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企业财务会计 理论、准则与实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企业财务会计 理论、准则与实务
  • 杨小舟,黄燕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1663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84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04页
  • 主题词:企业管理-财务会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企业财务会计 理论、准则与实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及其概念框架1

一、引言1

二、企业财务会计基本概念辨析2

(一)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2

(二)财务会计的特点2

(三)会计要素与财务报表要素3

(四)资金、资本与资本金4

(五)剩余、净利润、盈利、回报5

(六)收益、收入、费用、成本、利得和损失6

(七)现金、货币资金与现金流量7

(八)价值与价格7

(九)会计报表、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8

三、企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结构9

(一)财务会计的目标10

(二)财务报告的质量要求14

(三)财务报表要素15

(四)确认、计量和列报16

(五)企业财务报告体系17

第二章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特征20

一、引言20

二、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特征21

(一)相关性(relevance)21

(二)重要性(materiality)22

(三)可靠性(reliability)23

(四)实质重于形式(substance over form)25

(五)中立性(neutrality)25

(六)谨慎性(prudence)26

(七)可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 )27

(八)可比性(comparability)27

(九)可验证性(verifiability)28

(十)及时性29

三、财务报告质量特征间的冲突与协调29

(一)信息的及时提供与外部审计29

(二)计量属性: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30

(三)可靠性与可比性30

四、影响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31

(一)资本市场的有效性31

(二)会计准则质量32

(三)外部审计和法律环境33

五、提高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措施35

第三章公允价值计量40

一、引言40

二、什么是公允价值40

(一)U.S.GAAP41

(二)IFRS41

(三)中国准则42

三、为什么要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43

四、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是什么44

(一)U.S.GAAP44

(二)IFRS45

(三)中国准则45

五、如何获取或选择公允价值48

(一)U.S.GAAP48

(二)IFRS48

(三)中国准则49

六、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实务存在的问题50

(一)资产减值50

(二)公允价值的选择顺序与市场环境51

(三)公允价值相关信息的披露52

七、结论与建议53

第四章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研究——兼论综合收益及其披露55

一、引言55

二、净收益决定的重要性56

(一)企业资本的循环与周转56

(二)企业价值与收益57

三、传统的会计收益计量:收入费用观59

(一)收入费用观与损益表59

(二)收入费用观的会计实践61

四、经济学家的收益概念61

(一)经济学上的收益62

(二)经济学家对传统会计收益的批评63

五、现代会计收益的计量:资产负债观64

(一)资产负债观与资产负债表64

(二)为什么要选择资产负债观66

(三)资产负债观的会计实践69

六、综合收益69

(一)综合收益的定义69

(二)综合收益的会计准则与实务71

七、资产负债观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74

(一)《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75

(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75

(三)《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75

(四)《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75

(五)《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76

(六)《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76

(七)《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76

(八)《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78

八、结论与建议78

第五章会计重要性81

一、引言81

二、重要性概念83

(一)IFRS的观点83

(二)U.S.GAAP的观点84

(三)FASB和IASB新概念框架的观点85

(四)进一步的探讨85

三、如何判断重要性88

(一)重要性判断中的数量因素88

(二)重要性判断中的性质因素89

(三)重要性判断需要综合考虑性质因素和数量因素90

(四)性质因素和数量因素对重要性影响的机制91

四、重要性与相关概念的比较92

(一)重要性原则与成本效益原则92

(二)重要性与相关性93

(三)重要性与可靠性94

五、重要性的应用94

(一)重要性在初始确认中的应用95

(二)重要性在后续计量中的应用97

(三)重要性在列报中的应用98

六、重要性原则应用举例100

(一)在初始确认中的应用100

(二)在后续计量中的应用102

(三)在财务列报中的应用103

第六章企业财务报表的列报106

一、引言106

二、我国财务报表列报的现状106

(一)财务报表整体结构106

(二)列报基础107

(三)重要性、一致性与总额列报107

(四)资产负债表的列报108

(五)利润表的列报109

(六)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列报109

(七)现金流量表的列报109

(八)附注109

三、我国财务报表列报中的总体问题与分析110

(一)报表项目列报分类基础不统一110

(二)报表要素过于综合112

(三)信息披露宽度不够,充分性有待提高112

四、我国财务报表列报的具体问题与分析113

(一)综合性收益列报问题113

(二)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问题114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列报问题116

