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统治思想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分田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ISBN:731003180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771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0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统治思想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下册)375
第八章 “立君为民”:设君之道与民本思想的政治本体论依据375
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立君为民观念376
一、立君为民观念的滥觞及其理论化377
二、诸子百家国家与君主起源理论的共性379
第二节 “设君之道”的哲学依据383
一、上帝鬼神立君说383
二、天立君说385
三、依据道义立君说387
四、依据自然立君说389
第三节 君主为构建秩序而设393
一、以儒家为代表的立君以施政治民说393
二、以墨家为代表的立君以统一天下之义说394
三、以法家为代表的立君以定分止争说396
四、以《吕氏春秋》为代表的人类争斗立君说399
五、差异与共性401
第四节 君主为公众利益而设402
一、依据宗法立君说403
二、为养育民众立君说404
三、为公众利益立君说405
第五节 君主为教化人性而设408
一、荀子的圣人“化性起伪”立君说409
二、董仲舒、孔颖达的立君教化民性说410
三、宋明理学的君师教民复性说411
第六节 “天为民立君”说对君权基本特征的规定413
一、君主政体的一般特征413
二、君主为国家政治之本418
三、君主权位的相对性420
第九章 “民为国本”:民本思想与政治关系论423
第一节 君、臣、民的政治定位423
一、作为政治概念的君、臣、民424
二、君、臣、民政治等级的理论定位426
三、君、臣、民一体429
第二节 民众为国家政治之本429
第三节 各种重要的君民关系命题434
一、立君为民434
二、君为民主435
三、君一民二437
四、君主养民与民众养君439
五、利民则利君440
六、富民足君441
七、君舟民水443
八、得民为君446
九、民贵君轻448
十、民为君本449
第四节 “设官为民”的官民关系论450
一、上帝爱民,为民设官451
二、君不独治,设官治民453
三、君臣合道,官为民设455
四、君臣一体,利害攸关457
五、忠君爱民,清正廉洁458
第十章 “政在养民”:民本思想与治民方略461
第一节 维系政治关系的主要纽带与治民方略462
一、法家的权势与利益说463
二、儒家的伦理与道义说465
三、道家的“自然”说466
第二节 三种基调不同的治民方略467
一、老子以“愚民”为基调的治民方略468
二、孔子以“教民”为基调的治民方略471
三、商鞅以“弱民”为基调的治民方略478
第三节 若干获得广泛认同的治民政策原则481
一、君主无为481
二、令顺民心482
三、不竭民力483
四、先富后教484
五、以农为本484
六、任贤治吏485
第十一章 “以民为本”与重要的政治调节理论487
第一节 天赋君权与“汤武革命”论487
一、“天命”与“革命”488
二、“帝天之命,主于民心”493
三、“汤武革命”论的政治功能499
第二节 立君为民与“天下为公”论508
一、“天下为公”基本思路的历史渊源508
二、从立君为民到立君为公、为天下512
三、从社稷重于君主到“民贵君轻”517
四、从“政在养民”到“平均天下”519
五、从“王道乐土”到“大同”理想522
六、选贤与能、圣圣相传的择君之道524
第三节 “天下有道”与“道高于君”论529
一、从君德,到王道,再到道义530
二、“道高于君”的政治原则532
三、“天下有道”的政治理想538
第四节 “以德配天”与“内圣外王”论541
一、从“修德配命”到“修齐治平”541
二、“内圣外王”的政治意义545
三、王霸之辨550
四、儒家的“圣贤工夫”与“以礼自治”553
五、民本与君德555
第十二章 “以人为本”:民本思想的理论结构和基本特质558
第一节 《孟子》的命题组合和思维方式558
一、《孟子》的政治命题及其思想渊源559
二、《孟子》的话题设定、阐释方式与政治取向566
三、《孟子》的命题组合方式568
第二节 “君为政本—民为国本”理论结构的普遍性573
一、《周书》“尊君—重民”的理论结构573
二、历代大儒民本思想与《孟子》的相似性577
三、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皇帝的民本思想582
四、民本思想理论结构的普遍性推定587
第三节 人本思想的政治取向与民本思想的基本特质590
一、“天地之性人为贵”590
二、“人为贵”与“王为大”595
三、民为王政之本600
第十三章 民本思想与帝制下的大众政治心态604
第一节 作为政治价值共识的“民贵君轻”理念604
一、从明太祖删节《孟子》谈起606
二、历代皇帝大多认同“民贵君轻”的基本思路610
三、法家的“立天子以为天下”比儒家的“民贵君轻”更具一般意义614
四、君主、社稷、民众的依存关系是百家共识617
五、君为贵与民为贵的统一620
第二节 民本思想大众化的主要途径626
一、政治常识的自我认知与亲朋人际传播627
二、思想家的理论阐释与学术传承630
三、统治者的行政灌输与社会教化632
四、学校教育的经典研读与考试制度634
五、宗教信仰及其他大众信仰636
六、大众传播媒介及其他社会教化640
第三节 民本思想大众化的政治文化意义643
一、民本思想的政权认同与角色认同功能645
二、民本思想的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功能646
三、民本思想的政治评价与政治批判功能647
四、民本思想的政治调整与改朝换代功能653
第十四章 儒家的民本思想与帝制的根本法则657
第一节 作为“国家宪章”的儒家经典658
一、比“宪法”更具一般意义的“国家宪章”658
二、国宪化的儒家经典659
第二节 重视民意的执政理论与虚构的大众利益代表666
一、民本理念与君位宗祧继承制度的理据666
二、民意采集制度的经典依据674
三、“庶人不议”与公共政策的制定686
第三节 各种政治程式中的民本理念693
一、应答天谴民怨的“禹、汤罪己”程式693
二、维新变法的“与民更始”程式697
三、禅让大位的“天与人归”程式699
第四节 以重民为修饰的礼乐制度702
一、名号制度与帝王尊号中的民本理念703
二、国家祭祀制度:“祭祀之义,以民为本”709
三、宫廷乐舞中的民本理念713
第五节 官僚制度的“设官治民”理念718
一、明朝科举考试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个案720
二、历代通行的以民本思想选士的做法724
第六节 民本思想与帝王、储君教育制度733
一、以修身、读经、政治为主的储君教育733
二、为皇帝继续教育而特设的经筵制度737
三、以戒慎、畏民为宗旨的君主规范739
结语:关于民本思想历史价值的几点思考743
一、具有特定内涵与逻辑的“民本思想”不是“民主思想”743
二、中华帝制的统治思想包含着丰富的政治理性和政治智慧743
三、儒家民本思想基本上得到自我实现744
四、不应过高估计民本思想的积极因素745
五、必须恰当评估民本思想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746
六、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研究必须克服“民主幼稚病”748
引用文献版本目录751
后记770
热门推荐
- 1965746.html
- 3022227.html
- 1660536.html
- 524428.html
- 3407846.html
- 2248975.html
- 3782368.html
- 3586534.html
- 3430722.html
- 32137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44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11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15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84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37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51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74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23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01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