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学研究
  • 万增奎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442365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58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72页
  • 主题词:德育心理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论1

第一节 时代背景:当代道德认同的危机1

一、认同的两个向度2

二、自我认同与深层危机3

三、社会认同与表层危机6

第二节 理论背景:道德同一性的人性论思考8

一、自我同一性研究的思考9

二、道德心理中的知行观与因素论14

三、人的本体属性:人性的占有21

四、道德同一性的人性观24

第三节 国内外道德同一性的研究现状27

一、道德同一性的思想来源27

二、国外的主要研究成果29

三、国内的研究现状34

第四节 国外关于社区服务与道德同一性发展的研究36

一、社区服务及其与道德同一性领域的关系37

二、社区服务的路径39

三、社区服务对道德同一性发展的影响47

第五节 道德同一性的相关研究与质疑54

一、哈特的道德同一性思想54

二、尤尼斯等人的研究60

三、道德同一性的研究存疑63

第二章 道德同一性的理论回溯与展望68

第一节 道德同一性思想的理论探源68

一、哲学语境中的道德同一性探索68

二、伦理学语境中的道德同一性探索72

三、社会学语境中的道德同一性探索74

第二节 道德自我研究的回顾77

一、西方的道德自我研究77

二、国内的道德自我研究80

三、道德自我的相关理论82

四、有关道德信仰、良心的发展研究88

第三节 道德同一性:当代道德动机的视角90

一、传统道德动机观的理论与实证思考90

二、道德同一性:当代道德动机的整合观96

三、简要启示98

第三章 道德同一性的概念、结构与成分100

第一节 同一性的考察与道德同一性100

一、“同一性”的考察100

二、“认同”的考察103

三、“道德自我”的考察110

四、道德同一性的含义112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释义与界定117

一、自我同一性与道德同一性117

二、社会同一性与道德同一性118

三、良心与道德同一性120

第三节 道德同一性的结构120

一、自我同一性120

二、道德责任判断121

三、自我一致性122

第四节 道德同一性的表现成分123

一、道德同一性的两个维度123

二、道德同一性的表现形式124

第四章 道德同一性的形成与发展134

第一节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与发展134

一、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与发展134

二、自我同一性形成中的危机140

第二节 道德同一性的形成与发展143

一、来自文化心理学的思考144

二、来自传统道德自我发展理论的思考149

三、布拉西的道德同一性154

四、道德同一性的形成与发展158

第五章 道德同一性的影响因素分析167

第一节 影响道德同一性形成的模型168

一、影响道德自我发展的传统因素观168

二、哈特的道德同一性形成模型170

三、哈特模型的启发172

第二节 内环境的影响172

一、自我同一性的影响172

二、人格与自尊的影响175

三、道德判断对道德同一性的影响178

第三节 外环境的影响178

一、社会机构与背景178

二、道德同一性的重要过渡客体182

三、道德机会的影响190

第六章 青少年道德同一性的实证研究193

第一节 青少年道德同一性的问卷修订193

一、关于道德同一性的操作性定义193

二、对象与方法194

三、结果分析197

四、小结201

第二节 青少年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特点202

一、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趋势203

二、道德同一性的性别差异与年级差异203

三、父母文化与父母职业对青少年道德同一性的影响205

四、结论210

第三节 青少年道德同一性的影响因素分析212

一、家庭教养方式对道德同一性的影响213

二、自尊对道德同一性的影响225

三、自我和谐对道德同一性的影响231

四、道德判断对道德同一性的影响237

五、研究结论242

第四节 道德同一性的实证研究247

一、基于青少年献血者的榜样研究247

二、基于青少年道德特质认同的分析252

三、青少年道德多元价值观认同的现状调查分析260

第七章 道德同一性的建构与培育286

第一节 道德同一性的建构286

一、传统道德教育及其路径的选择286

二、建构主义的观点289

三、道德同一性的个体建构观292

四、道德同一性的社会建构观298

第二节 “社会服务学习”:道德同一性的行动研究304

一、“社会服务学习”的理论渊源与含义305

二、“社会服务学习”对道德同一性建构的启示306

第三节 道德同一性建构的德育路径选择309

一、当前的道德信仰教育309

二、自我同一性的辅导311

三、提供道德上的指南针312

四、树立道德同一性获得范型314

结语315

附录323

参考文献344

后记3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