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世纪德国企业代表会体制演变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20世纪德国企业代表会体制演变研究
  • 孟钟捷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13769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25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43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0世纪德国企业代表会体制演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劳资关系:发展与反思1

二、德国的企业代表会体制:个案研究的历史与问题4

三、研究框架10

第一章 在争议中的孕育:1918年前企业代表会体制的理论争议与早期形态21

第一节 各种视野下的劳资矛盾及其解决方案21

一、从“法律秩序的王国”到“告别后起国家”:资本家群体的不同观念22

二、在政治斗争与经济斗争之间:工人群体的不同观念23

三、信仰、伦理还是行动:宗教界的不同观念25

四、革命与改革:思想家们的不同观念26

第二节 从“工厂委员会”到“工人委员会/职员委员会”:企业代表会机制的早期形态28

一、1848年革命中的立法尝试与失败29

二、非制度化的劳资协调机制31

三、19世纪90年代帝国政府的立法推进35

四、社会意识的转变与劳资协调机制的进一步发展38

五、一战中的制度转型40

小结44

第二章 在革命中的突破:1920年企业代表会体制52

第一节 1918—1919年革命与劳资关系的重塑52

一、政治风暴的来临53

二、积极还是消极?劳资两极的革命观54

三、“劳工社会”的幻觉:政治性代表会运动的失败56

四、经济性代表会运动的兴衰59

五、走向1920年《企业代表会法》61

六、1920年《企业代表会法》的结构与内容65

第二节 1920年企业代表会体制的实践(1920—1934年)68

一、发展规模68

二、职能发挥70

三、社会效应73

四、实践困境的原因78

小结81

第三章 在强权下的消亡:纳粹德国时期企业代表会体制的命运86

第一节 纳粹党的劳资关系观及其早期企业代表会政策86

一、用“民族共同体”解决工人问题87

二、经济纲领中的劳资关系观及其争议89

三、纳粹企业支部运动94

第二节 企业代表会体制的谢幕98

一、改组企业代表会99

二、暴力接管工会100

三、劳动阵线和劳动托事的建立102

第三节 “企业共同体”劳资关系模式的实践:以信任代表会为中心的考察105

一、确立企业共同体的劳资关系模式105

二、信任代表会的1934年选举108

三、信任代表会的1935年选举116

四、信任代表会的实践121

五、信任代表会体制的变化124

小结129

第四章 在改造中的重生:被占时期的企业代表会复兴运动142

第一节 盟军占领初期的企业代表会重建运动142

一、战争结束前的重建目的之争142

二、企业代表会自发重建浪潮144

三、摇摆不定的占领军当局146

第二节 企业代表会法制化的尝试与失败151

一、法制化的呼声与盟军困局151

二、1946年《企业代表会法》问世153

三、1946年《企业代表会法》的实践与停滞154

第三节 英占区企业代表会体制的新方向160

一、鲁尔区出现的改革契机160

二、鲁尔方案163

三、鲁尔方案的实践165

小结167

第五章 在曲折中的前进:企业代表会的二元体制(1951—1952)176

第一节 从“鲁尔方案”到1951年《煤钢共决法》176

一、权力格局的变动176

二、取代“鲁尔方案”的立法争议179

三、三方协调机制与1951年法的出台184

四、1951年《煤钢共决法》的结构与内容187

第二节 1952年《企业组织法》的出台188

一、对于新法规的不同期待189

二、“单向度的”立法进程190

三、1952年《企业组织法》的结构与内容192

第三节 1951年企业代表会体制的实践194

一、发展概况194

二、职能发挥198

三、社会效应201

第四节 1952年企业代表会体制的实践205

一、发展概况205

二、职能发挥207

三、社会效应208

小结212

第六章 在改革中的发展:企业代表会体制的更迭222

第一节 改革年代的新气息:1972年企业代表会体制222

一、“更多民主!”222

二、比登考普夫委员会与改革方案的出台227

三、1972年《企业组织法》的结构与内容228

四、1972年企业代表会体制的实践231

第二节 扩展还是超越?1976年企业代表会体制238

一、进一步改革的呼声238

二、争议与立法239

三、1976年《共决法》的结构与内容242

四、违宪争议244

五、1976年《共决法》的实践246

小结250

第七章 在新时代中的摸索:90年代以来的企业代表会体制255

第一节 90年代中期前东部的企业代表会体制255

一、重建的历史条件与现实前提256

二、企业代表会体制的东扩进程258

三、1994年前东部企业代表会体制的实践特征260

第二节 企业代表会体制发展的当代困境263

一、时代挑战263

二、发展中的主要困境265

第三节 21世纪初企业代表会体制的新方向270

一、1998年共决委员会报告270

二、施罗德政府的改革努力272

三、劳资争议与2005—2006年比登考普夫委员会的调查报告275

小结278

结语284

附录294

附录一 1934年《民族劳动秩序法》(节选)294

附录二 1946年《企业代表会法》(管制委员会第22号令)302

附录三 1951年《煤钢共决法》304

附录四 1952年《企业组织法》(节选)310

附录五 1972年《企业组织法》325

附录六 1976年《共决法》380

附录七 2004年《关于雇员在监事会中的三分之一参与法》(即《三分之一参与法》)395

附录八 大事年表400

主要参考文献402

后记4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