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法总论 1 犯罪论 Die straftat 2004年第5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刑法总论 1 犯罪论 Die straftat 2004年第5版
  • (德)冈特·施特拉腾韦特(Gunter Stratenwerth),(德)洛塔尔·库伦(Lothar Kuhlen)著;杨萌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6116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90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517页
  • 主题词:刑法-法的理论-德国-教材;犯罪-法的理论-德国-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法总论 1 犯罪论 Die straftat 2004年第5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刑法的基本问题3

第一章 刑法的功能3

第一节 刑法的社会控制功能3

目录3

一、刑罚4

(一)刑罚用以平衡罪责5

(二)刑罚是预防犯罪的工具10

(三)罪犯—受害人和解,补偿损失15

(四)结论17

二、矫正与保安处分19

(一)功能19

(二)合法化20

(三)与刑罚的关系22

(一)行政处罚23

三、类似的惩罚措施23

(二)惩戒处分25

(三)私刑26

第二节 犯罪27

一、犯罪的定义27

(一)以社会道德规范为据28

(二)提出实质的犯罪定义的初衷29

1.法益论29

2.社会理论的初衷33

(三)批判性标准34

二、对犯罪的理解37

(一)行为人刑法思想37

(二)行为刑法的变体38

第三节 刑法的渊源42

第二章 刑法的渊源和适用范围42

一、“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不处罚”的基本原则43

二、具体的法律渊源45

(一)制定法45

(二)习惯法51

(三)法官法52

第四节 刑法的适用范围55

一、联邦刑法55

二、特别法61

第二编 犯罪的一般理论65

第一章 刑法的基本概念65

第五节 犯罪概念的两分法65

第六节 犯罪的基本形态67

一、刑法上的行为概念68

(二)目的行为论69

(一)因果行为论69

(三)其他的行为概念71

二、基本分类73

(一)作为与不作为73

(二)故意和过失74

第七节 犯罪构造阶层76

一、构成要件77

(一)定义77

(二)狭义的构成要件78

二、违法性81

三、罪责83

四、可罚性的其他前提86

第八节 构成要件该当性88

一、客观构成要件88

第二章 故意的作为犯罪88

(一)可能的行为人89

(二)行为90

1.行为犯90

2.结果犯91

3.混合形式104

(三)行为人刑法105

二、主观构成要件105

(一)主观构成要件的构造105

(二)故意110

1.故意的构造111

2.故意的认识层面113

3.故意的意志层面126

(三)特殊的主观构成要件136

第九节 违法性141

一、具体的阻却违法事由142

(一)被害人的同意142

1.主导思想144

2.系统上的归类145

3.具体要求147

(二)推定的同意153

(三)民法上的紧急避险157

1.攻击性紧急避险158

2.防卫性紧急避险158

(四)正当防卫160

1.基本思想161

2.具体要求162

3.紧急自卫174

4.防卫过当175

(五)阻却违法的紧急避险176

1.系统意义176

2.利益冲突178

3.义务冲突184

4.主观方面的要求186

(六)其他的阻却违法事由187

1.职务行为187

2.代替国家机关实施的行为191

3.惩戒权192

二、主观的阻却违法要素193

(一)基本要求194

(二)具体结论196

三、错误以为存在阻却违法的客观状况197

一、刑法上的罪责的概念202

第十节 罪责202

二、罪责的具体要求206

(一)责任能力206

1.因未成年而无责任能力207

2.精神障碍导致的无责任能力210

(二)(可能的)违法性认识222

1.对禁止错误的界定224

2.对禁止错误的处理229

(三)可期待性236

1.基本思想236

2.不可期待性的具体情况239

3.错误认为存在免责形势245

(四)超越法律的免责247

第十一节 预备与未遂248

一、故意行为的实行阶段249

二、未遂252

(一)处罚未遂的理由253

(二)未遂的基本要素256

1.犯罪决意256

2.开始实行258

(三)未遂的可罚性263

1.一般规定263

2.正常的量刑范围264

3.因为严重无知而未遂265

4.主体不能犯269

(四)不受处罚的中止271

1.基本思想272

2.具体要求274

4.犯罪既遂的中止283

3.法律后果283

第十二节 正犯与共犯284

一、正犯285

(一)一般理论286

1.形式—客观论286

2.实质—客观论287

3.主观论288

4.犯罪支配论290

5.补充要求291

(二)正犯的具体形式293

1.直接正犯293

2.间接正犯294

3.共同正犯310

4.同时犯317

(三)未遂与中止317

1.未遂的开始318

2.免受处罚的中止321

二、共犯322

(一)共犯的处罚理由及从属性323

1.共犯的处罚理由324

2.共犯的从属性326

3.行为不法的归责329

(二)共犯的具体形式329

1.教唆犯329

2.帮助犯335

(三)共犯未遂338

1.共犯未遂338

2.失败的共犯339

3.犯罪约定342

1.罪责特征343

三、共同规则343

(一)特定的人之特征343

2.其他的人之特征345

3.结论349

4.代理人责任349

(二)所谓的必要共犯350

(三)关于共犯角色的错误352

(四)数种共犯形式的竞合354

1.共犯的共犯354

2.多次参与共犯355

第三章 故意的不作为犯罪356

第十三节 故意的不作为犯罪的基本要素356

一、作为与不作为357

1.客观构成要件359

(一)构成要件该当性359

二、构成犯罪的具体要求359

2.主观构成要件381

(二)违法性385

(三)责任385

第十四节 未遂与共犯388

一、未遂388

二、正犯与共犯391

(一)正犯391

1.直接正犯391

2.间接正犯393

3.共同正犯394

(二)共犯395

1.积极参加不作为犯罪395

2.通过不作为参与共犯396

第四章 过失犯罪398

第十五节 过失的作为犯罪399

一、过失的作为犯罪的基本要素400

(一)构成要件该当性400

1.可能的行为人400

2.犯罪行为400

3.过失的主观要素408

(二)违法性409

(三)责任413

1.要求413

2.应受处罚性415

二、没有造成结果的过失417

(一)责任范围的界定419

1.信赖原则419

三、过失共犯419

2.过失参与故意犯罪421

(二)正犯和共犯422

第十六节 过失的不作为犯罪424

第五章 竞合428

第十七节 行为单数与行为复数429

一、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单数430

二、自然的行为单数431

三、连续的相互关系432

四、集合犯433

第十八节 竞合的具体形式434

一、不纯正竞合(法条竞合)434

(一)具体形式435

1.特别关系435

2.吸收关系436

3.补充关系437

4.不受处罚的后行为439

(二)法律后果440

二、纯正竞合441

(一)想象竞合442

1.前提442

2.法律后果445

(二)实质竞合446

1.前提446

2.法律后果447

附录448

中德词条对照索引448

中外文人名地名对照表475

《刑法总论Ⅰ——犯罪论》译者后记4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