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制革技术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制革技术与实践
  • 马建中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5125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制革-技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制革技术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原料皮保存的理论1

1.1.1生皮保存的必要性1

第1章 原料皮的保存1

1.1.2细菌的生长2

1.2生皮的无盐保存3

1.2.1干燥法3

1.2.2杀菌剂法3

1.3盐腌法防腐4

1.3.1盐腌法防腐的理论4

1.2.4降低水活度法4

1.2.3浸酸法4

1.3.2盐的一般介绍5

1.3.3盐腌法防腐的实践6

1.3.4生皮处理的一般工艺8

1.3.5盐腌防腐的分析检测10

1.3.6红热斑——嗜盐细菌12

1.3.7波美度和密度12

1.3.8盐腌防腐的缺点12

1.4盐腌防腐的替代方法13

1.4.1鲜皮法13

1.4.3蓝湿革法14

1.4.2冷冻法14

1.4.5电子束辐射法15

1.4.6γ射线辐射法15

1.4.4杀菌剂法15

1.4.7氯化钾取代氯化钠法16

第2章 现代准备工艺17

2.1浸水17

2.1.1概述17

2.1.2浸水的加工容器18

2.1.3浸水工艺19

2.2.2浸灰过程23

2.2浸灰23

2.2.1概述23

2.2.3浸灰工艺24

2.2.4化物的取代29

2.2.5浸灰液的循环使用29

2.3脱灰29

2.3.1概述29

2.3.2脱灰工艺30

2.4软化33

2.4.2软化活性34

2.4.1软化的作用34

2.4.3软化剂的活度35

2.4.4特殊的软化剂36

2.4.5酸性软化剂36

2.4.6蓝湿革的软化37

2.5准备工段的健康与安全37

第3章 铬盐鞣制38

3.1概述38

3.1.1铬鞣的优点38

3.1.2铬粉鞣剂39

3.2.1脱灰40

3.2脱灰软化浸酸40

3.2.2软化41

3.2.3浸酸41

3.3铬鞣42

3.3.1蓝湿革42

3.3.2高吸尽系统43

3.3.3碱化44

3.3.4自碱化铬粉45

3.3.5蒙囿剂46

3.3.6裸皮厚度的影响46

3.3.7铬回收或循环使用47

3.3.8环境保护48

第4章 植物鞣质与植鞣50

4.1植物鞣质化学50

4.1.1植物鞣质来源及定义50

4.1.2植物鞣质的分类51

4.1.3非鞣质成分53

4.1.4植物鞣质的性质53

4.1.5植物鞣质的浸提55

4.2植物鞣制55

4.3实际的植物鞣制系统56

4.3.1轻革56

4.2.2鞣质的结合56

4.2.1鞣质的扩散56

4.3.2重革57

4.3.3重革的鞣后加工59

4.4植物鞣质及合成鞣剂的鉴定59

4.4.1植物鞣质的鉴定59

4.4.2合成鞣剂的鉴定60

第5章 复鞣61

5.1概述61

5.1.1复鞣的目的61

5.1.2复鞣材料的分类62

5.2.1厚型修饰鞋面革63

5.2.2薄型鞋面革63

5.2.3软鞋面革63

5.2不同风格皮革的复鞣方法63

5.2.4小山羊鞋面革64

5.2.5白色鞋面革64

5.2.8反绒面剖层革65

5.2.9服装革65

5.2.7正绒面家具革65

5.2.6正绒鞋面革65

5.2.10皱纹革66

5.2.11蓝湿革生产皱面革67

5.2.12一些特殊情况68

5.3复鞣工艺68

5.4复鞣助剂73

5.5复鞣的控制73

5.5.1复鞣剂的分析控制73

5.5.2复鞣革的物理检测74

5.6复鞣的生态问题75

6.1概述77

第6章 染料和染色77

6.2染料的定义78

6.3皮革染料79

6.3.1酸性染料79

6.3.2金属络合染料79

6.3.3直接染料80

6.3.4活性染料、碱性染料和硫化染料80

6.3.5染料的混合使用80

6.4.1染料的相容性81

6.4.2染料的吸收速率81

6.4染料的性能81

6.4.3染料的亲和力82

