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家族主义与中国文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知勇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682075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30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家族主义与中国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家族至上的价值观1
一、中国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1
二、家族主义蕴含的内向功能和外向功能6
上篇 中国家族制度本体研究15
第一章 中国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家庭15
一、饶有意味的历史教训15
二、微型的邦国,一切文化的基础学校23
三、家庭的基本概念27
第二章 中国家族制度发展演变的特殊轨迹31
一、世界各民族父家长制家族形成的共同轨迹31
二、中国“文化原型”的特质35
三、中国家族制度的历史剪影42
(一)宗族组织和宗法制度的萌芽42
(二)宗法制度的形成43
(三)地主经济的发展与家族本位的嬗递49
四、中国家族制度的多重强化70
(一)运用政府权力,从政治上给以维护70
(二)理学家的倡导和设计72
(三)祖先崇拜与家族制度的交融互用73
第三章 中国家族制度的三大支柱76
一、家族历史和祖先德行的总汇——族谱76
(一)族谱的内容和性质76
(二)族谱的演变轨迹80
(三)族谱的社会功能83
二、家族的象征——宗祠86
(一)聚族而居与“族皆有祠”88
(二)家族凝聚性与族长权威90
三、维系家族组织的物质基础——族田94
(一)族田的演变历程94
(二)族田的类型98
(三)族田在维系家族组织中的作用100
结语104
中篇 家族主义与古代中国107
第四章 家族政治化与国家家族化107
一、家国同构108
(一)国家组织结构与家族组织结构相一致109
(二)国与家相通,君权与父权相互为用111
(三)伦理化的政治,政治化的伦理113
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114
(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115
(二)一人罹祸,夷灭三族118
(三)株连政策的延伸125
三、后妃家族与帝王家族的权力斗争128
四、父子型文化模式中的君父权威132
(一)逆来顺受,以自身毁灭维护君父权威的大悲剧132
(二)“礼治”的价值选择136
(三)“申生型行为模式”形成的必然性138
五、血缘感情与忠君的矛盾143
(一)“皇极意识”构成的忠君难题143
(二)伍奢父子的两难选择150
(三)汉武帝之子刘戾的两难选择153
六、皇族内部矛盾与改革者的命运156
(一)巍峨殿堂变为凄壮祭坛的关键所在156
(二)变法维新时皇族两代人矛盾斗争中的牺牲品158
(三)变法维新时贵戚与帝王矛盾斗争中的牺牲品165
七、封建统治机制中的政治暗流171
(一)古代中国妇女在统治机制中发生作用的途径171
(二)特设的禁区及其局限性174
八、婚姻关系中的政治功能178
(一)饶有意味的历史重复178
(二)政治联姻的性质、类型和基本特点182
第五章 伦理化的法律 法律化的伦理186
一、法制化了的父权187
(一)法律对父权的倾斜190
(二)守孝居丧的道德要求转化成法律192
(三)无视公平原则,同罪异罚192
二、人伦规范与法律规范冲突中的衡平机制195
三、从“尊者、长者有理”到“有利于尊者、长者”197
四、“因家而罹难”与“因家而脱罪”200
(一)族诛法、连坐法的历史沿革和主要内容201
(二)古代中国遭受族诛、连坐的类型204
(三)由“家丑不可外扬”到父子犯法互相隐瞒222
五、执法与护亲、护丑之间的价值选择225
六、以“祖灵”为庇荫,“王法”为依托的族长审判权227
(一)以宗祠作法堂228
(二)以族规、族约作法律229
七、由“我并不是我”到公民权利的失落241
(一)视法为刑,视法为禁,视法为“王者之政”241
(二)民法观念的贫乏与个人权利的失落244
第六章 艰难的结盟——家族主义与中国古代经济248
一、“重农抑商”政策和“农本商末”观念的社会根源249
二、封建经济发展的轨迹与商业向农业精神的回归254
(一)城市未能成为经济中心,只能成为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256
(二)商品货币因未冲破农业社会的坚实基础和价值准则而逐渐畸型化257
三、在商业发展中的家族互助与商业资本的耗散257
四、在迥然相异的社会环境中发展的海外华人企业261
(一)海外华人的经济摆脱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和束缚,不再像本土商业那样是在夹缝里发展,而是在一种自由宽松的环境里发展262
(二)家族主义与西方文化相结合262
第七章 有形的血缘纽带与无形的网——家族主义与中国古代社会266
一、等级身份社会的形成和发展268
(一)《红楼梦》描写的贾府等级身份制268
(二)儒家的社会结构观与社会控制原则272
(三)儒家社会控制原则的实践274
(一)情境处世中心的基本内容278
二、情境处世中心的生活取向278
(二)家族内部人际关系的理想——和谐高于一切281
(三)族内外关系中的多重道义准则和迥然相异的心态285
(四)情境中心生活取向衍生的社会行为287
三、克服血缘关系局限性的人为措施289
(一)血缘关系的有限性与家族至上价值取向无限性的矛盾289
(二)血缘关系人为膨胀的形式291
(三)家庭观念社会化与社会观念家庭化300
四、家族至上价值取向在秘密社会中的延伸302
(一)中国秘密社会形成因素中包含的家族主义因素302
