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导论和策划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导论和策划
  • 孙翔,李治民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长征出版社
  • ISBN:780204218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407页
  • 主题词:农业生产-生产要素-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导论和策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指导1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科学发展观3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4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6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7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发展生产力理论9

一、发展生产力理论的主要内容10

二、坚持发展生产力理论的客观必然性12

三、落实发展生产力理论的重点14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自主创新理论16

一、自主创新理论的内容16

二、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自主创新的必要性18

三、实现自主创新的主要措施21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系统工程理论23

一、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的内容23

二、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的必要性26

三、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的重点28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以人为本理论30

一、人学理论及以人为本的形式和规律30

二、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理论的必要性33

三、落实以人为本的重点和措施35

第二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37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的概述39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的含义39

二、新农村规划的性质和原则43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内容47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的技术和艺术48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目标48

二、新农村规划方案制定的技术50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方案制订的艺术52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的新举措54

一、不同层次级别的政府制订不同的规划54

二、农科教结合的关键性55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城乡统筹的时机性57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58

附录: 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北流村“自主创新”新农村规划(纲要)60

第三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科教兴村”67

第一节“科教兴村”倡导69

一、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农村情况69

二、“科教兴村”提出的背景71

三、科教兴村的成效和难度75

第二节 科教兴村的试点工作78

一、科教兴村试点情况简介78

二、全国首批村级科教兴村试点80

三、全国乡(镇)县(市)级科教兴村试点82

第三节 科教兴村的经验84

一、科教兴村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84

二、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科教兴村工作的经验85

三、采取多种方法支持科教兴村工作的经验86

四、科教兴村对建设新农村的启示87

五、农村发展规划对建设新农村的启发91

第四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人才93

第一节 把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到新农村95

一、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95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现状99

三、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到新农村建设中的设想104

第二节 新农村三支人才队伍建设105

一、农村党支部书记为首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建设105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业产业管理带头人112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农业专业技术领跑人116

第三节 解决新农村建设人才的途径123

一、大力培训现有人员123

二、选拔培养大学生“村官”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129

三、吸引城里科技人才下农村服务131

第五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支撑135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产业137

一、第一产业的概述137

二、第一产业的特点138

三、优化第一产业发展环境139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第二产业142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二产业概述142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二产业发展的原则144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二产业主要行业和项目确定146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150

一、第三产业发展的任务151

二、农村饮食服务业发展152

三、农村旅游业发展153

第六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明159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八荣八耻”161

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161

二、明辨荣辱是国家的大策略162

三、存荣弃辱共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区167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文明172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172

二、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173

三、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的举措176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文明182

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概述182

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内容184

三、拓宽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环境187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文明190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治文明的急迫性190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治文明的基本方针192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195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治文明的基本途径200

第七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班子203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党支部建设205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党支部的组成形式205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党支部的堡垒作用209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支部的活动能力21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村委会建设217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村委会组成217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委会的行政作用220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村委会活动223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其他组织建设227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27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共青团的建设233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妇女联合会组织建设237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民兵组织的建设240

第八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技术措施243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种植业技艺245

一、粮食作物生产的技术和经营艺术245

二、经济作物生产的技术和经营艺术248

三、林业生产的技术和艺术25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养殖业技艺257

一、食粮动物生产技术和经营艺术257

二、食草动物生产技术和经营艺术262

三、水生动植物生产技术和经营艺术265

第三节 农产品加工业及农村非农产业技艺269

一、农产品加工生产的技术和经营艺术269

二、新农村民俗旅游产品开展的技术和经营艺术274

三、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技术和艺术277

第九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运行机制281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空能优化组合283

一、时空能优化组合的内涵283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庭院经济时空能优化组合的原则290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庭院经济时空能优化组合的典型形式291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要素优化组合295

一、生产要素的内容295

二、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借鉴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模式297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全效应管理300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效益统一304

一、建设新农村效益的涵义304

二、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效益统一的控制系统306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行政效率是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效益统一的表现310

第十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效益核算及其评估315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效益核算概述317

一、效益核算及其评估特点317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效益考核程序320

三、效益评价指标323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产经营核算325

一、种植业生产经营的效益核算325

二、养殖业生产经营的效益核算329

三、加工业生产经营的效益核算335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效益分析评价339

一、效益分析评价技术339

二、效益分析评价的艺术343

柴厂村(河北省易县梁格庄镇)347

北阳平村(河南省灵宝市阳平镇)351

东排木村(吉林省农安县靠山镇)354

刘庄村(河南省新乡市)358

西滑封村(河南省武陟县)361

王家堡村(辽宁省海城市)366

中心村(安徽省风台县)369

黄集镇(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373

康保县(河北省)377

平谷区(北京市)381

参考资料3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