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审计学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审计学教程
  • 崔君平主编;徐振华,杨斌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9781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70页
  • 文件大小:260MB
  • 文件页数:385页
  • 主题词:审计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审计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审计概论1

1.1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

1.1.1 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

1.1.2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3

1.1.3 西方审计的产生与发展4

1.1.4 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7

1.1.5 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9

1.2 审计的概念和属性11

1.2.1 审计的概念11

1.2.2 审计的属性13

1.3 审计的目标和对象14

1.3.1 审计的目标14

1.3.2 审计的对象14

1.4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15

1.4.1 审计的职能15

1.4.2 审计的作用16

第2章 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19

2.1 审计的种类19

2.1.1 审计的基本分类19

2.1.2 审计的其他分类20

2.2 审计的方法23

2.2.1 审计方法的选用23

2.2.2 审计的技术方法23

2.3 审计抽样28

2.3.1 审计抽样的意义28

2.3.2 审计的属性抽样30

2.3.3 审计的变量抽样40

2.4 审计程序43

2.4.1 审计的准备阶段43

2.4.2 审计的实施阶段45

2.4.3 完成审计工作阶段45

第3章 审计组织形式48

3.1 政府审计机关48

3.1.1 政府审计机关层次划分48

3.1.2 政府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49

3.1.3 政府审计是高层次的经济监督52

3.1.4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53

3.2 内部审计机构53

3.2.1 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53

3.2.2 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权限55

3.2.3 内部审计行业管理机构56

3.2.4 国际内部审计机构57

3.3 民间审计组织58

第4章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62

4.1 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的主要内容62

4.2 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机构63

4.3 注册会计师资格取得与注册制度65

4.4 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与审批67

4.5 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70

第5章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72

5.1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72

5.1.1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72

5.1.2 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74

5.1.3 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防范措施75

5.1.4 审计、审阅和其他签证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76

5.1.5 执业准则与职业道德准则的关系81

5.2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82

5.2.1 被审计单位的责任与注册会计师的责任82

5.2.2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主要成因82

5.2.3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种类及法律规定84

5.2.4 避免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措施87

第6章 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91

6.1 审计准则91

6.1.1 审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91

6.1.2 审计准则的含义、特征及作用95

6.1.3 中国国家审计准则96

6.1.4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97

6.1.5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98

6.2 审计依据106

6.2.1 审计依据的含义106

6.2.2 审计依据的种类106

6.2.3 审计依据的特点108

6.2.4 审计依据的运用原则109

第7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111

7.1 审计计划111

7.1.1 审计计划的概念及作用111

7.1.2 编制审计计划的前期准备112

7.1.3 审计计划的内容和编制112

7.1.4 审计计划的审核及备案114

7.2 重要性115

7.2.1 重要性的含义115

7.2.2 影响重要性水平的相关因素116

7.2.3 重要性水平的运用116

7.2.4 重要性水平的确定118

7.2.5 审计终结前对重要性水平的运用120

7.3 审计风险121

第8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123

8.1 审计证据123

8.1.1 审计证据的含义和特征123

8.1.2 审计证据的分类124

8.1.3 审计证据的取得126

8.1.4 审计证据的鉴定127

8.2 审计工作底稿128

8.2.1 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128

8.2.2 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和结构129

8.2.3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131

8.2.4 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和保管132

第9章 内部控制系统评价和审计134

9.1 内部控制系统概述134

9.1.1 内部控制系统的发展134

9.1.2 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137

9.1.3 内部控制系统的目标138

9.1.4 内部控制系统的种类138

9.2 内部控制系统的描述140

9.2.1 文字表述法140

9.2.2 调查表法141

9.2.3 流程图法142

9.3 内部控制系统评价144

9.3.1 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原则144

9.3.2 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内容145

9.3.3 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程序145

9.4 内部控制系统审计152

9.4.1 内部控制系统审计程序153

9.4.2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156

第10章 审计的导向类型和技术发展160

10.1 账表导向审计160

10.1.1 账表导向审计的目标160

10.1.2 账表导向审计的发展过程161

10.1.3 账表导向审计的局限性162

10.2 系统导向审计163

10.2.1 系统导向审计的目标163

10.2.2 系统导向审计的发展过程164

10.2.3 系统导向审计的局限性170

10.2.4 系统导向审计与账表导向审计的异同170

10.3 风险导向审计171

10.3.1 风险导向审计的目标171

10.3.2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型、程序和方法173

10.3.3 经营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型、程序和方法177

10.3.4 风险导向审计与系统导向审计的异同178

10.4 信息技术对审计技术的影响180

10.4.1 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180

10.4.2 信息技术对确定审计范围的影响181

10.4.3 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182

10.4.4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电子表格的运用183

第11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185

11.1 销售与收款循环概述185

11.1.1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185

