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宋代《论语》诠释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宋代《论语》诠释研究
  • 唐明贵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0043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73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493页
  • 主题词:儒家;《论语》-研究-中国-宋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宋代《论语》诠释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研究缘起1

二 研究现状5

第一章 《论语》概说及汉唐时期的《论语》诠释13

第一节 《论语》概说13

一《论语》书名的由来13

二《论语》释名16

三《论语》的编纂21

四《论语》的传本28

第二节 两汉至隋唐时期的《论语》诠释42

一 两汉时期的《论语》诠释42

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论语》诠释47

三 隋唐时期的《论语》诠释56

第二章 宋代《论语》诠释的大发展及成因65

第一节 《论语》诠释的大发展65

一《论语》诠释著述数量大增65

二《论语》注解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69

第二节 《论语》诠释大发展的原因71

一 尊孔崇儒营造了良好的氛围71

二 道统论的提出促进了四书学的兴起75

三 疑经思潮的盛行加速了经学的转型77

四 援佛道入儒促进了新学术思想体系的诞生79

第三章 《论语》诠释与北宋学风的突破和开新84

第一节 “汉学宋学兹其转关”的《论语注疏》84

一 删减玄虚之说85

二 改善义疏体例87

三 详考名物典制92

四 敢于疑注93

五 略释微旨95

六 汉学宋学兹其转关97

第二节 标新立异的《论语小传》99

一 体例独特99

二 疑古改经100

三 自出新义102

第三节 “煞有好处”的苏轼《论语说》106

一 疑经改经107

二 杂采众家之说108

三 阐发性命之说110

四 抉发为政之道112

五 非议孟子之说115

第四节 “颇有所发明”的《论语拾遗》117

一 援佛道之说释《论》117

二 以人情之说解《论》119

三 阐明进德工夫论121

第五节 “说理最平浅”的范祖禹《论语说》125

一 引史证经125

二 引经证经127

三 取法二程129

四 倡导立诚成圣132

五 阐发经世之学134

第六节 “旁引曲证,颇为有见”的《论语全解》137

一 援礼释《论》138

二 称引老庄之学141

三 抉发性命之理145

第四章 《论语》诠释与北宋理学体系的初建152

第一节 《论语》诠释与濂溪之学152

一 重新诠释仁152

二 探求“孔颜之乐”的理想境界153

三 倡导“志伊学颜”的修养方法156

第二节 《论语》诠释与横渠之学157

一 通过“心解”以求义理158

二 阐发性理之学161

第三节 《论语》诠释与明道之学164

一 求自得之义165

二 阐发“仁体”思想167

三 抉发理本论思想169

四 倡导“诚敬”的修养工夫171

第四节 《论语》诠释与伊川之学173

一 由理义推索经旨173

二 生发理本论思想176

三 探讨人性论命题178

四 倡导“主敬”的进德工夫180

第五章 程氏弟子的《论语》诠释与理学的承袭和发展184

第一节 “所见最为超越”的谢良佐《论语解》184

一 援道释《论》184

二 援佛释《论》187

三 援引荆公新学194

四 引经证经195

五 承袭和发挥天理论思想196

六 抉发求仁之道199

第二节 继往开来的游酢《论语杂解》202

一 继承和发扬理本论思想202

二 抉发心性论思想205

三 阐明心性修养的工夫路径208

第三节 “作为护教学”的杨时《论语解》211

一 引经释《论》213

二 引史证经216

三 继承和发展二程之学218

第四节 “明白劲正”的侯仲良《论语说》226

一 引经解《论》227

二 承袭二程思想229

三 抉发为政之道231

第五节 “深味其旨而有所自得”的尹焞《论语解》233

一 援引《孟子》释《论》233

二 引证程颐、张载之说235

三 注重理、性、命问题的探讨236

四 注重修持之道的生发239

五 注重为学之道的抉发243

第六章 南宋心学派的《论语》诠释248

第一节 张九成的《论语》诠释与心学阀门的开启248

一 阐发程氏理学思想248

二 借佛释《论》253

三 抉发心本论思想256

第二节 《论语》诠释与陆九渊心学体系的建构260

一《论语》注我,我注《论语》261

二抉发义利之辨的为学宗旨265

三 抉发道本论思想269

第三节 心学特色鲜明的杨简《论〈论语〉》271

一 质疑《论语》内容271

二 批判理学家观点272

三 建构彻底的心本论275

四 抉发心性论思想278

五 阐发心学工夫论281

第四节 融合汉学与心学的钱时《融堂论语管见》287

一 略加音训287

二 阐发本心论思想291

三 抉发心学修养工夫294

第七章 湖湘学派的《论语》诠释303

第一节 评点他说的胡宏《论语指南》303

一 体例新颖303

二 间发己见307

第二节 《论语解》与湖湘学体系的建构310

一 注重义理阐发310

二 引证程朱理学之说313

三 阐发理本论思想314

四 抉发求仁之学315

五 宣扬复性说316

六 重视“居敬”工夫318

七 强调“知行互发”319

八 关注义利之辨320

第八章 朱熹的《论语》诠释与理学体系的建立325

第一节 朱熹与《论语》地位的提升325

一 建立四书经典体系326

二 确定《论语》在《四书》研习中的次序328

三 确立《论语》在儒家道统中的地位330

第二节 朱熹诠释《论语》的学术历程332

一 编撰《论语要义》332

二 编写《论语训蒙口义》334

三 编纂《论语精义》335

四 撰成《论语集注》《论语或问》337

第三节 朱熹《论语》诠释的特色340

一 兼采众善,而以程氏之学为主340

二 兼用多种诠释方法354

第四节 《论语》诠释与理学体系的建构359

一 建构理本论359

二 建构心性论363

三 建构工夫论367

第九章 宗朱学派的《论语》诠释374

第一节 “多所发明”的陈淳《论语》诠释374

一 串讲注释374

二 解疑释惑377

三 详论细说379

第二节 “有铨择刊润之功”的《论语集编》384

一 广采朱子学说385

二 承袭和阐发朱子思想388

三 引证张栻之说390

第三节 “词约理该”的《论语集说》392

一 编纂体例新颖清晰393

二 宗主朱学395

第四节 “反复发明,务求其是”的《读论语》398

一 宗主朱学398

二 务求本意405

三 断以己意410

第五节 “有功于朱子”的《论语纂疏》412

一 博采朱学413

二 疏通发明416

第十章 南宋其他学人的《论语》诠释421

第一节 以己意逆圣人之志的《论语意原》421

一 疑经改经421

二 承袭伊洛之学424

三 发前人所未发428

第二节 “切近明白”的《石鼓论语答问》432

一 疑经勘注432

二 注重考据435

三 引史释《论》438

四 关注德性修养440

五 抉发情性论442

六 注重阐发事功之学443

第三节 事功学派叶适的《论语》诠释445

一 经史结合以解《论》446

二 批驳道学家的“道统”说448

三 推崇事功之学451

结语455

一《论语》诠释与时代思潮息息相关455

二《论语》研究与经学诠释范式的转型457

参考文献460

后记4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