6.4.4染料的聚集性82

6.4.5色调坚固性83

6.5染料的测定83

6.5.1均质性83

6.5.2纯度84

6.5.3强度84

6.5.4稀释盐和色调84

6.6染色革的坚牢度85

6.6.2坚牢度测定86

6.6.3化学品对耐光性的影响86

6.6.1染料测试86

6.6.4染色助剂87

6.7染色的实际操作88

6.7.1供水88

6.7.2称量仪器88

6.7.3辅助设备89

6.7.4色调的控制和检查89

6.8颜色物理学和染色配方预测90

6.8.1光源91

6.8.4大脑和颜色描绘92

6.8.5计算机预测染色配方92

6.8.3观察者92

6.8.2物质和反射光92

6.8.6位变异构现象93

6.9健康、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93

6.9.1安全数据表94

6.9.2环境保护95

第7章 加脂剂与加脂96

7.1油脂与蜡96

7.1.1概述96

7.1.2油脂分析97

7.2.1概述105

7.2加脂剂105

7.2.2取样与指标测试107

7.3加脂113

7.3.1加脂目的113

7.3.2加脂原理113

7.3.3加脂方法114

第8章 皮革涂饰116

8.1底涂116

8.2顶涂117

8.2.1溶剂漆涂117

8.2.2乳液漆涂117

8.3.1服装革118

8.3.2鞋面革——修面革118

8.2.3水性顶涂118

8.3涂饰配方118

8.4交联剂119

8.4.1碳化二亚胺(CT7)119

8.4.2酰脲分散液(CT11)120

8.4.3改性的多元氮丙啶(CT13)120

8.4.4非黄色异氰酸酯(CT85)120

8.4.5使用交联剂的健康与安全问题120

8.5.3颜料121

8.5.2填充剂121

8.5涂饰材料121

8.5.1树脂的选择121

8.5.4手感剂122

8.5.5关于溶剂型涂饰剂122

8.6涂饰实施方法122

8.6.1揩浆122

8.6.2喷浆125

8.6.3金属贴箔的应用125

8.6.4辊涂126

8.6.5打光131

8.7.2丝网印涂134

8.7.3高速印涂134

8.7涂饰的发展趋势和特殊技术134

8.7.1移膜涂饰134

第9章 制革污水及固体废弃物的处理135

9.1制革污水135

9.1.1污水的污染测定135

9.1.2制革污水的组成138

9.1.3改进工艺消除污染的方法139

9.1.4制革污水的排放139

9.1.5污水的就地处理141

9.2.1铬鞣革屑的处理方法146

9.2制革固体废弃物146

9.2.2铬鞣革屑的应用154

第10章 质量控制与检测方法161

10.1概述161

10.2折射仪162

10.3测湿计163

10.4制革厂的质量控制与检测实例163

10.5制革化学品的检测168

11.2空气调节170

11.3厚度的测定170

第11章 物理性能检测170

11.1取样170

11.4视密度的测定171

11.5抗张强度和伸长率的测定171

11.6撕裂强度的测定171

11.7粒面崩裂强度的测定171

11.8小球崩裂试验测定粒面的延伸率和强度172

11.9双向伸长率的测定172

11.12压痕指数的测定173

11.13轻革耐弯曲测试及其表面涂层测试173

11.11耐压测试173

11.10绷楦后形变的测定173

11.14沸水中表面收缩情况的测定174

11.15收缩温度的测定174

11.16吸水量的测定175

11.17自由水及浸水时水溶物的损失百分率的测定175

11.18水渗透压的测定175

11.19鞋面革的动态防水试验175

11.20靴革和鞋里革的动态防水试验176

11.22水汽通透性的测试177

11.21透气性的测定177

11.23革的耐磨测试178

11.24革表面涂层厚度的测试178

11.25吸附水、解吸附水的测定及由此带来的革的尺寸变化178

11.26工业手套革的耐热性测试178

11.27涂层的耐寒性测试179

第12章 铬鞣剂的化学分析180

12.1铬鞣剂简介180

12.2铬鞣实践180

12.3Cr2O3含量分析方法181

12.3.1分析对象181

12.3.3氧化182

12.3.2取样182

12.3.4滴定分析法184

12.3.5质量分析法185

