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战后中日关系史 1945-1995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田桓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3221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75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1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战后中日关系史 1945-1995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二 战后50年中日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6
第一章 战后初期的中国与日本(1945.8-1949.10)22
第一节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日本侵华战争的失败22
一、日本无条件投降及中国战区受降经过23
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33
三、日本侵华战争的严重后果与历史教训35
第二节 战后世界新格局及美苏中日相互政策41
一、联合国的成立41
二、世界政治新格局及冷战开始43
三、美苏的对华、对日政策45
四、中日两国的发展道路及相互政策51
第三节 中日战争遗留问题的处理58
一、中国遗返日俘日侨58
二、中国审判日本战犯61
三、关于日本对中国的战争赔偿问题68
四、关于对日和约问题71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中日关系(1949.10-1952.5)73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对外政策7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74
二、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对日政策75
第二节 朝鲜战争对中日关系的影响83
一、日本人民为恢复与发展中日友好而努力84
二、朝鲜战争对中日关系的影响87
第三节 片面对日和约对中日关系的影响95
一、中苏美日关于对日和约的一场严重斗争95
二、旧金山会议与片面对日和约102
三、中国人民反对蒋日勾结签订“台日和约”的斗争106
第三章 冲破封锁开展“以民促官”的民间交流(1952.5-1957.2)110
第一节 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日本的对华政策110
一、“旧金山和约”后的东亚形势110
二、中国政府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14
三、日本对华政策的新动向及中国的应对政策116
第二节 民间交往登上政治舞台120
一、中国开拓中日民间交往途径120
二、中国政府积极协助日侨回国及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访问日本124
第三节 开创中日文化交流的新渠道128
一、片山前首相访华签订中日文化交流协定128
二、中日文化交流的新潮流129
三、中国政府宽大释放日本战犯131
第四节 民间经济往来不断扩大132
一、第二次与第三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132
二、中日民间渔业协定136
三、中国农业代表团访日138
结束语138
第四章 民间交往中途受挫(1957.2-1962.9)140
第一节 美苏相继反华,中日民间往来退潮140
一、日美建立新安保体制140
二、美国插手台湾事务及日本的态度142
三、中苏关系的重新确定143
第二节 岸信介内阁的反华政策与“两个中国”政策144
一、岸内阁掀起反华逆流144
二、岸信介欲完善吉田茂“两个中国”政策147
三、所谓日美对华政策的差异149
四、“两个中国”政策与第四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151
五、岸内阁企图不牺牲台湾而制造“两个中国”153
第三节 中国政府断然回击“两个中国”政策156
一、中国政府揭露岸信介的“两个中国”阴谋156
二、“长崎国旗事件”导致中日交往再次断绝160
第四节 中日两国人民回击岸内阁的反华斗争163
一、日本社会党与共产党的反美斗争163
二、中国释放日本战犯和“中归联”的活动166
三、岸信介被日本人民赶下了台167
四、日本人民掀起日中复交运动169
第五节 中国对日关系诸原则171
一、中日关系政府间三原则171
二、石桥、松村、高碕的访华172
三、政经不可分原则175
第六节 照顾物资和贸易三原则177
一、中日关系的新转机177
二、照顾物质与贸易三原则178
三、日本经济的发展与中日经济交流的恢复179
第七节 文化交流在挫折中前进181
第五章 以“积累方式”开展半官半民的交流(1962.9-1971.10)184
第一节 池田政府期间的中日关系186
一、池田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框架187
二、池田政府对华作出积极姿态及其背景190
第二节 “LT贸易”的建立为中日政治沟通铺设道路193
一、“冈崎构想”亮出政治193
二、松村谦三第二次访华——政治先行,中日达成共识195
三、“LT贸易”正式建立199
四、执行“LT贸易”、互设常驻机构203
五、“吉田书简”的出笼206
第三节 “LT贸易”为开端的中日频繁交流208
一、中日友好协会应运而生208
二、中日青年大联欢210
三、中国支持日本人民反对美苏两霸的斗争212
四、日本人民为恢复中日邦交进行不懈斗争214
五、中日实现互派记者215
六、文化交流日益频繁216
第四节 佐藤内阁与“文化大革命”中的中国217
一、佐藤内阁对华政策的基调217
二、中国批判佐藤内阁220
三、中国批判日本军国主义复活222
四、“LT贸易”改为“备忘录贸易”,中国强化政治223
五、乒乓外交,中美解冻的前兆224
六、中国拒绝“保利信件”,唾弃佐藤内阁227
第六章 揭开中日关系新篇章——中日邦交正常化(1971.10-1972.9)230
第一节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230
一、美国调整世界战略与中美走向和解230
二、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233