11.1.2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业务凭证和账户186

11.1.3 销售与收款循环中涉及的主要财务报表账户187

11.2 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187

11.2.1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187

11.2.2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测试190

11.3 主营业务收入审计191

11.3.1 主营业务收入的审计目标191

11.3.2 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程序191

11.4 应收账款审计194

11.4.1 应收账款的审计目标194

11.4.2 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195

11.5 坏账准备审计201

11.5.1 坏账准备审计的目标201

11.5.2 坏账准备的实质性程序201

11.6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203

第12章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205

12.1 购货与付款循环概述205

12.1.1 购货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205

12.1.2 购货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业务凭证和账户206

12.1.3 购货与付款循环中涉及的主要财务报表账户207

12.2 购货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207

12.2.1 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207

12.2.2 购货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211

12.3 应付账款审计213

12.3.1 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213

12.3.2 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213

12.4 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审计216

12.4.1 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217

12.4.2 固定资产账面余额的实质性程序217

12.4.3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实质性程序222

12.5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224

第13章 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226

13.1 生产与费用循环概述226

13.1.1 生产与费用循环涉及的业务活动226

13.1.2 生产与费用循环涉及的主要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227

13.2 生产与费用循环的控制测试228

13.2.1 生产与费用循环的内部控制228

13.2.2 生产与费用循环的控制测试229

13.3 存货成本审计231

13.3.1 生产成本审计231

13.3.2 营业成本审计233

13.4 存货监盘233

13.4.1 存货监盘计划234

13.4.2 存货监盘程序235

13.4.3 特殊情况的处理236

13.4.4 存货监盘结果对审计报告的影响236

13.4.5 存货质量审计237

13.5 存货计价审计和截止测试237

13.5.1 存货计价审计237

13.5.2 存货截止测试239

13.6 应付职工薪酬审计240

13.6.1 应付职工薪酬的审计目标240

13.6.2 实质性程序240

13.7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241

13.7.1 管理费用审计241

13.7.2 所得税费用审计241

第14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250

14.1 筹资与投资循环概述250

14.1.1 筹资与投资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250

14.1.2 筹资与投资业务中涉及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251

14.2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控制测试253

14.2.1 筹资业务的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测试253

14.2.2 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测试255

14.3 借款审计256

14.3.1 银行借款审计目标256

14.3.2 短期借款的实质性程序257

14.3.3 长期借款的实质性程序257

14.3.4 应付债券的实质性程序259

14.3.5 财务费用的实质性程序261

14.4 所有者权益审计262

14.4.1 所有者权益的审计目标262

14.4.2 股本的实质性程序262

14.4.3 实收资本的实质性程序264

14.4.4 资本公积的实质性程序266

14.4.5 盈余公积的实质性程序267

14.4.6 未分配利润的实质性程序268

14.5 投资审计268

14.5.1 投资的审计目标268

14.5.2 投资的实质性程序268

14.6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276

14.6.1 应收、应付项目的审计276

14.6.2 无形资产与长期待摊费用审计280

14.6.3 利润表相关账户的审计281

第15章 货币资金审计288

15.1 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概述288

15.1.1 货币资金审计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288

15.1.2 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的关系288

15.2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288

15.2.1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288

15.2.2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测试290

15.3 库存现金审计292

15.3.1 库存现金的审计目标292

15.3.2 库存现金的审计范围292

15.3.3 库存现金错报风险分析292

15.3.4 库存现金的实质性测试程序293

15.4 银行存款审计296

15.4.1 银行存款的审计目标296

15.4.2 银行存款错报风险分析297

15.4.3 银行存款的实质性测试297

15.5 其他货币资金审计301

15.5.1 其他货币资金的审计目标301

15.5.2 其他货币资金错报风险分析301

15.5.3 其他货币资金的实质性测试302

第16章 完成审计工作与审计报告305

16.1 审计报告编制前的工作305

16.1.1 期初余额审计305

16.1.2 复核期后事项与或有损失307

16.1.3 整理复核审计工作底稿310

16.1.4 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310

16.1.5 编制试算平衡表312

16.1.6 获取管理层声明317

16.1.7 取得律师声明书319

16.1.8 执行分析程序320

16.1.9 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治理层的沟通321

16.1.10 撰写审计总结321

16.1.11 评价审计结果322

16.2 审计报告概述322

16.2.1 审计报告的作用322

16.2.2 编制审计报告的步骤323

16.2.3 编写审计报告的要求324

16.3 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325

16.4 审计报告的基本类型327

16.4.1 标准审计报告327

16.4.2 非标准审计报告328

16.4.3 审计报告的其他事项段334

16.4.4 编制和使用审计报告的要求336

16.5 管理建议书337

16.5.1 管理建议书的意义和作用337

16.5.2 管理建议书的结构内容338

16.5.3 管理建议书的基本要求341

第17章 验资345

17.1 验资含义与责任345

17.1.1 验资含义345

17.1.2 验资责任345

17.2 适用范围346

17.3 验资流程347

17.4 验资报告348

第18章 会计咨询与会计服务业务354

18.1 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的特点和范围354

18.1.1 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的特点354

18.1.2 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的范围355

18.2 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的程序和要求355

18.2.1 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的程序355

18.2.2 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的要求356

18.3 投资咨询357

18.3.1 投资环境评价357

18.3.2 可行性研究362

18.4 代理记账与代理纳税业务363

18.4.1 代理记账业务363

18.4.2 税务代理业务364

18.5 管理咨询366

参考文献3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