307

The development evolution and predication of the modern Yellow river delta cosat&Yin Yanhong308

东海陆架潮流沙脊活动性研究&印萍309

中国近海海水紫外吸收及用其直接测定海水COD&应验等310

台湾海峡大风特征分析&余金田等311

台湾龟山岛附近海域具短循环周期的热液活动&曾志刚等312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曾志刚等313

长江三峡一期蓄水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悬浮体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翟世奎等314

三峡工程Ⅰ期蓄水后长江口及其临近海域的沉积环境&翟世奎等315

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资源量及其分布规律&张富元等316

SAR海洋应用研究&张杰等317

黄河河口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张向上等318

MODIS预报和实时监测中国海岸带赤潮事件&张霄宇319

生物硅在厦门西海域的分布及其生态意义&赵立波320

长江口没冒沙水库建成后日可取水量和取水时间的数值模拟&朱建荣等321

东中国海夏季环流数值模拟在长江口赤潮源研究中的应用&朱良生等322

东中国海夏季环流与长江口赤潮源的研究&朱良生等324

天然水与28种市售饮用水中“三氮”和磷的研究&朱校斌等325

南海软珊瑚Cladiella sp.的化学成分研究&朱校斌等326

海滩稳定性研究与养护的必要性&庄丽华等3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