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泥石流灾害及防治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泥石流灾害及防治技术
  • 钟敦伦,谢洪编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647945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17页
  • 文件大小:97MB
  • 文件页数:348页
  • 主题词:泥石流-灾害防治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泥石流灾害及防治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泥石流及其判别1

第一节 泥石流及相关名词的概念1

一、泥石流1

二、泥石流流域(泥石流沟)2

三、泥石流堆积物4

四、泥石流地貌4

第二节 泥石流的判别6

一、泥石流流体的判别6

二、泥石流堆积物的判别9

三、泥石流地貌的判别24

四、泥石流沟(坡)的判别29

五、泥石流区域的判别31

第二章 泥石流的危害33

第一节 泥石流的危害方式与类型33

一、泥石流的危害方式33

二、泥石流的危害类型37

第二节 泥石流危害的对象与特征42

一、泥石流的危害对象42

二、泥石流的危害特征68

第三章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71

第一节 泥石流形成的地貌条件71

一、区域地貌条件71

二、流域地貌条件72

第二节 泥石流形成的地质条件78

一、地层岩性与泥石流78

二、地质构造与泥石流81

三、地震与泥石流82

第三节 气候水文条件与泥石流形成83

一、泥石流形成的气候条件84

二、泥石流形成的水文条件87

第四节 泥石流形成的土壤植被条件88

一、土壤与泥石流88

二、植被与泥石流89

第五节 泥石流形成的人类经济活动条件91

一、森林过伐和乱砍滥伐与泥石流91

二、毁林开荒、围滩造地和山地资源过度利用与泥石流92

三、采矿与泥石流92

四、筑路与泥石流93

五、水利设施失事与泥石流94

第四章 泥石流的分布与分布规律95

第一节 泥石流的分布95

一、中国的泥石流分布95

二、世界各洲的泥石流分布109

第二节 泥石流的分布规律115

一、泥石流的空间分布规律115

二、泥石流的时间演化规律126

第五章 泥石流分类127

第一节 泥石流的分类原则127

一、科学性原则127

二、实用性原则128

三、简明易行和可操作性原则128

第二节 泥石流的分类依据、指标与类型128

一、泥石流的分类依据129

二、泥石流的分类指标与类型131

第三节 各类泥石流概述133

一、按规模分类的泥石流134

二、按水体成分来源分类的泥石流136

三、按泥石流活动场所的地貌形态分类的泥石流138

四、按暴发频率分类的泥石流140

五、按发育阶段分类的泥石流142

六、按危害程度分类的泥石流143

七、按固相物质组成成分分类的泥石流145

八、按流体性质分类的泥石流147

九、按泥石流形成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分类的泥石流148

第六章 泥石流的调查与观测试验150

第一节 泥石流的调查150

一、区域调查151

二、沟谷调查156

第二节 泥石流的观测167

一、观测目的167

二、观测的种类167

三、观测内容168

第三节 泥石流试验171

一、现场样品试验171

二、室内样品测试174

三、泥石流模型实验174

第七章 泥石流编目与信息系统179

第一节 泥石流编目179

一、中国泥石流编目历程与信息系统建设概要179

二、泥石流编目的标准化及规范化181

三、泥石流编目的内容182

第二节 泥石流信息系统190

一、系统的目标190

二、系统数据库及其功能191

第八章 泥石流防治的原则与方案194

第一节 泥石流的防治原则194

一、泥石流防治与发展当地经济相结合194

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194

三、因地制宜,因害设防195

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期分批进行防治195

五、综合防治195

六、分级防治和群防群治196

第二节 泥石流防治方案197

一、生物措施防治泥石流197

二、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防治泥石流198

三、生物措施与预警报措施配合部分工程措施防治泥石流201

四、综合措施防治泥石流202

五、其他措施防治泥石流203

六、行政管理措施在泥石流防治方案中的地位205

第九章 泥石流的预防措施207

第一节 环境保护措施207

一、保护生态环境207

二、处理好采矿(石)及建设弃渣209

第二节 绕避措施211

一、加强泥石流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211

二、避开泥石流危险区建设212

第三节 预报与监测预警措施214

一、泥石流预报214

二、泥石流监测预警215

第四节 预防性整治措施217

一、清理泥石流沟道217

二、清理拦沙坝内的堆积物217

三、泥石流治理工程的维护219

四、加强对尾矿库等工程的管护219

第十章 泥石流防治的生物措施222

第一节 林业措施223

一、保护现有森林223

二、造林的林型配置与树种选择226

第二节 农业措施231

一、陡坡耕地退耕还林231

二、沟滩地退耕还沟232

三、改造闸沟垫地的地埂232

四、改造坡耕地233

五、边远山区生态移民234

第三节 牧业措施234

一、改良草场235

二、有选择性的发展人工草地235

三、调整牧业结构235

四、改变牧业养殖方式236

五、改良养殖品种236

六、控制草场载畜量236

七、严禁在封山育林区放牧237

八、发展家庭副业与旅游业237

第四节 生物措施防治泥石流实例简介237

第十一章 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241

第一节 防治工程的设计标准与基本参数241

一、设计标准241

二、基本参数245

第二节 防治工程的类型246

一、拦挡工程246

二、排导工程253

三、护村坝(堤)工程258

第十二章 泥石流灾害的抢险救灾措施261

第一节 抢险救灾的组织措施261

一、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和抢险救灾管理机构261

二、组织抢险救灾队伍和储备抢险救灾物资262

三、加强危险区段的监测与预报263

四、建立避灾所263

五、确定撤离路线264

六、组织危险区内的居民安全有序的转移264

七、开展危险流域的群测群报264

第二节 抢险救灾的技术措施265

一、自救措施265

二、互救措施266

三、援救措施268

第十三章 泥石流防治的行政管理措施277

第一节 宣传教育的管理277

一、科普宣传278

二、法律法规教育280

第二节 立法执法的管理280

一、立法281

二、执法281

第三节 防灾减灾策略管理282

一、泥石流危险区的管理282

二、泥石流防治过程与防治工程的管理284

三、泥石流灾害防灾减灾预案的管理284

四、泥石流预警报系统的管理286

五、泥石流危险区财产保险的管理286

第四节 抢险救灾与灾后重建的管理287

一、抢险救灾的管理287

二、重建家园的管理293

第十四章 泥石流的开发利用297

第一节 泥石流活动产物的开发利用297

一、泥石流活动产物在生产实践中的开发利用297

二、泥石流活动产物在泥石流学术研究中的开发利用300

第二节 泥石流流域与泥石流分布区的开发利用304

一、泥石流流域的开发利用305

二、泥石流分布区的开发利用3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