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棉铃虫的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棉铃虫的研究
  • 郭予元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47407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20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43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棉铃虫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棉铃虫的种类、分布和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1

第一节 棉铃虫的种类和分布1

一、种类1

二、分布1

第二节 棉铃虫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变异2

一、卵2

二、幼虫3

三、蛹5

四、成虫6

五、不同地理种群形态特征的数值分析10

一、棉铃虫不同地理种群的RAPD分析15

第三节 棉铃虫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15

二、棉铃虫和烟青虫的RAPD分析17

参考文献17

第二章 棉铃虫的主要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22

第一节 我国各大棉区棉铃虫发生的基本情况22

一、黄河流域棉区22

二、长江流域棉区22

三、西北内陆棉区23

四、北部特早熟棉区24

五、华南棉区24

第二节 棉铃虫的主要生活习性24

一、棉铃虫成虫的取食习性24

二、棉铃虫幼虫的取食习性25

三、棉铃虫成虫的趋光性28

第三节 棉铃虫的滞育30

一、棉铃虫滞育蛹的鉴别30

二、棉铃虫滞育的临界虫态31

三、棉铃虫滞育的诱导因素32

四、棉铃虫滞育的解除及羽化格局33

五、棉铃虫滞育的遗传方式36

六、棉铃虫幼虫在滞育和非滞育条件下发育进度比较39

七、棉铃虫滞育的生理生化基础39

第四节 棉铃虫的生态型42

一、棉铃虫各地理种群滞育诱导的光周期和温度反应42

二、棉铃虫各地理种群的滞育历期比较44

三、棉铃虫各地理种群的抗寒能力48

第五节 棉铃虫的迁飞53

一、棉铃虫迁移飞行的类型53

二、棉铃虫的飞翔能力54

三、棉铃虫飞翔肌的结构58

四、棉铃虫飞翔的能源物质及消耗60

五、营养和幼期密度对棉铃虫飞翔能力的影响64

六、棉铃虫在我国的迁飞规律68

第六节 棉铃虫的空间分布特点与种群动态模型72

一、棉铃虫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72

二、棉铃虫种群动态模拟模型探讨77

参考文献79

第一节 棉铃虫属昆虫及其天敌对其寄主植物挥发性它感化合物的嗅觉行为研究概况及分析82

一、棉铃虫属昆虫对其寄主植物挥发性它感化合物的嗅觉行为研究82

第三章 棉铃虫的化学生态学研究与应用82

二、棉铃虫属昆虫主要天敌的嗅觉行为84

三、植物挥发性它感信息化合物的研究方法85

第二节 棉铃虫触角化学感受器官的超微结构89

一、材料和方法89

二、结果与分析90

第三节 挥发性物质的提取91

一、试验材料的选择91

二、试验用试剂及仪器91

二、试验设备92

一、试验材料及试剂92

第四节 棉铃虫成虫对不同寄主植物挥发油的EAG活性及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分析92

