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位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区位论
  • 刘继生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ISBN:7534321239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29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区位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章区位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的重要意义1

第一节区位论的基本概念1

一、区位1

二、区位条件2

三、区位因子3

四、区位论5

第二节区位论的分类8

一、狭义与广义之分8

二、微观与宏观之分8

三、静态与动态之分9

四、按生产部门分类9

五、按研究领域分类9

第三节研究区位论的意义9

一、研究区位论是四个现代化的需要10

二、肃清原苏联地理学研究中形而上学观点的影响12

三、建立中国的区位理论13

第一节早期区位论思想15

第二章区位论的产生与发展15

第二节静态区位论的研究17

一、农业区位论的研究17

二、工业区位论的研究19

三、运输区位论的研究22

四、市场区位论的研究23

五、城市区位论的研究24

一、40年代的动态区位论研究26

第三节 动态区位论的研究和现代区位论的新发展26

二、50年代后的农业区位论研究28

三、50年代后的工业区位论研究31

四、现代区位论的新发展36

第三章杜能的农业区位论42

第一节杜能及其著作42

一、杜能简介42

二、杜能著作的时代背景43

一、杜能的假设条件44

第二节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基本内容44

二、杜能的土地利用形态原理47

三、杜能关于地租的原理57

四、杜能关于集约度的观点59

五、杜能的工业区位论观点60

第三节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评价61

一、杜能理论的重要意义61

二、杜能理论的主要问题64

第四节杜能理论的修正和发展66

一、对杜能土地利用形态的修正66

二、地租曲线67

三、最大相对的有利性与最小相对的非有利性72

四、特化系数74

第四章韦伯的工业区位论75

第一节韦伯及其著作75

一、韦伯的假设条件77

二、基本概念77

第二节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基本内容77

三、一般区位因子体系82

四、运费指向85

五、劳动费指向91

六、集聚(分散)区位法则95

第三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评价98

一、韦伯理论的重要意义98

二、韦伯理论的主要问题100

一、对韦伯理论的修正101

第四节 韦伯理论的修正和发展101

二、工业区位论的发展103

第五章帕兰德的经济区位论109

第一节帕兰德及其著作109

第二节帕兰德著作的基本内容111

一、序论111

二、经济区位问题的回顾和展望115

三、地租论中土地位置的研究120

四、杜能及其学派122

五、工业区位诸文献的批判和学说史的概观124

六、龙哈德的工业区位论129

七、韦伯的区位理论130

八、市场领域问题134

九、一般区位理论140

十、区位问题和价格理论141

十一、运费问题143

第三节帕兰德著作的评价151

一、帕兰德著作的重要意义151

二、帕兰德著作的主要问题152

第六章运输区位论154

第一节高兹与海港区位论154

第二节高兹海港区位论的基本内容156

一、区位因子与区位结构的考察156

二、区位因子的影响159

三、海港的集聚问题165

第三节高兹海港区位论的评价166

一、高兹著作的重要意义166

第四节胡佛的运输区位论167

二、高兹著作的主要问题167

一、运费结构168

二、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费优势171

三、运输容量与运费173

四、区位选择与运费174

五、胡佛运输区位论的重要意义177

第一节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180

一、克里斯泰勒与中心地理论的提出180

第七章城市区位论180

二、中心地的等级性与物资、服务的范围181

三、中心地空间分布的均衡模式——六边形网格184

四、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式186

五、克氏关于中心性的度量189

六、克氏中心地理论存在的问题190

第二节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191

一、市场区191

二、市场网193

三、市场网系统198

四、经济景观199

五、廖什理论与克氏理论的差异202

第三节 中心地理论的发展与相关理论模型203

一、贝利和加利森的第三产业活动理论203

二、中心地等级性的研究206

三、中心地势力范围的界定209

四、中心性的测定方法212

五、中心地理论与相关理论模型213

六、中心地理论的实践应用215

第八章商业区位论219

第一节商业中心城市系统220

一、商业中心城市的等级系统220

二、商业中心城市的职能系统223

三、商业中心城市的空间系统224

四、东北地区商业中心城市系统研究227

第二节城市内部商业区位布局236

一、商业企业的区位指向236

二、商业区位的理论模式评介237

三、商业地域类型划分及内部结构245

一、集贸市场的作用和特点246

第三节集贸市场区位布局246

二、农村集市区位布局248

三、城市农贸市场区位布局249

第九章行为区位论253

第一节行为区位论的产生与发展253

一、行为区位学派的产生253

二、行为区位理论的发展254

一、区位决策行为模式257

第二节行为区位论的主要模式257

二、空间位移行为模式260

三、消费者行为空间模式266

第三节行为区位论的评价271

一、行为区位论研究的重要意义271

二、行为区位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272

后记274

主要参考文献2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