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媒体时代抗议性谣言传播及其善治策略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媒体时代抗议性谣言传播及其善治策略研究
  • 雷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7369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26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2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媒体时代抗议性谣言传播及其善治策略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问题2

一 选题背景4

二 研究问题6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8

一 关于谣言的概念界定8

二 关于谣言的产生与传播11

三 关于新媒体时代谣言的传播14

四 关于谣言的社会意义17

五 关于谣言的治理18

第三节 基本观点与逻辑结构20

一 基本观点21

二 逻辑结构23

第四节 研究方法24

一 案例分析法24

二 内容分析法25

三 (非)参与式观察法25

四 深度访谈法26

第二章 新媒体时代抗议性谣言概念解析28

第一节 新媒体概念界定28

一 新媒体概念的提出28

二 新媒体概念的拓展29

三 对新媒体概念的质疑29

四 本书沿用“新媒体”提法的原因30

第二节 谣言概念界定31

一 中国古代谣言概念的界定32

二 谣言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33

三 国外谣言概念的界定36

四 中西方谣言概念及其认识差异带来的启示37

五 本书谣言概念的界定38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抗议性谣言概念界定40

一 抗议性的界定42

二 本书对抗议性谣言的界定43

第三章 新媒体时代抗议性谣言传播特点45

第一节 近年来主要抗议性谣言传播概况46

一 当假设遇到现实47

二 抗议性谣言的主要类型47

三 抗议性谣言的首发渠道49

四 抗议性谣言的处理结果50

五 抗议性谣言的持续时间51

第二节 “信息拼图”:大众智慧的博弈52

一 从“信息茧房”中走出来52

二 过于理想主义的“自清功能”53

三 “信息拼图”如何起作用54

四 新的集体记忆方式63

第三节 抗议性谣言的参与者:非乌合之众64

一 大众的特点65

二 谣言参与者分类67

第四节 抗议性谣言的流传:被复制与叠加的群情激昂68

一 群体思维在抗议性谣言传播中的作用69

二 中国“关系”文化与群体思维的叠加70

三 主动围观的人群与群情激昂71

第五节 当大众遇上推手:被利用的拼图73

一 不确定性让“信息拼图”更加开放73

二 实名认证增加“信息拼图”可信度74

三 新媒体营销:被“设置”的大众75

四 利用“信息拼图”形成谣言的规律78

第四章 新媒体时代抗议性谣言传播的根源81

第一节 抗议性谣言的传播动因81

一 谣言:与新闻互为补充的信息形式81

二 谣言公式的拓展84

三 作为临时新闻的谣言86

四 辟谣的滞后与难度88

五 重复与变异并存:作为谣言的都市传说92

六 媒体的误读、放大与被策划96

第二节 抗议性谣言传播的心理动因99

一 既有观念99

二 以往经验101

三 群体心理102

四 个人心理与情绪104

五 记忆偏差105

第三节 抗议性谣言传播的社会动因107

一 焦虑的时代与焦虑的个人107

二 政府公信力下降109

三 谣言与经济、社会、文化的大联动现象113

四 民众与政府的矛盾116

五 “潜水谣言”随时出现119

第四节 抗议性谣言传播的技术动因121

一 删帖容易,根源难查122

二 拷贝沉帖,死灰复燃123

三 情景拼接,以假乱真125

四 技术恶搞,娱乐先行127

五 植入广告,营销造势129

第五章 新媒体时代抗议性谣言的社会影响132

第一节 抗议性谣言的正面社会影响132

一 弄清事实,建言献策132

二 舒缓焦虑,宣泄情绪134

三 避免被“谣”,官员自律135

四 回归理性,提高免疫136

五 营造氛围,收集民意137

第二节 抗议性谣言的负面社会影响137

一 抗议性谣言多引发群体行为138

二 谣言影响正常经济运转139

三 谣言引发民众对政府的抵触和不信任141

第六章 新媒体时代抗议性谣言的应对策略143

第一节 信息稀释:阻断不实谣言的拼接144

一 对群体智慧的呼唤145

二 对谣言信息的稀释147

三 稀释后的信息填充148

第二节 权威性的提升:信息确定性的回归149

一 增强政府公信力149

二 提升媒体权威性157

三 共同维护健康的信息传播环境169

第三节 由抗议到协商:政府的善治策略174

一 完善法律法规176

二 警惕“寒蝉效应”181

三 导入善治理念185

四 探寻善治策略189

第七章 结论195

参考文献198

附件 2003—2013年主要抗议性谣言汇总表215

后记2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