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晚清民初道德观念嬗变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晚清民初道德观念嬗变研究
  • 赵炎才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6316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70页
  • 文件大小:96MB
  • 文件页数:480页
  • 主题词:道德观念-研究-中国-近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晚清民初道德观念嬗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 缘起1

二 研究价值4

三 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5

四 主要内涵及其创新之处7

第一章 中国传统道德历史嬗变概述10

第一节 中国传统道德及其基本特征10

一 中国传统道德的历史演进10

二 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特征14

第二节 中国传统道德近代嬗变诸因素24

一 晚清民初严峻现实的强烈呼唤24

二 传统优秀道德文化的自然发展28

三 西方道德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32

四 中外普适道德文化交融逐步深化36

第三节 道德致用促发传统道德近代嬗变38

一 近代道德致用思潮的时代涌动38

二 道德致用促进传统道德嬗变42

三 中国传统道德近代嬗变概述46

第二章 传统道德理想的立体更新48

第一节 传统道德理想的基本特征48

一 外在形式:大同均平与人格理想并存49

二 历史发展:追求理想与积极践履递进52

三 基本内涵:政治诉求与道德调适互动54

四 内在实质:具体合理与目标合理统一56

第二节 传统大同理想的时代新释60

一 道咸同治间时人的大同理想诉求61

二 光宣时期时人憧憬的大同理想62

三 民国初期时人重新诠释大同理想65

第三节 传统理想人格的近代化68

一 圣人人格内涵的时代转换69

二 君子人格的内在价值嬗变75

三 群体理想人格的近代重塑80

第四节 政治与社会理想的新追寻84

一 现实桥梁:贯通上下的政治理想84

二 生活形态:彰显人本的社会理想90

三 实施途径:改革与革命彼此互动92

第三章 传统孝道观念的时代异动96

第一节 传统孝道观念的基本特征96

一 外在形式:点面拓展与面点收缩共存96

二 实际发展:宗法家族与民族国家互动99

三 基本内涵:现实规范与理想诉求激荡102

四 内在实质:具体合理与目标合理统一105

第二节 传统孝道观念的近代异动109

一 道咸同治间固守、冲击与质疑并存109

二 光宣时期传统孝观念的近代异动112

三 民初传统孝观念近代嬗变的深化116

第三节 时人孝道观念的近代表达123

一 孝之具体内涵的近代文化诠释123

二 孝道与近代公德的积极培育130

三 孝道与近代理想人格的塑造132

第四章 传统忠德意识的新陈代谢139

第一节 传统忠德的基本特征139

一 总体发展:忠寓于孝、忠孝分离及忠孝合一递进139

二 外在形态:由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时代易位144

三 基本内涵:客体对象由宽泛逐渐衍化为狭窄147

四 内在实质:具体合理与目标合理的有机统一150

第二节 社会群体崇尚忠德的不同表达154

一 道咸同治间时人的忠德解读与践履154

二 光宣时期时人心目中的忠德157

三 民初各界对忠德的不同价值诉求160

第三节 忠之价值取向的时代异动163

一 固守传统纲常名教之忠德163

二 破坏传统纲常名教之忠德166

三 理论清除传统忠德消极具体义169

第四节 忠德之内涵的近代理论诠释175

一 忠德具有人类普适性价值175

二 忠德乃因时而变的政治道德177

三 忠德时代内涵的具体泛化185

第五章 传统义利理念的革故鼎新191

第一节 传统义利理念的基本特征191

一 外在形式:精神物质与整体个体并存191

二 历史发展:由统而分与由分而合递进194

三 具体内涵:政权核心与人本核心互动198

四 内在实质:具体合理与目标合理统一201

第二节 晚清民初义利理念的时代异动204

一 道咸同治间传统义利观的固守与异动205

二 光宣时期传统义利观的多维形态207

三 民初社会不同群体的义利诉求211

第三节 不同群体对义利观的价值取向215

一 恪守传统义利价值的合理性215

二 突破传统义利理念的具体尝试220

三 理论清算传统义利观念的弊端224

第四节 义利理念的近代诠释及其深化229

一 义利概念及其关系的时代诠释229

二 学理认识中外义利的合理价值239

三 现实社会中义利的不同价值取舍243

第六章 传统奢俭学说的近代转化251

第一节 传统奢俭说的基本特征251

一 外在形式:尚俭、崇奢与黜奢崇俭并存251

二 历史发展:经济、政治与礼教三维递进255

三 基本内涵:奢俭异趣与交相嬗替互动258

四 内在实质:具体合理与目标合理统一262

第二节 晚清民初奢俭观念的时代发展266

一 道咸同治间的崇尚、漠视毁弃与反思266

二 光宣时期的坚守、否定与反思超越273

三 民初时人奢俭观念的时代认知279

第三节 近代奢俭观念的理论诠释288

一 重构近代奢俭说的初步尝试289

二 近代奢俭内涵及其现实价值293

三 近代奢俭新认识、变化及其基本内涵302

第七章 传统礼仁观念的推陈出新310

第一节 传统礼仁的历史特征310

一 历史发展:礼仁递生与时代合离异趣310

二 外在形式:礼仁位异与时代波动共存313

三 具体内涵:仁礼内外有别与彼此互动316

四 内在实质:具体合理与目标合理统一319

第二节 晚清民初礼仁观念的时代演化322

一 道咸同治间时人的礼仁价值取向322

二 光宣时期时人的礼仁价值倾向327

三 民初时人的礼仁价值诉求331

第三节 时人对礼之内涵的学理认知335

一 礼之产生、内涵及其实际作用335

二 礼之文化表征、发展及其异化344

三 新旧礼论的交锋及其时代嬗变348

第四节 社会士人对仁的时代诠释355

一 仁之概念的时代理论阐释355

二 时人言仁之论的不同价值取向363

三 现实社会中践仁的诸多层次368

第八章 道德观念嬗变与近代道德构建374

第一节 晚清民初道德观念的近代演化374

一 道咸同治时期道德观念的变化374

二 光宣年间道德观念的新陈代谢377

三 民初各类道德观念的时代交锋380

第二节 基本道德理论的具体阐释384

一 道德概念的理论诠释385

二 道德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396

三 科学合理认识道德新旧嬗变407

第三节 中国近代道德的时代构建418

一 中国传统道德的新陈代谢418

二 中国近代道德的基本雏形424

三 道德基本类型的学理界分428

结语434

参考文献举要438

近五年个人相关论文辑览465

跋4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