12.4硫酸盐含量的测定185

12.5碱度的测定187

12.6其它组分的测定189

12.7水含量的测定190

12.8相对密度的测定190

12.11经验计算191

12.11.1铬鞣剂配制时所需化学物质的量的计算191

12.10铬盐浑浊度的测定191

12.9pH值的测定191

12.11.2提碱时所需的NaHCO3的量的计算192

12.11.3鞣剂碱度的升高或降低192

12.12鞣液是否还原完全的检测193

第13章 成革分析195

13.1取样195

13.2试样的碾碎195

13.3二氯甲烷浸提物的测定196

13.4水溶物(总量为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测定198

13.5总氮的测定及所隐含的问题199

13.8锌的测定200

13.6三氧化二铬的测定200

13.7铝的测定200

13.9钛的测定201

13.10pH值及其差值的测定201

13.11水溶性镁盐的测定201

13.12磷酸盐的测定202

13.13价铬的测定202

13.14甲醛的测定202

13.15有机物结合量及鞣制程度的测定203

14.1微生物的种类和形态学205

第14章 制革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205

14.2微生物的生长因素207

14.3制革厂的微生物控制208

14.3.1生皮防腐211

14.3.2浸水工序防腐213

14.3.3鞣制工序防腐214

14.3.4复鞣、染色和加脂工序防腐215

14.3.5公共卫生保持215

14.4结论216

15.2酸217

15.1.2弱电解质217

15.1电解质217

15.1.1强电解质217

第15章 酸、碱和盐217

15.3平衡218

15.3.1水的电离220

15.3.2氢离子浓度的计算(pH值)220

15.3.3pH值与总酸含量的计算221

15.3.4稀释对溶液pH值的影响222

15.3.5酸和碱的电离常数223

15.4缓冲溶液224

15.3.6二元酸和三元酸224

15.5滴定曲线226

15.5.1一元酸的滴定曲线226

15.5.2二元酸及多元酸的滴定曲线229

15.6指示剂229

15.7溶液pH值的计算231

15.7.1弱酸溶液231

15.7.2弱碱溶液232

15.7.3盐232

16.2.1原子吸收光谱的基本理论236

16.2原子吸收光谱236

16.1概述236

第16章 仪器分析236

16.2.2原子吸收光谱的检测范围237

16.2.3灵敏度和检测限238

16.2.4原子吸收光谱检测的干扰因素239

16.2.5样品制备240

16.2.6溶剂体系的分析242

16.2.7阴离子的分析242

16.2.8标准样品的准备242

16.2.9标样的加入方法243

16.2.10原子吸收光谱的操作244

16.3红外光谱测定法246

16.3.1红外光谱基本理论246

16.3.2红外光谱246

16.3.3特殊化学基团的吸收峰247

16.3.4试样的准备248

16.3.5红外光谱的应用249

16.4比色法253

16.4.1比色法基本理论253

16.4.2测试仪器253

16.4.4比色分析方法254

16.4.3比色分析的标准254

16.5.1气液色谱法基本理论255

16.5气液色谱法255

16.5.2吸收塔的选择257

16.5.3测定仪258

16.5.4气液色谱法用于定性分析259

16.5.5气液色谱法用于定量分析260

16.5.6气液色谱的操作条件265

16.6高效液相色谱265

16.6.1高效液相色谱基本理论265

16.6.3检测器267

16.6.2液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的选择267

16.6.4高效液相色谱的应用269

16.7其它仪器分析方法271

16.7.1火焰原子发射光谱271

16.7.2等离子发射谱271

16.7.3小径高效液相色谱272

附录1 相对密度、波美度、巴克度关系对照表273

附录2 计量单位换算表275

附录3 常用的缓冲溶液276

参考文献2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