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论要略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吴枝培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027685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32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3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文论要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思潮篇1
第一章 先秦:古代文论的萌芽期1
一 “诗言志”观念的形成2
二 孔子的文艺观4
(一)兴、观、群、怨4
(二)思无邪11
(三)中和之美13
(四)温柔敦厚诗教15
(一)崇尚自然本色之美17
三 庄子的文艺观17
(二)追求神化——神美境界19
(三)重视浪漫主义手法22
四 文学思想之借鉴23
(一)墨子“三表”法23
(二)孟子“知言”与“同美”24
(三)荀子“立隆正”25
(四)《易传》论言辞26
第二章 汉代:古代文论的渐进期29
一 独尊儒术——《毛诗大序》29
(一)言志与抒情31
(二)风雅颂32
(三)诗与政通33
二 提倡大赋——赋论35
三 对屈原的评价37
四 王充的文学思想42
(一)反对因袭,强调独创42
(二)内容与形式统一43
(三)文言与口语一致44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古代文论的自觉期46
一 文学观念由“合”走向“分”48
二 文学功能由“经国”转向“不朽”52
(一)曹丕《典论·论文》54
三 第一次出现文学理论批评专著和专论54
(二)陆机《文赋》55
(三)挚虞《文章流别论》55
(四)刘勰《文心雕龙》55
(五)钟嵘《诗品》58
第四章 唐代:古代文论的革新期60
一 开启一代文风的陈子昂及李白60
二 “集大成”的杜甫63
三 提倡“讽谕”说的白居易65
四 主张“志道”、“明道”的韩愈、柳宗元66
五 提出“意境”理论的皎然、司空图68
(一)殷瑶“兴象”说68
(二)《诗格》“三境”说和皎然“取境”说69
(三)司空图“象外”说71
第五章 宋代:古代文论的扩展期74
一 文艺种类的合而论之74
(一)以文为诗74
(二)以诗为词76
(三)诗画一律78
二 从“江西”入,不从“江西”出80
(一)黄庭坚“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80
(二)陆游“工夫在诗外”82
(三)杨万里“万象毕来”83
(一)诗穷后工与诗能穷人85
三 文学的作用与定价85
(二)消忧解愁与煮字疗饥86
(三)金玉珠贝与谷粟布帛88
四 文学理论批评的新形式——诗话89
(一)保存有关资料,具有文献价值92
(二)探讨理论问题,反映文坛动态92
(三)解析佳作名句,总结创作经验93
五 以禅喻诗94
(一)偈颂与诗话及学诗诗95
(二)不立文字与另别才别趣97
(三)禅悟与诗悟98
第六章 明代:古代文论的情化期100
一 李贽提十昌“童心”说103
二 公安派主张“独抒性灵”106
三 汤显祖要求“神情合至”108
四 冯梦龙强调“善达性情”111
第七章 清代(初、中期):古代文论的综合期114
一 诗论115
(一)王士祯“神韵”说115
(二)沈德潜“格调”说117
(三)袁枚“性灵”说118
(四)翁方纲“肌理”说119
(一)方苞提倡“义法”121
二 文论121
(二)刘大櫆讲求“神气”122
(三)姚鼐主张“义理、考据、文章”三相济122
三 词论126
(一)浙派126
(二)常州派127
四 曲论130
(一)结构第一130
(二)面向观众133
五 话论135
(一)肯定想象和虚构的作用136
(二)强调人物的个性化138
第八章 近代:古代文论的融外期143
一 诗界革命144
二 小说界革命146
三 王国维的文学思想149
(一)《红楼梦评论》150
(二)《人间词话》151
附录一 新时期以来研究古代文论概况158
一 对儒、道文论的再评价159
二 加强艺术经验的总结159
三 从作品中概括理论问题161
四 比较文论和方法论的复兴162
五 《文心雕龙》研究的深化164
附录二 古人研究文论简况170
一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170
二 《隋书·经藉志》“总集”171
三 《新唐书·艺文志》“文史类”171
四 《四库全书》“诗文评”172
理论篇173
枢纽论173
一 论“文道”173
(一)四篇《原道》173
(二)古文运动论文与道的关系180
(三)道统与文统186
二 论“文气”190
(一)宇宙之气与人体之气190
(二)文章之气六种192
三 论“文德”198
(一)有德有言与余力学文198
(二)文人相轻与文人无行199
(三)士先器识与必敬以恕202
(二)构思是判别“文”与“笔”的条件206
(一)构思是区分文学与非文学的界线206
一 构思的重要性206
构思论206
(三)构思是决定创作能否成功的关键207
二 构思的主要任务209
(一)解决“意不称物”的问题209
(二)酝酿艺术形象213
(三)确定主题222
三 构思的基本特点和方法226
(一)形象思维和“神与物游226
(二)想象228
(三)赋比兴236
(四)离方遁圆240
(一)灵感的特点与作用246
四 构思过程中的困惑——关于灵感问题246
(二)灵感的实质是触发248
(三)培养灵感的主要途径是虚静251
研术论257
一 陆机论文术与文病257
二 刘勰论文术259
(一)造文之要术259
(二)命篇之经略261
(三)重视形式美262
(一)夸张的意义265
三 夸张265
(二)王充论“增”267
(三)刘勰论夸饰269
四 含蓄271
(一)含蓄的特点271
(三)“隐秀”的意义273
(三)痴情与移情275
批评论279
一 孟子论文学批评279
(一)以意逆志279
(二)知人论世283
(一)态度问题285
二 刘勰论知音285
(二)修养问题286
三 明清戏曲小说评点290
(一)批评功能强调“通作者之意,开读者之心”291
(二)批评方式通行随文评点294
四 关于批评方法296
(一)以意逆志法297
(二)知人论世法297
(三)唯务折衷法297
(四)溯本求源法297
(六)对照比较法298
(五)大头脑法298
鉴赏论306
一 自得说306
(一)梅尧臣自得差异307
(二)朱熹去序自得与自吟自得308
(三)金圣叹自得自造310
(四)王夫之以情自得311
二 品味说314
(一)味的发展轨迹316
(二)钟嵘论滋味317
(三)司空图论味外味319
(四)苏轼论淡味320
引用、参考书目举要323
热门推荐
- 1953857.html
- 1993170.html
- 923554.html
- 956945.html
- 507218.html
- 1722565.html
- 2287010.html
- 3079097.html
- 503864.html
- 31134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60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60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79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29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06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58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91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8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25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7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