四、吸附柱的活化92

三、挥发性物质的抽提洗脱92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93

第五节 不同寄主植物挥发油的气相色谱分析100

一、材料及仪器100

二、测试结果色谱图及分析100

第六节 寄主植物挥发油中它感信息化合物组分及结构的确定105

一、材料和方法105

二、测试结果107

第七节 挥发油生物活性的行为学测定110

一、挥发油生物活性的四臂嗅觉仪测定110

二、不同寄主植物挥发油与棉铃虫产卵的关系116

一、寄主植物挥发性它感信息化合物与棉铃虫预测预报及防治的关系117

第八节 植物它感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展望117

二、棉铃虫在不同作物间迁移为害的原因探讨118

三、棉铃虫取食产卵所感知的化学信息118

四、植物挥发性物质在IPM系统中的作用118

第九节 棉铃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及应用120

一、棉铃虫性信息素的组成120

二、棉铃虫对性信息素组分的电生理及行为学反应120

三、棉铃虫性信息素的应用研究121

参考文献123

第四章 环境因素与棉铃虫发生的关系129

第一节 温度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129

一、温度对棉铃虫发育速度和存活率的影响129

三、各虫期的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130

二、温度对棉铃虫繁殖力的影响130

四、不同温度下的棉铃虫实验种群生命表131

第二节 降雨和土壤含水量对棉铃虫的影响131

一、土壤含水量对棉铃虫化蛹和羽化的影响131

二、风雨强度对棉铃虫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133

第三节 食物质量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134

一、蛋白质对棉铃虫发育和繁殖的影响134

二、糖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136

三、食物质量对棉铃虫发育积温及繁殖力的影响136

第四节 耕作栽培制度对棉铃虫种群动态的影响138

一、作物种类和布局变化的影响138

二、栽培管理水平提高及栽培制度改变的影响139

三、土壤耕作制度改变的影响139

一、气候干旱140

二、高抗药性140

第五节 90年代我国棉铃虫大发生的原因初探140

三、栽培水平的提高和耕作制度的变化有利于棉铃虫发生141

参考文献141

第五章 棉铃虫的预测预报143

第一节 我国棉铃虫预测预报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43

一、工作现状143

二、存在的问题143

第二节 我国目前采用的棉铃虫预测预报方法144

一、发生期预测144

二、发生量预测146

三、时间序列分析153

参考文献153

一、经济阈值的意义154

二、对几个EIL和ET模型的评价154

第六章 防治指标和防治策略154

第一节 防治指标154

三、对制定防治指标的几点改进意见156

四、棉铃虫的防治指标156

第二节 害虫综合防治体系163

一、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163

二、国内外IPM策略的大面积贯彻实施163

三、组建棉铃虫综合防治体系的方法164

四、黄河流域棉区棉铃虫的防治对策165

参考文献166

一、生命表的概念与类型168

第一节 棉铃虫自然种群生命表168

第七章 棉铃虫自然种群生命表及天敌的控制作用168

二、棉铃虫自然种群生命表分析169

三、棉铃虫生命表中涉及的几个问题的讨论186

第二节 棉铃虫主要天敌的种类190

一、概述190

二、棉铃虫主要天敌的种类191

第三节 棉田主要天敌类群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194

一、棉铃虫齿唇姬蜂生物学特性及控制作用194

二、棉铃虫中红侧沟茧蜂199

三、叶色草蛉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206

四、赤眼蜂210

五、小花蝽的生物学特性与控制作用219

六、龟纹瓢虫的生物学特性与控制作用223

七、棉田复合天敌系统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229

参考文献236

第八章 棉花对棉铃虫的抗性及其应用240

第一节 棉花的外部抗虫形态及抗棉铃虫性鉴定技术241

一、棉花的外部抗虫形态及其利用241

二、棉花抗棉铃虫性鉴定技术与方法248

第二节 棉花对棉铃虫的生化抗性基础251

一、萜烯类化合物251

二、黄酮类化合物260

三、单宁类化合物265

四、棉花对棉铃虫的诱导抗性270

五、棉花抗虫性的遗传学研究273

六、抗虫性遗传的研究技术274

七、棉花抗虫性的遗传275

第三节 棉花外源基因导入获得抗虫性276

一、可利用的外源抗虫基因的类型277

二、棉花外源抗虫基因的导入技术278

三、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与利用279

四、我国“863”转基因工程棉研究状况及抗虫性能283

五、转基因棉花对棉铃虫的抗性鉴定技术和方法285

六、转基因工程抗虫棉在棉花害虫综合防治中的协调使用286

参考文献286

第九章 棉铃虫的抗药性291

第一节 抗药性的特点与现状291

一、抗药性的定义及棉铃虫抗药性发展的历史291

二、棉铃虫生物学特性与其抗药性的关系291

三、我国棉铃虫抗药性的发展现状292

四、室内抗性品系的选育及交互抗性的测定300

第二节 抗药性的机理及遗传307

一、棉铃虫抗药性机制概述308

二、棉铃虫抗药性测定方法325

三、棉铃虫抗药性机理的研究方法328

四、棉铃虫抗药性遗传学332

第三节 棉铃虫抗药性治理的策略335

一、影响抗药性变化的因素336

二、抗药性治理的策略和措施336

三、预防为主,综合治理338

第四节 国外抗药性治理339

一、美国棉铃虫抗药性治理339

二、澳大利亚棉铃虫抗药性治理340

三、津巴布韦棉虫抗性治理342

四、以色列棉区杀虫剂抗性治理342

五、泰国棉铃虫的抗药性治理342

六、印度棉铃虫的抗性治理343

七、埃及棉花害虫的抗性治理343

参考文献343

第十章 棉铃虫综合防治关键技术352

一、农业防治352

二、生物防治技术354

三、诱杀防治360

四、抗虫品种(系)的利用363

五、化学防治技术363

六、存在问题及展望374

参考文献375

第十一章 棉铃虫试验常用统计分析方法377

一、单因子试验方差分析377

二、二因子试验方差分析380

三、二次饱和D-回归最优设计试验分析383

四、二元一次回归分析385

五、主成分分析387

六、聚类分析390

七、判别分析392

八、农药致死中量(LD50)和致死中浓度(LC50)的计算法394

九、农药混剂增效作用的测定396

参考文献397

附表3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