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商事审判方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民商事审判方法
  • 邹碧华,许可,林海权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94601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民事诉讼-审判-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商事审判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民商事审判方法概念的界定1

一、民商事审判方法的概念及其内涵1

二、民商事审判方法在方法论谱系中的位置4

第二节 民商事审判方法之研究现状6

一、案例分析方法6

二、五步裁判法8

三、要件事实理论与要件审判九步法10

第三节 民商事审判方法的基础理论问题12

一、实体法层面的法理基础——证明责任理论13

二、程序法层面的法理基础——主张责任理论16

第四节 民商事审判方法的价值17

一、要件审判方法对于实现公正司法的价值18

二、民商事审判方法对于实现高效司法的价值18

三、实例解说19

第二章 程序性事项的审查方法30

第一节 诉讼管辖的审查30

一、管辖的一般规定30

二、特殊案件的管辖32

三、管辖的审查重点37

第二节 诉讼主体的审查41

一、当事人主体资格的审查41

二、当事人诉讼能力的审查46

三、诉讼代理资格的审查48

四、当事人追加的审查55

第三章 法律适用的方法59

第一节 法条的逻辑结构59

一、法条的理论59

二、完全法条64

三、不完全法条69

四、法条的竞合73

第二节 法律适用的模式77

一、法律适用的基本模式77

二、我国的法律适用模式80

三、当事人与法官互动结构中的法律适用83

第三节 法律解释83

一、法律解释的目标84

二、法律解释的标准86

三、法律解释的方法95

四、不确定概念的适用98

第四节 法律漏洞的填补101

一、法律漏洞的界定与类型101

二、法律漏洞的填补104

第五节 利益衡量与法律论证112

一、利益衡量112

二、法律论证121

第四章 法律适用的基本前提确定124

第一节 固定权利请求124

一、固定权利请求的意义124

二、权利请求体系125

三、请求权竞合128

四、固定权利请求的方法131

五、法官释明与“权利用尽”原则134

第二节 确定权利请求基础规范137

一、基础规范的概念137

二、基础规范的检索方法140

三、请求权竞合情况下的基础规范检索方法144

第三节 确定抗辩权基础规范146

一、抗辩权的概念146

二、抗辩权的体系结构149

三、确定抗辩权基础的方法151

第五章 法律适用中的事实确定155

第一节 案件事实的形成及其法律判断155

一、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关系155

二、“案例事实”与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160

三、事实认定过程中的互动162

第二节 案件事实认定的方法165

一、诉讼证明165

二、自认170

三、司法认知178

四、推定181

第六章 案件审理的基本步骤186

第一节 基础规范的要件分析186

一、要件分析的意义186

二、要件的层次构造194

三、要件分析的方法195

四、隐含要件的补充199

第二节 诉讼主张的检索199

一、诉讼主张检索的概念和意义199

二、要件事实与主张责任200

三、诉讼主张检索方法201

四、法官对诉讼主张的释明204

第三节 争点整理206

一、争点整理的意义206

二、争点整理的方法212

三、法官在争点整理过程中的诉讼指导215

第四节 要件事实证明219

一、要件事实与举证责任分配原则219

二、要件事实与举证时限制度220

三、法官释明与“证明资源用尽”原则223

第五节 事实认定225

一、证明对象结构的完整性225

二、证明标准的确定230

三、客观证明责任的运用236

第七章 意思表示的解释方法239

第一节 概述239

一、意思表示解释问题的提出239

二、意思表示解释理论的发展246

三、意思表示解释的必要性250

第二节 意思表示解释与补充的基本原则257

一、整体解释原则257

二、目的解释原则258

三、效力优先原则259

四、意思主义与表示主义相结合原则260

五、诚实信用原则262

第三节 意思表示的解释方法264

一、文义解释方法264

二、整体解释方法269

三、目的解释方法272

四、习惯解释规则275

五、诚实信用解释280

六、其他规则283

第四节 意思表示的漏洞补充方法286

一、原因及其表现286

二、比较法的视角287

三、我国合同法确定的规则289

第八章 裁判结果的推导方法296

第一节 涵摄法(归入法)296

一、涵摄法的运用步骤296

二、案例解析298

第二节 涵摄法的补充299

一、价值导向299

二、经验法则301

三、类型化事件307

附录310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关于规范民事案件否定性裁判法律适用和主文表述的几点意见310

民商事裁判文书审核校对的“ITEMS”规则313

民商事裁判文书制作审核一览表313

民商事裁判文书常见差错一览表3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