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第2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第2卷
  • 贾松青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7462X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75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87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第2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十一章 民主革命新理念:马克思主义民主革命理论中国化1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科学概括2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3

第二节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独特道路9

一、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必须以农村为中心9

二、“工农武装割据”理论11

三、“三位一体”的战略12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14

一、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15

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21

三、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25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29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及政权建设29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及经济建设31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及文化建设34

第十二章 “一化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理论38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38

一、中国革命分“两步走”39

二、革命转变是多方面的转变42

三、处理好两个革命阶段的衔接和交叉4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改造私有制理论在苏联的实践47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改造私有制的理论48

二、苏联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50

第三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53

一、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4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8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就、基本经验及教训63

第十三章 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69

第一节 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69

一、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70

二、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73

三、社会主义社会还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79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82

一、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82

二、科学判断中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86

三、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强国之路88

四、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必由之路90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认识93

一、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健康发展的行动指南93

二、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工业化的正确选择96

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100

四、创新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不竭动力102

五、构建和谐社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境界106

第十四章 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中国化11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设想110

一、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设想111

二、俄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设的成就及模式化115

三、中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探索和发展118

第二节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结构123

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123

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27

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创新129

四、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31

第三节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134

一、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探索和发展135

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141

三、先富、共富分配理论143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15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探索153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和市场关系的论述154

二、列宁在实践中的探索155

三、斯大林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159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162

一、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计划经济理论的突破162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贡献166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17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其框架17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75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77

第四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82

一、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182

二、推进社会各领域的配套改革184

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189

第十六章 全方位开放: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与实践191

第一节 突破两个平行市场理论的束缚191

一、资本主义统一世界市场是社会主义产生的重要前提192

二、对斯大林“两个平行市场”理论的突破194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行对外开放197

一、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197

二、对外开放是国际化的必然要求200

三、利用世界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生产力202

第三节 对外开放不会改变中国社会主义的性质203

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204

二、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207

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210

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212

第四节 中国经济要融入经济全球化216

一、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216

二、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218

三、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能力220

第十七章 民主政治:中国化的政治建设理论226

第一节 国体理论的创新与实践227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的国体理论227

二、俄国的苏维埃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形式228

三、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的科学理论231

四、新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创新234

第二节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37

一、民主革命时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探索237

二、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238

三、中国不搞“三权分立”242

第三节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244

一、中国各民主党派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贡献244

二、四项基本原则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246

三、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的参政和监督作用248

四、加强和改进多党合作的制度建设251

第四节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53

一、列宁的民族自治与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254

二、中国是单一制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256

三、健全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58

四、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实质259

第五节 “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制度262

一、“一国两制”是国家结构形式的创新262

二、“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264

三、共同努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266

第十八章 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268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269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起源于人类劳动的思想269

二、列宁关于经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建设的理论270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275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前奏275

二、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先进文化的探索277

三、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280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285

一、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285

二、“双百”方针是新中国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289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294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出294

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纲领298

三、建设具有时代精神的和谐文化301

四、中国先进文化对世界的影响303

第十九章 党指挥枪:中国特色军队建设的理论306

第一节 军事斗争的地位和意义306

一、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307

二、军事斗争的根本任务309

三、新时期军队要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311

四、肩负打得赢、不变质的历史使命313

第二节 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理论316

一、马克思、列宁军队建设的基本思想317

二、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宗旨和任务317

三、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320

四、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要求323

第三节 军事斗争的战略战术思想326

一、保存自己消灭敌人326

二、战略上藐视敌人和战术上重视敌人327

三、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329

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330

五、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331

第四节 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333

一、实现建军指导思想的战略转变334

二、提升军队的战斗力336

三、“精兵、合成、高效”的精兵之路337

四、打赢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338

第五节 加强国防军队建设确保国家安全340

一、新的国家安全观340

二、反对霸权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343

三、发展军事力量的立体模式建设345

四、人民武装力量体制347

第二十章 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349

第一节 指导革命和建设要有一个伟大的党349

一、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350

二、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353

三、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基本原则355

第二节 毛泽东首提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伟大工程359

一、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出的背景359

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党建理论的主要贡献361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自身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364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党的建设工程的新使命364

二、邓小平开创党建工作的新局面366

三、江泽民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370

四、巩固和提高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373

第四节 正确处理国际国内的党际关系380

一、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论创新和基本特征381

二、坚持国际主义原则正确处理党际关系384

三、中国共产党党际关系大格局的基本架构389

第二十一章 和平共处:中国国际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392

第一节 对国际形势的科学分析和外交政策392

一、对外关系的根本任务393

二、世界两大阵营对立与“一边倒”的外交战略395

三、“一条线”外交战略的提出396

四、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98

五、求和平、求合作、求发展的外交政策400

六、处理国际关系的“二十字方针”401

第二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404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404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405

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树立新的安全观407

第三节 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合作408

一、三个世界理论的创立409

二、对第三世界的外交政策410

三、在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412

四、努力创造一个和平安全的环境413

第四节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14

一、以强权政治为特征的旧国际秩序415

二、中国提倡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16

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主张418

四、稳定世界局势的新战略420

第五节 面向21世纪建立战略伙伴的外交关系423

一、建立新型的大国伙伴关系423

二、发展睦邻友好的伙伴关系425

三、发展全方位的伙伴关系427

四、发展区域性的各种经济政治关系428

五、建设和谐世界的外交新思路430

第二十二章 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精髓432

第一节 活的灵魂理论的提出432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活的灵魂433

二、中共对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概括435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演进437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437

二、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446

三、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451

第三节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453

一、群众观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454

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458

三、群众路线与群众运动462

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理念463

第四节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一切工作的基本原则465

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形成465

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革命和建设的基本方针469

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工作的基本原则4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