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伤寒论讲义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董正华主编(陕西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 著
- 出版社: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086564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57页
- 文件大小:94MB
- 文件页数:368页
- 主题词:伤寒论-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伤寒论讲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1
一、《伤寒论》的成书与沿革1
二、《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2
三、伤寒的涵义3
四、六经、六经病与六经辨证的概念4
五、《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4
(一)六经辨证的基本内容4
(二)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6
(三)六经辨证与经络脏腑辨证的关系7
(四)六经病证的传变8
六、《伤寒论》的论治法则8
(一)治未病8
(二)治病求本8
(三)调理阴阳,祛邪扶正,以平为期9
(四)明确标本,区分缓急9
七、《伤寒论》的学习方法9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的9
(二)了解文法特点,弄清字词含义10
(三)熟读背诵原文,领会精神实质10
(四)以六经病为纲,以方证为目10
(五)学以致用,联系临床实践10
(六)适当参阅注本,结合现代研究10
各论12
辨治总纲12
一、辨病发于阳,发于阴12
二、辨寒热真假12
三、辨传变13
四、变证治则14
五、病愈机转15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17
概说17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18
一、太阳病提纲18
二、太阳病分类19
(一)太阳中风19
(二)太阳伤寒19
(三)太阳温病20
三、太阳病愈期22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24
一、太阳病经证24
(一)中风表虚证24
1.桂枝汤证24
2.桂枝汤禁例32
3.桂枝汤证兼证33
(1)兼经输不利证33
(2)兼肺失宣降证35
(3)兼阳虚漏汗证36
(4)兼胸阳不振证36
(5)兼气营两虚证37
(二)伤寒表实证38
1.麻黄汤证38
2.麻黄汤禁例43
3.麻黄汤证兼证46
(1)兼经输不利证46
(2)兼邪迫阳明证47
(3)兼里热烦躁证47
(4)兼里有水气证49
(三)表郁轻证51
1.桂枝麻黄各半汤证51
2.桂枝二麻黄一汤证53
3.桂枝二越婢一汤证53
二、太阳病腑证54
(一)蓄水证54
(二)蓄血证57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63
一、变证概论63
(一)变证成因及治则63
(二)辨虚证实证63
(三)辨表里先后治法64
二、热证68
(一)热郁胸膈证68
1.栀子豉汤证68
2.栀子厚朴汤证70
3.栀子干姜汤证70
4.栀子汤类方禁例71
(二)邪热壅肺证72
(三)热盛津气两伤证74
(四)热利证74
1.葛根黄芩黄连汤证74
2.黄芩汤证、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76
三、虚证79
(一)心阳虚证79
1.桂枝甘草汤证79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80
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81
4.桂枝加桂汤证82
5.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84
(二)脾虚证85
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85
2.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86
3.小建中汤证88
4.旋覆代赭汤证89
5.桂枝人参汤证91
6.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92
(三)肾阳虚证94
1.干姜附子汤证94
2.茯苓四逆汤证95
3.真武汤证96
(四)阴阳两虚证99
1.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99
2.芍药甘草附子汤证101
3.炙甘草汤证103
四、结胸证107
(一)结胸辨证107
(二)结胸证治108
1.热实结胸108
(1)大陷胸汤证108
(2)大陷胸丸证112
(3)小陷胸汤证114
2.寒实结胸115
(三)结胸治禁及预后117
五、脏结证119
六、痞证120
(一)成因及证候特点120
(二)痞证证治121
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121
2.附子泻心汤证122
3.半夏泻心汤证124
4.生姜泻心汤证125
5.甘草泻心汤证125
七、上热下寒证128
八、火逆证130
第四节 太阳病类似证133
一、悬饮证133
二、胸膈痰实证135
三、风湿痹证137
1.风湿表阳虚证137
2.风湿表里阳气俱虚证139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143
概说143
第一节 阳明病纲要144
一、阳明病提纲144
二、阳明病病因来路144
三、阳明病脉症特点146
(一)外证146
(二)出汗148
(三)主脉149
四、阳明病愈期149
第二节 阳明病本证150
一、阳明病经证150
(一)热郁胸膈证150
(二)胃热津气两伤证152
1.白虎汤证152
2.白虎加人参汤证154
