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质学史论丛 5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史研究所合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978711606338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31页
- 文件大小:148MB
- 文件页数:441页
- 主题词:地质学史-丛刊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地质学史论丛 5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区域地质调查史研究1
基础地质调查50年成果(附:关于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几个问题)&陈克强1
中国区域地质百年调查研究史及其重要事件&耿树方 范本贤17
中国早期区域地质调查的历史简述&吴凤鸣26
中国早期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人物、成果及其历史和影响&吴凤鸣32
蓟县剖面研究简史&田树信51
前中央地质调查所区域地质调查及成果&刘 松 陈宝国54
矿产测勘处的区域地质调查及成果&葛旭62
河南省地质调查所史略&陈宝国70
广西区域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特征&李志才74
北京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回顾&卢惠华 石绍宗 钱佩娟79
保定地区现代地质调查工作简史&李建初 张建中88
新疆罗布泊盐湖钾盐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王弭力 焦鹏程 刘成林 陈永志91
中瑞西北考察团袁复礼教授的贡献&徐钦琦114
一部早期中国地质调查的宏论&吴凤鸣117
丁文江领导的西南地质大调查&潘云唐123
丁文江——中国地质调查的先行者——兼论丁文江精神&陈宝国127
谢家荣、刘季辰和赵亚曾与20世纪20年代的湖北区域地质调查&张立生131
从十年规划到三线建设:备战时期的西南地区综合考察&张九辰135
对北京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回顾,展望新时期区调工作的深化与拓展&鲍亦冈 王继明144
我曾参加过一段时间的区域地质调查管理工作&耿树方149
中国地质大学招收区调研究方向委培硕士学位研究生始末&顾德林152
北京地质学院山东大队纪实&游振东 王觉生161
回顾黄陵背斜1 : 20万区调工作及其社会效益&李东旭168
忆山东区测一队1:20万区调成果&游振东173
西部南水北调沿线地质调查的回顾(1959~1961年)和我的汶川之行&籍传茂178
美国大学地质填图教育的一些启示&张达180
地学人物184
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王鸿祯184
学习伯父丁文江&丁海曙187
拓荒者的光彩——纪念丁文江诞辰120周年&浦庆余192
丁文江先生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于洸 何国琦201
丰功伟绩 永世长存——纪念杰出的地质学家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陈梦熊208
丁文江家世考&林任申 林林212
丁文江风范与徐霞客精神&潘云唐219
丁文江在新文化运动中是科学派的主将&吴凤鸣222
试论丁文江对徐霞客及《徐霞客游记》研究的贡献&刘瑞升231
李四光和丁文江的友谊&马胜云238
李四光和周恩来——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马胜云246
王烈教授在北京大学&于洸256
中国地质学史上值得纪念的人物——钱声骏&张尔平262
谢家荣著《北平西山地质志》&张立生269
怀念我国地质事业重要奠基人之一的李捷先生&陈梦熊275
党对科技人才的重视和关怀——记地质科学家李捷先生与革命引路人李霄路的一段往事&俞杰279
李捷先生——北京地区第四纪冰川遗迹的首次发现者&马胜云282
关于朱庭祜先生和张学顼教授&籍传茂285
缅怀矿床学巨匠涂光炽先生&翟裕生287
燕树檀总工程师的找矿故事&陈履安 刘家仁290
贵州地学先驱谌湛溪&刘家仁 陈履安293
博学笃志 师德楷模——缅怀杰出的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杨遵仪教授&杨光荣299
学贯中西 科教双馨的地质大学——贺王鸿祯教授90华诞&翟裕生309
王鸿祯院士的治学道路和学术思想——祝贺王先生90华诞&杨光荣312
王鸿祯院士对地质学史研究会发展的贡献&石宝珩318
王鸿祯教授在北京大学&于洸 杨光荣 何国琦324
地质事业史 学科史及其他335
古代和近代的北京采煤业&卢惠华335
古生物科学强国颂&李扬340
浅析中国大地构造学派成因&李迎家 白丽丽347
沉积学发展的回顾&由雪莲 潘云唐353
李四光与地震预报&马胜云358
中国地震预报事业的兴起及原因初探&周玉凤366
青岛山东大学理学院地质矿物学系简史&张培善372
历届国际地质大会(IGC)上的水工环科技活动(第26~32届)&籍传茂379
伴生金属和二次资源利用与环境和谐&王静纯 余大良383
中国金刚石史话&郝用威390
大庆油田发现前的陆相生油理论与谢家荣的贡献&张立生412
热门推荐
- 1586890.html
- 1584962.html
- 3058346.html
- 3594717.html
- 2932123.html
- 1596876.html
- 3476124.html
- 805996.html
- 1507228.html
- 23065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23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31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55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87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39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99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11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98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58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1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