三、美国对日本搞“越顶外交“235
第二节 日本政坛星移斗转240
一、在野党、社会团体掀起访华热潮240
二、财界巨头转向中国247
三、自民党内纷纷对华倾斜252
第三节 中国积极推进中日复交256
一、确定对日“复交三原则”256
二、重开“备忘录贸易”与首席代表肖向前赴任259
三、芭蕾舞团长孙平化的推动复交使命263
第四节 田中内阁完成复交准备266
一、日本新内阁调整对华政策266
二、《竹人笔记》与首相决断268
三、朝野协调联合搞复交273
四、充分准备建立复交体制275
第五节 田中访华与《中日联合声明》279
一、两国政府首脑直接谈判279
二、《中日联合声明》的内容283
三、《中日联合声明》的特征286
第六节 邦交正常化的意义和影响288
一、恢复两国历史传统友谊288
二、创建睦邻友好关系新格局289
三、结束亚洲冷战体制,推动亚洲人民走向独立自主的新时代291
第七章 复交后的交流与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1972.9-1978.10)293
第一节 中日政府间交流迅速展开293
一、中日两国互设使馆293
二、中日两国政府签订各项经济协定295
三、中日贸易混合委员会297
四、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299
第二节 官民并举,中日民间交往全面展开300
一、日本财界、政界建立日中友好团体301
二、廖承志率中日友协代表团访日302
三、开展以友好城市为特点的友好交流303
第三节 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所面临的国内外压力305
一、来自台湾当局的干扰305
二、日本国内亲台势力的阻挠306
三、策划“两个中国”的阴谋307
四、来自苏联的干涉309
第四节 复交后的文化交流311
一、体育交流311
二、艺术交流313
三、学术交流314
四、青年妇女交流315
第五节 中日长期贸易协议318
一、长期协议的提起319
二、扩大和调整320
三、成套设备的停建323
第六节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324
一、日本民间掀起促进缔约运动324
二、一波三折的缔约谈判326
三、围绕反霸权条款的斗争329
四、关于赔款问题332
五、园田外相访华并签署条约333
六、邓小平访日、条约换文335
七、《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伟大意义338
第八章 中日关系的新高潮(1978.10-1992.4)342
第一节 国际形势和中国对外政策的转变342
一、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国际形势342
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新的对外方针344
三、中国对日方针和日本的对华政策346
第二节 中日互惠合作体制的形成350
一、高层人士的互访351
二、政府各部门的合作制度358
三、民间交流体系和组织的发展363
第三节 中日经贸关系的新发展367
一、中日贸易规模的扩大367
二、中日资金合作373
三、中日经济技术合作377
第四节 中日科技文化交流的扩大381
一、中日科技交流381
二、中日文化交流384
第五节 走向常轨的中日关系389
一、非常时期日本的冷静态度389
二、日本率先恢复对华关系391
三、中日关系的全面修复394
第六节 高潮中的旋涡397
一、侵略战争认识问题397
二、与台湾关系问题403
三、贸易不平衡问题406
第九章 走上常轨和友好合作的中日关系(1992.4-1995.8)410
第一节 90年代的国际形势410
一、90年代的国际形势410
二、中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412
三、中日关系的新基础及相互政策415
第二节 中日复交20周年纪念活动419
一、纪念活动的提出419
二、政府间的纪念活动421
三、民间的纪念活动424
第三节 中日经贸、科技、文化关系的新发展427
一、贸易规模的扩大428
二、广泛的经济合作431
三、技术合作的突破439
四、扩大的文化交流440
第四节 90年代中日关系中存在的问题446
一、关系战争认识的分歧446
二、台湾问题448
三、钓鱼岛问题448
四、民间赔偿问题449
结语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451
一 中日关系的现状451
二 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若干因素456
三 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461
附录 步入新世纪中日关系如何发展466
概念 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共存466
一 和平与发展中的中日关系468
二 中日合作走向东亚和亚洲469
三 发展中日关系需要增信释疑471
结语 展望未来、中日合作大有希望474
热门推荐
- 1944184.html
- 1898880.html
- 1915738.html
- 1442282.html
- 1770692.html
- 3680341.html
- 2758388.html
- 3661725.html
- 3327791.html
- 31436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395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91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54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00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53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38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92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16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87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