(二)家族体制在秘密社会组织结构中的延伸304
(三)通过“孝天伦”达到“遵师训”307
五、姓名承载的家族绵延观念和家族价值取向309
(一)姓名寓涵的神秘力量与家族绵延观310
(二)家族绵延和“辈”、“分”的认同标志312
(三)血缘感情和家族价值观的重要载体323
六、服饰承载的家族价值取向326
(一)由遮身蔽体到成为社会观念、政治观念、宗教观念的载体326
(二)“为我而穿”的服饰与家族价值取向328
(三)“为他人而穿”的服饰与家族价值取向333
第八章 门和墙封闭的“空间意象”——民居建筑体现的家族观念337
一、中国民居建筑的主要类型339
二、聚族而居的古老建筑形式341
(一)合院式民居的基本形式344
三、家族意识的孵化器,空间化了的家族意识344
(二)择吉而居的心理依托348
(三)封闭空间的外壳355
(四)向心、凝聚、声气相通、呼应一体的人造空间358
(五)“人伦之轨模”文化的核象360
(六)合院式民居的无言指令和空间意象364
四、合族聚居民宅类型之一——山西祁县乔家大院369
五、合族聚居民宅类型之二——湖南岳阳县张谷英村372
六、合族聚居民宅类型之三——客家圆土楼379
(一)客家人与圆土楼379
(二)圆的观念与圆的结构383
(三)一族之城与一城之情389
第九章 崇祖与亲人——家族主义与中国宗教394
一、神系与族系的一致性397
二、祖神观念的泛化与深化401
三、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实质407
四、家庭祭坛、宗祠和村社祭坛的宗教功能410
第十章 顺向适应与转向攻击——家族主义与中国文学艺术421
一、为“忠”、“孝”立言422
(一)以实录形式,歌颂孝子、烈女、义夫、节妇,以之造成“贞白自砥”的风气422
(二)将民间流传的戏曲中德行不好的人物改编为全忠全孝的人物,以达到宣扬封建伦理的目的423
(三)小说家和民间口头文学创作者以虚构的作品进行宣扬423
二、宣扬宗法意识,维系家族传统425
三、伴随人生礼仪,表露家族精神427
(一)出生礼仪中与家族主义有关联的文艺428
(二)成年礼仪中与家族主义有关联的文艺、祝贺对联429
(三)婚礼中与家族主义有关联的文艺429
(四)寿诞礼仪中与家族主义有关联的文艺430
(五)丧葬礼仪中与家族主义相关联的文艺431
四、子继父业和子报父仇观念在文艺中的表现433
五、揭露批判家族制的文艺作品437
第十一章 沉重的主体——家族主义与人格塑造441
一、传统中国人的自我442
二、圣境贤德的人格追求444
三、以尊者长者为本位的伦理观对人格塑造的作用446
(一)德、礼、孝、忠四大规范观念448
(二)家规和家教450
(三)蒙学、家训和遗书457
四、寻求集体认可与双面性格的形成460
下篇 大动荡时期的家族主义467
第十二章 社会结构转型中的家族主义大裂变467
一、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及“社会转型”理论的提出468
二、改革开放前,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简况472
(一)表层剧烈震荡的开端472
(二)村落家族文化的重组和资产阶级的分化、转化474
(三)社会结构的负面转型478
三、社会结构转型的标志及其对家族主义的冲击484
(一)权力的转移485
(二)逐步恢复了失去的自我,改变了被压抑的自我489
第十三章 表层断裂下的深层延续496
一、新的社会条件产生新的需求497
(一)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497
(二)传统民俗重新得到重视497
(三)竞争机制进入经济领域498
二、家族势力的复活499
(一)兴起了修“族谱”之风500
(二)兴起了修“宗祠”之风502
(三)兴起了建坟造墓之风503
(四)宗族变成私法团体504
三、家族企业经营原则在私营企业中重新发挥作用505
(五)家族械斗,死灰复燃505
四、以血缘集团为核心的产业——社区型流动的出现509
五、优秀地缘传统和优秀家族传统的充分发挥512
六、家族至上价值取向在党政机关和社会生活中的恶性发展516
(一)一家两制,权钱双收516
(二)党权、政权、族权三位一体518
(三)关系网的交织、勃兴,家长制的恶性发展519
(四)新的“衙内”阶层的形成522
(五)“容隐”制度的遗留与反文化团伙的猖獗524
结语526
主要参考书目528
热门推荐
- 2857976.html
- 583790.html
- 2685624.html
- 3274088.html
- 3892379.html
- 3822766.html
- 760287.html
- 3678252.html
- 1700671.html
- 19129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53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961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55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29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10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99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874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23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23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5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