(三)阴虚水热互结证157
二、阴明病腑证159
(一)腑实证治159
1.燥坚实证159
2.痞满实证162
3.痞满燥坚实证165
4.脾约证174
5.津竭便硬证176
(二)下法辨析178
(三)下法禁例181
第三节 阳明病兼证183
第四节 阳明病变证184
一、发黄证184
(一)湿热发黄184
1.病因病机184
2.证治185
(1)茵陈蒿汤证185
(2)栀子柏皮汤证187
(3)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188
(二)寒湿发黄189
二、血热证191
(一)出血证191
1.衄血191
2.下血191
(二)蓄血证192
第五节 阳明病辨证195
一、辨中风、中寒证195
二、辨虚证、实证及预后197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199
概说199
第一节 少阳病纲要199
一、少阳病提纲199
二、少阳病脉症及治禁200
三、少阳病愈期201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202
一、小柴胡汤证202
二、小柴胡汤治禁207
第三节 少阳病兼证209
一、兼太阳病209
二、兼阳明病210
(一)大柴胡汤证210
(二)柴胡加芒硝汤证213
三、兼太阴病215
(一)小建中汤证215
(二)柴胡桂枝干姜汤证215
四、兼心神逆乱证217
第四节 热入血室220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223
概说223
第一节 太阴病纲要224
一、太阴病提纲224
二、太阴病欲愈候225
第二节 太阴病本证225
第三节 太阴病兼证226
一、兼太阳表证226
二、兼邪陷络瘀证226
第四节 太阴病转归229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232
概说232
第一节 少阴病纲要233
一、少阴病提纲233
二、少阴寒化证辨证要点234
三、少阴病治禁235
四、少阴病愈期236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237
一、阳虚寒化证237
(一)寒化证治237
1.阳衰阴盛证237
2.阴盛格阳于外证241
3.阴盛格阳于上证243
4.阳虚寒湿身痛证245
5.阳虚水泛证248
6.阳虚下焦不固证251
(二)辨寒化证预后254
1.阳复向愈候254
2.阳回可治候255
3.阳亡危候256
二、阴虚热化证258
(一)阴虚火旺证258
(二)阴虚水热互结证260
第三节 少阴病兼变证263
一、太少两感证263
(一)麻黄细辛附子汤证263
(二)麻黄附子甘草汤证265
二、少阴三急下证267
三、伤津动血证269
四、热移膀胱证270
第四节 少阴病咽痛证271
一、阴亏火炎证271
二、客热证273
三、痰火郁结证274
四、客寒证276
第五节 少阴病类似证278
一、中寒升降逆乱证278
二、肝胃气滞阳郁证279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284
概说284
第一节 厥阴病纲要285
一、厥阴病提纲285
二、厥阴病愈期285
第二节 上热下寒证286
一、蛔厥及久利证286
二、寒热格拒吐利证289
三、正虚阳郁唾脓血泄利证291
第三节 辨厥证294
一、厥的概念及病机294
二、厥证辨治295
(一)热厥295
1.辨证要点及治则295
2.热厥证治295
(二)寒厥297
1.寒厥治禁297
2.寒厥证治297
(1)血虚寒凝厥297
(2)冷结下焦厥301
(三)痰食厥302
(四)水饮厥303
第四节 辨厥热胜复证306
第五节 辨下利呕哕证309
一、下利证309
(一)实热下利309
(二)虚寒下利313
二、呕吐证315
(一)肝寒犯胃315
(二)阳衰阴盛318
(三)邪转少阳318
(四)呕吐治禁319
三、哕证319
(一)胃虚寒哕证319
(二)里实哕证319
第六节 厥阴病预后321
一、正复向愈候321
二、正衰危重候322
第七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326
概说326
第一节 霍乱病辨证326
第二节 霍乱病证治328
一、霍乱初期兼表证328
二、霍乱极期脱液亡阳证331
三、霍乱恢复期335
第八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概说338
第一节 瘥后复证338
一、阴阳易338
二、瘥后劳复340
三、瘥后更发热342
四、瘥后食复342
第二节 瘥后遗证343
一、湿热壅滞,腰以下有水气证343
二、胸上有寒喜唾证344
三、余热未尽,气阴两伤证345
附录349
一、备考原文349
二、条文索引351
三、方剂索引354
四、关于《伤寒论》方剂的用量355
五、主要参考书目357
热门推荐
- 2801977.html
- 3795514.html
- 1212720.html
- 2390577.html
- 3599710.html
- 1150346.html
- 1547663.html
- 3487560.html
- 2393324.html
- 27424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5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91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63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29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00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163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01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13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5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