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学兵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42588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38页
- 文件大小:123MB
- 文件页数:248页
- 主题词:毛泽东思想-高等学校-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模式-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2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2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4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6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8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9
(一)毛泽东思想9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2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25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25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27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1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36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37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37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正式形成42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内容43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43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49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51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55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58
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59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59
(二)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条件61
(三)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构想64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64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65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66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68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8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2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74
(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75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7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79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79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80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81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81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85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87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8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新的阶段性特征8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92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94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95
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97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98
(二)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100
(三)“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103
(四)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104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08
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9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09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1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11
(一)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111
(二)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13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115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115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16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17
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19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119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21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23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25
第六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29
一、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130
(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130
(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133
(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34
(四)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36
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38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38
(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139
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41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41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43
第七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46
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47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47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14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150
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52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52
(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156
(三)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157
第八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62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63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163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165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167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168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168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169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171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172
第九章 “一国两制”和祖国和平统一177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178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和发展178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180
二、“一国两制”的实践和意义181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181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伟大意义185
三、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187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187
(二)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189
第十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193
一、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194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194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97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1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201
(二)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203
(三)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206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21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212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212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15
(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216
(四)人民军队是保卫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21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21
(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221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26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230
后记237
热门推荐
- 1405019.html
- 1144795.html
- 513842.html
- 3331619.html
- 305816.html
- 2600709.html
- 2540091.html
- 2212931.html
- 696351.html
- 19444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11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33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88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48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15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61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23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14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12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4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