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周叔伽大德文汇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周叔伽大德文汇
  • 周叔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华夏出版社
  • ISBN:978750806684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635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665页
  • 主题词:佛教-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周叔伽大德文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法苑丛谈3

寺院殿堂佛像释名3

一、三门殿3

二、天王殿3

三、大雄宝殿4

四、观音殿(又名大悲坛)7

五、地藏殿8

六、伽蓝殿9

七、祖师殿9

八、罗汉堂10

九、诸菩萨像10

十、几种造像的方法12

佛教的制度14

一、四众弟子14

二、寺院制度18

三、管理制度22

佛教的仪式27

一、日常行事27

二、节日活动29

三、忏法与打七32

四、重要佛事34

佛教的胜迹44

一、名山44

二、祖庭46

佛教文化艺术54

一、佛画54

二、版刻54

三、大藏经56

四、寺塔58

五、石窟62

六、金石文物64

七、佛曲66

八、变文宝卷69

漫谈佛画71

一、佛画的起源71

二、佛画的目的73

三、佛画的种类73

四、绘曼茶罗的轨则87

漫谈大藏经91

一、汉文大藏经93

二、少数民族语文105

大藏经105

漫谈变文的起源109

漫谈罗汉114

一、十六罗汉114

二、十八罗汉117

三、五百罗汉119

漫谈汉族僧服121

八宗概要131

绪说131

第一章 中观宗136

第一节 略史136

第二节 诸法实相139

第三节 佛性141

第四节 一乘142

第五节 涅槃143

第六节 二谛144

第七节 八不148

第八节 二智151

第九节 十喻152

第十节 判教154

第二章 瑜伽宗156

第十一节 略史156

第十二节 二无我159

第十三节 阿赖耶识160

第十四节 末那识164

第十五节 意识与前五识166

第十六节 五位百法167

第十七节 三自性与五法171

第十八节 六种住与五位174

第十九节 唯识观176

第二十节 三时教177

第三章 天台宗179

第二十一节 略史179

第二十二节 天台宗思想的渊源181

第二十三节 一念三千184

第二十四节 三止三观186

第二十五节 十法成乘187

第二十六节 止观十境189

第二十七节 性善性恶192

第二十八节 无情有佛性193

第二十九节 五时八教196

第三十节 四教行位200

第四章 贤首宗203

第三十一节 略史203

第三十二节 四法界205

第三十三节 十玄门209

第三十四节 六相211

第三十五节 妄尽还源观213

第三十六节 五教216

第三十七节 五教断惑220

第五章 禅宗223

第三十八节 略史223

第三十九节 菩提达磨的禅法224

第四十节 五祖相承225

第四十一节 牛头宗227

第四十二节 五祖门下十子228

第四十三节北宗231

第四十四节 南宗232

第四十五节 荷泽宗234

第四十六节 青原系235

第四十七节 南岳系238

第四十八节 沩仰宗241

第四十九节 曹洞宗243

第五十节 临济宗247

第五十一节 云门宗250

第五十二节 法眼宗251

第五十三节 黄龙派253

第五十四节 杨歧派255

第五十五节 大慧派256

第五十六节 虎丘派258

第五十七节 曹洞宗的默照禅260

第六章 真言宗263

第五十八节 略史263

第五十九节 即身成佛265

第六十节 声字实相267

第六十一节 真言行仪270

第六十二节 阿字观273

第六十三节 真言行位274

第六十四节 真言教典275

第七章 净土宗278

第六十五节 略史278

第六十六节 净业正因281

第六十七节 持名念佛282

第六十八节 观相念佛283

第六十九节 实相念佛285

第七十节 五念十念287

第七十一节 九品往生288

第八章 律宗291

第七十二节 略史291

第七十三节 戒学293

第七十四节 止持295

第七十五节 作持297

第七十六节 菩萨戒299

佛经研究法303

《般若经》之研究法303

绪说303

一、讽诵经本303

二、研读疏记305

《华严经》之研究法317

绪说317

第一,讽读经文318

第二,探寻纲宗318

第三,分品研究319

第四,综习全经320

第五,参考众籍321

方等五经之研究法322

绪说322

一、大宝积经322

二、大集经328

三、维摩经330

四、思益经333

五、圆觉经333

《法华经》之研究法336

绪言336

第一,讽读经文337

第二,精思西土论轨337

第三,阅览东土古经疏记338

第四,分宗研究339

法相五经之研究法348

绪说348

一、大法鼓经348

二、胜鬘经349

三、楞伽经350

四、解深密经352

五、密严经353

涅槃三经之研究法354

一、遗教经354

二、金光明经355

三、大般涅槃经357

净土经典研究法361

绪说361

一、信愿门362

二、持名门364

三、观相门370

四、实相门373

大乘律之研究法376

绪说376

经本377

疏记378

阿含经研究法与禅观382

一、阿含经382

二、阿含经研究法383

三、小乘之禅观384

行深般若的第一步387

一、所修一切智相391

二、所修道相智相395

三、所修一切相智相399

佛教两大定律402

第一章 因果循环律402

第二章 不生不灭律405

唯识研究415

一 百法415

二 心法与心所有法的关系421

三 五蕴与百法的关系423

四 八识万法的体性424

五 识有四分427

六 阿赖耶识的异名429

七 阿赖耶识的四分431

八 阿赖耶识的能力不灭433

九 物质是什么435

十 四缘437

十一 十二因缘439

十二 名言的熏习442

十三 唯识学的宇宙观445

十四 佛性448

十五 烦恼障同所知障450

十六 正行唯识和预备452

十七 六度459

十八 十地462

十九 三学464

二十 佛果468

二十一 真谛的唯识哲学观473

二十二 天台宗、贤首宗与唯识哲学的比较478

二十三 禅宗、净土宗、密宗、律宗与唯识之比较482

虫叶集487

药师如来与念佛法门的关系487

现代佛教中评论的总评492

第一章 显密之争492

第二章 大小乘之争496

第三章 性相之争497

第四章 禅教净之争502

文学家如何能得应有之佛教常识504

甲 经类504

乙 论类508

谈十二因缘513

佛教唯识主义516

一、世间学识的错误516

二、佛教的真实517

三、唯识义517

四、能力不灭518

五、能力相摄519

六、能力不生520

七、结论521

意志非自由非不自由523

佛教的辩证法528

第一 二谛与三谛528

第二 四句例与六句例530

第三六相与十玄531

说禅534

从佛教徒的人格说起536

第一章 佛教徒的三重人格536

第二章 诤友连锁539

第三章 说善542

第四章 说修行545

第五章 明白人548

三藏十二分教551

第一节 绪说551

第二节 三藏551

第三节 十二分教554

三界555

说戒558

告中国佛教学院同人书562

空与有566

第一节 绪说566

第二节 假名566

第三节 体用名567

第四节 二假三假四假568

人生的两大定律571

绪说571

第一定律571

第二定律572

轮回与因果574

修行讲话579

不净观579

息心581

护口业583

无常想585

持戒587

博学多闻589

信心590

思惟592

慎口业594

《心经》之真妄合解596

大悲598

修行的比量600

慎意业602

戒懈怠604

辨智愚606

博学607

生死问题608

诫劝611

不害613

惜时615

自利与自私617

厌离心619

观佛621

求知与力行623

戒瞋626

道场观630

出世间心与世间心632

善恶的始源6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