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与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与应用
  • 徐道安编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248588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92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4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现代教育技术管理1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及其管理概论1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2

一 教育技术2

二 现代教育技术及其相关名称的异同4

三 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5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管理概述10

一 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的内容10

二 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的特点11

三 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的意义12

四 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13

五 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的组织14

六 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的过程15

第二章 现代教育技术机构队伍建设及其管理18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机构与职责18

一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机构与职责18

二 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机构与任务20

二 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的人才结构21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人员科学管理21

一 现代教育技术人员管理的指导思想21

三 现代教育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22

五 现代教育技术人员管理的基本内容25

六 现代教育技术人员培养26

第三章 现代教育技术用房及其管理27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教材制作用房及其管理27

一 演播室及其管理27

二 录音室及其管理29

一 电教室及其管理31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用房及其管理31

二 语言实验室及其管理33

三 计算机室及其管理34

四 多媒体电教室及其管理36

第三节 现代教育技术办公室、辅助用房及其管理37

一 办公室的设计和管理要求37

二 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资料室的设计和管理要求38

一 幻灯、投影器39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设备39

第四章 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及其管理39

二 磁带寻音机43

三 盒式磁带录像机46

四 影碟机(VCD、DVD)47

五 电视接收机及校园闭路电视系统49

六 语言实验室设备55

七 多媒体计算机简介58

八 彩色电视摄像机60

九 校园网64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管理77

一 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管理的性质77

二 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管理的任务77

三 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管理的范围78

四 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管理的过程79

五 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管理的制度80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教材及开发82

一 现代教育技术教材及开发概述82

第五章 现代教育技术教材开发与管理82

二 幻灯、 投影教材及开发85

三 录音教材及开发89

四 电视教材及开发92

五 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及开发95

附:现代教育技术教材建设论文99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教材的管理104

一 现代教育技术教材管理的基本概念104

二 现代教育技术教材管理的主要内容105

三 现代教育技术教材的收集106

四 现代教育技术教材的分类和排架107

五 现代教育技术教材的储存和保养112

第六章 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管理114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114

一 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的定义114

二 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的基本构成及操作方式115

三 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116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日常备课、上课管理118

一 日常备课、上课管理的目标任务118

二 日常备课、上课管理的操作过程119

一 现代教育技术公开课管理的目标任务120

第三节 现代教育技术公开课的管理120

二 现代教育技术公开课管理的操作过程121

第七章 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及其管理122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122

一 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122

二 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123

三 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130

一 课题的提出132

第二节 研究方案的内容132

二 假设的陈述133

三 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134

四 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136

第三节 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管理145

一 组成研究网络分开协作145

二 总课题组领导下的分层管理体制145

三 协同式的研究和管理模式146

四 课题研究的管理办法147

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暂行办法149

第二编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164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概论164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基础理论164

一 视别扭教育理论164

二 教育心理学与学习理论165

三 传播学166

四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168

五 信息论176

六 系统论177

七 控制论180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特点181

一 跨学科性与综合性182

二 广泛的涵盖性182

三 媒体的电气化182

四 教材的形声化182

六强烈的适应性183

七 教育信息涵盖范围的广泛性、传播的高效性183

五 再现性与表现形式的多样性183

第三节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原则184

一 目的性原则184

二 教育性与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184

三 选择与组合媒体的最优化原则185

四 效益性原则185

五 直观与抽象、形象直观与语词直观相结合的原则186

六 反馈性原则186

七 调动师生积极性和充分发挥媒体作用结合的原则186

二 远程播放教学方法187

三 互联网络交互式教学方法187

第四节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方法187

一 课堂媒传教学法187

第五节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影响188

一 对教师角色的影响189

二 对学生地位的影响191

三 对媒体作用的影响193

四 对教学内容的影响194

一 从促进教育观念转变的角度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195

第六节 现代教育技术对素质教育的促进195

二 电化教育是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基本途径196

第二章 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设计199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199