(四)谨慎性原则导致的披露问题118

(五)重要的费用化处理项目列报的问题119

(六)合并财务报表与个别财务报表列报问题120

五、结论与建议121

(一)结论121

(二)建议121

第七章收入123

一、引言123

二、收入准则修订的背景123

三、资产负债观在新收入确认准则中的应用124

四、新收入准则对现行实务的影响125

五、新收入准则应用示例127

六、结语130

第八章租赁132

一、引言132

二、租赁准则修订的背景132

三、资产负债观在新租赁准则中的应用133

四、新租赁准则对现行实务的影响134

(一)租赁合同的定义134

(二)统一承租人的会计处理134

(三)出租人的会计处理134

(四)短期租赁的简化处理135

(五)承租人支付租金负债的重估135

(六)确认的资产使用权资产的摊销和重估135

(七)出租人确认的租赁资产和负债的重估135

(八)售后回租135

(九)租赁信息的披露要求135

五、新租赁准则应用示例136

六、结语139

第九章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问题研究140

一、引言140

二、股票期权激励的特点与会计处理140

(一)股票期权激励的定义、要素和特点140

(二)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143

(三)案例——广州宝丽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新能源”)方案148

三、限制性股票激励的特点与会计处理150

(一)限制性股票激励的定义、要素与特点151

(二)限制性股票会计处理152

(三)案例: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SZ,000002)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156

四、股票增值权激励的特点与会计处理158

(一)股票增值权的定义、要素和特点158

(二)股票增值权的会计处理159

(三)案例:广州国光(SZ,002045)的股票增值权激励计划161

第十章资产减值问题研究173

一、引言173

二、资产减值相关准则简介174

(一)资产减值范围174

(二)减值迹象174

(三)减值金额175

(四)资产组的减值175

三、资产减值准则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176

(一)可收回金额的确定176

(二)资产组的确认177

(三)总部资产和商誉178

(四)存货减值问题179

(五)长期资产的减值180

(六)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180

四、结论与建议181

第十一章所得税会计准则研究183

一、引言183

二、当期所得税:会计收益与应纳收益的差异184

(一)当期所得税184

(二)永久性差异185

(三)时间性差异185

三、时间性差异:跨期分配还是不分配186

(一)不跨期分配187

(二)跨期分配187

四、递延法、损益表债务法与净额法:比较与简评188

(一)递延法188

(二)损益表债务法189

(三)净额法190

五、暂时性差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191

(一)资产负债表观下的会计收益191

(二)计税基础192

(三)暂时性差异193

(四)应纳税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94

六、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194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194

(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195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计量195

七、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196

(一)当期所得税196

(二)递延所得税196

(三)所得税费用确认的程序197

八、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实施的现状、问题及成因197

(一)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实施情况197

(二)所得税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199

九、结论与建议201

第十二章新会计准则对IT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影响203

一、引言203

二、研究与开发203

(一)原会计规范204

(二)新会计准则204

(三)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204

三、计算机软件205

(一)原会计规范205

(二)新会计准则205

(三)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205

四、存货206

(一)原会计规范206

(二)新会计准则207

(三)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207

五、服务207

(一)原会计规范207

(二)新会计准则208

(三)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208

六、系统集成合同209

(一)原会计规范209

(二)新会计准则209

(三)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210

七、产品(服务)保证211

(一)原会计规范211

(二)新会计准则211

(三)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211

八、结语212

第十三章新会计准则下A股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分析与评估213

一、引言213

二、盈利质量的定义与特征214

三、稳健性215

四、可持续性和可重复性219

五、可预测性225

六、结语230

第十四章“盈余管理”问题研究231

一、引言231

二、什么是盈余管理231

三、盈余管理的动机233

(一)IPO及以权益方式再融资233

(二)避免“特别处理”或“摘牌”234

(三)低成本融资234

(四)提高管理层薪酬234

(五)节税动机234

(六)企业并购动机235

四、盈余管理的手段235

(一)涉及资产计量的盈余管理235

(二)涉及负债计量的盈余管理236

(三)涉及盈利结构的盈余管理236

(四)涉及会计披露的盈余管理236

五、会计弹性与盈余管理空间237

(一)会计弹性237

(二)会计弹性与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237

(三)新会计准则体系与盈余管理的空间238

六、盈余管理与会计造假238

(一)什么是假账238

(二)什么是造假行为239

七、盈余管理与会计职业道德240

(一)盈余管理的道德性240

(二)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情况242

八、遏制“盈余管理”,提高财务报告质量242

(一)加强监管,严刑峻法243

(二)不断完善我们的会计规范245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246

(四)改善公司治理,加强外部审计的独立性247

(五)加强市场约束,促进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提高248

第十五章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中国特色250

一、引言250

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要性251

三、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252

(一)准则结构253

(二)会计计量模式253

(三)资产减值253

(四)企业合并254

(五)养老金的设定受益计划254

(六)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254

(七)恶性通货膨胀会计254

四、趋同、持续趋同与等效254

五、IASB的目标257

六、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259

七、国际趋同过程中的中国会计特色261

(一)产权结构262

(二)法律框架262

(三)养老金制度263

(四)市场化程度263

八、结语264

附录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65

附录2:中国企业的财务会计规范体系270

附录3:国际会计准则体系(截至2010年年底)272

附录4: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275

主要参考文献2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