一 课堂教学设计的定义199

二 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200

第二节 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程序201

一 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201

二 课堂教学设计的程序202

一 课堂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分析203

第三节 课堂教学设计的实施203

二 学习目标设计205

三 课堂教学媒体选择设计210

四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210

五 课堂教学评价设计218

六 多媒体计算机课堂电化教学设计的步骤220

七 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221

八 教学设计方案实例222

一 光学投影媒体的教学功能226

第三章 现代教育技术常规媒体的应用226

第一节 光这投影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226

二 光学投影媒体教学的原则227

三 光这投影媒体教学的方法229

四 光学投影媒体教学的课前准备230

五 光学投影媒体教学的过程233

六 光学投影媒体教学操作的注意事项234

第二节 录音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234

一 录音媒体的教学特点234

二 录音媒体的教学功能235

三 录音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236

四 录凌晨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技巧240

五 录音教学注意事项240

第三节 语言实验室在教学中的应用241

一 语言实验室的功能241

二 语言实验室在教学中的作用243

三 语言实验室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244

四 语言实验室操作的注意事项245

一 录像媒体的功能248

第四节 录像媒体(含影碾)在教学中的应用248

二 录像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249

三 录像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251

四 运用电视录像应注意的问题253

五 电视、录像机使用注意事项255

第一节 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256

一 感官整体交互,提高学习效率256

第四章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256

二 信息的多维化为思维方式的多维化奠定了基础257

三 多媒体信息的非线性组织结构和立体信息空间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多层次、创造性的学习目标258

四 多媒体信息的冗余性有利于消除学习过程中的干扰和符码的多义性260

五 多媒体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便,有利于激发学习动力,克服人-机心理阻抗261

六 多媒体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质量高,应用范围广261

七 多媒体信息提供虚拟现实,使学习者如身临其境262

第二节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特点262

一 计算机互交式试课型及其特点262

四 网络教学模式264

二 大屏幕投影教学模式264

第三节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267

一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原则267

二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模式268

第四节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271

一 注意以学生为中心271

三 注意及时交互反馈272

四 注意视听有机结合272

二 注意因材施教272

第五节 多媒体对教育的影响273

一 转变教学观念273

二 丰富教育内容274

三 拓展教育时空276

四 促进教育改革277

第五章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280

第一节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目标和任务280

一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目标280

二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281

第二节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色与教学建议283

一 发展性283

二 综合性284

三 应用性285

四 工具性285

五 实验性288

六 趣味性289

一 注重基础内容的学习290

第三节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原则290

二 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291

三 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整合292

第四节 中上学《信息技术课程》各学段的教学目标、课时安排和教学内容292

一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292

二 课时安排和教学内容294

第六章 校园网在教学中的应用299

第一节 校园网的教学功能299

一 校园网络的主要功能299

二 校园网的教学功能300

一 校园网络教学的特点302

第二节 校园网络教学的特点与模式302

二 校园网络教学的模式303

第三节 校园网在教学中的应用305

一 应用于教师的教学准备工作305

二 应用于课堂教学305

三 应用于小组教学和个别化教学305

二 远距离教育的内涵307

一 远距离教育的定义307

第一节 远距离教育的定义和内涵307

第七章 远距离教育307

第二节 远距离教育技术的特点308

第三节 远距离教育的通讯工具和探索工具309

一 通讯工具309

二 探索工具312

第四节 远距离教育的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学模式314

一 远距离教育的学生学习过程314

二 基于Internet的教学模式315

二 网上的攻击问题319

第五节 应用网络教学应注意的问题319

一 信息的泛滥319

三 因特网上的抄袭问题320

四 信息的安全问题320

五 其他问题320

第六节 远距离教育的发展与改革321

一 与现代社会结构适应,建立更加有效的社会化教育体系321

二 与多种社会需求相联系,采用多种教育形式322

四 加强人员培训,促进教育工作者素质的提高323

三 建立有效机制,提高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323

第三编 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与应用工作评估326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与应用工具评估概述326

第一节 评估的意义和指导思想326

一 现代教育技术评估的概念326

二 现代教育技术评估的目的和意义326

三 现代教育技术评估的指导思想327

第二节 评估的依据328

一 评估的理论依据328

二 评估的政策法规依据332

第三节 评估的原则和对象334

一 评估的原则334

三 评估的现实依据334

二 评估的对象335

附一:中小学电化教育规程335

附二:电教设备配备标准339

附三:电教教材编制标准340

附四:电视教育编制标准345

一 评估的机构350

二 制定评估方案和实施细则350

第一节 评估的准备350

第二章 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与应用工作评估的实施步骤350

三 评估人员的培训351

第二节 评估的实施352

一 搜集评估信息353

二 整理评估信息354

三 测量评估信息355

四 整合评估结果355

第三节 评估的总结356

五 反馈评估结果356

一 总结评估工作357

二 编写评估报告358

第三章 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与应用工作评估的指标体系及评分表359

第一节 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表359

一 县(市、区)现代教育技术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表359

二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表366

三 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单位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表373

四 乡镇联校电教管理目标及评估方案380

五 中小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管理目标及评估方案381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教材评单项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表383

一 电教课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表383

二 电教课教学设计方案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表384

三 电教论文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表385

四 电教课评课记录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表385

五 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观后感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表386

六 课堂电化教学实况录像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表386

七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表3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