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戏剧概论 修订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戏剧概论 修订版
  • (日)河竹登志夫,陈秋峰,杨国华,后浪出版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0109010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03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21页
  • 主题词:戏剧研究-世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戏剧概论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致中国读者1

前言2

第一部分 什么是戏剧2

第一章 第七艺术2

1.1 戏剧的定义2

1.2 第七艺术4

第二章 本质要素5

2.1 三要素与四要素5

2.2 三位一体说及戏剧的根源体验8

2.3 近代戏剧体验的分化与综合10

第三章 多种分类13

3.1 戏剧分类的多样性13

3.2 按时代分类14

3.3 按媒体分类16

3.4 按表现要素分类17

3.5 按戏剧情节开展分类17

3.6 按表现手法分类18

3.7 按戏剧动机分类19

3.8 按素材分类19

3.9 按主要场面分类20

3.10 按目的分类20

3.11 按剧场形式分类21

3.12 世界戏剧的两大潮流22

第四章 戏剧功能24

4.1 戏剧的意义24

4.2 社会危害说26

4.3 现代戏剧的功能27

第五章 戏剧学现状29

5.1 何谓戏剧学29

5.2 戏剧学的确立30

5.3 戏剧学的发展31

5.4 戏剧学近况35

5.5 日本的戏剧学37

第二部分 剧本与戏剧性40

第六章 制约性与主体性40

6.1 剧本的多样性及制约性40

6.2 从比较的角度看43

第七章 剧本的地位与剧作家45

7.1 剧本、戏剧、戏剧学45

7.2 剧作家的意识及态度51

第八章 题材、主题与戏剧因素55

8.1 题材及其选择55

8.2 主题59

8.3 戏剧性63

第九章 戏剧学的双极性67

9.1 反制约67

9.2 戏剧中的古典主义68

9.3 巴洛克戏剧72

9.4 戏剧发端的双极性及相辅性75

第十章 剧情的展开及场面79

10.1 情节79

10.2 东西方戏剧在场景构成上的差异82

10.3 开端、发展与结局84

第三部分 演技与演员90

第十一章 演员的出现及分化90

第十二章 演技论的地位93

第十三章 型与艺道96

13.1 日本的演技论96

13.2 “道”与“广场”98

13.3 “型”的确立100

13.4 类别的差异102

第十四章 再现还是显现105

14.1 “花”同娱乐105

14.2 西方戏剧中的“真”108

14.3 美的造型111

第十五章 虚与实——神与形118

15.1 典型与虚实118

15.2 典型的表现120

15.3 神与形125

15.4 形神合一133

第四部分 剧场与观众138

第十六章 作为创造者的观众138

16.1 观众的作用138

16.2 观众的创造性参与140

第十七章 戏剧“场”的能动本质146

17.1 “场”的概念146

17.2 戏剧“场”的特点149

17.3 诱惑与解放152

17.4 戏剧“场”的要素与本质155

第十八章 花道与“场”的双极性158

18.1 两极158

18.2 从世界戏剧看“花道”159

18.3 “花道”的产生及其功能162

18.4 戏剧的“人化”与“花道”164

第十九章 垂直与水平167

19.1 “花道”所产生的空间扩大与临场感167

19.2 与观众的“垂直”关系170

第二十章 同化与间离173

20.1 舞台与观众的同化173

20.2 疏隔与间离174

第五部分 日本戏剧史纲要180

第二十一章 日本戏剧的特征180

21.1 历史及类别的重叠性、并存性181

21.2 传统的形体性182

21.3 祭祀性和式乐性183

21.4 歌舞性或综合性艺术184

21.5 “巴洛克”的剧场性184

21.6 戏剧的叙事特点和主情倾向185

第二十二章 原始及大陆演艺输入时代(至8世纪)186

22.1 原始演艺186

22.2 伎乐188

22.3 舞乐190

22.4 散乐192

第二十三章 外来演艺日本化和中世纪武家演艺的确立(9至16世纪)194

23.1 外来演艺的定型及日本化194

23.2 猿乐196

23.3 延年196

23.4 武家演艺的确立197

23.5 田乐198

23.6 杂艺199

23.7 座200

23.8 能乐201

23.9 狂言202

第二十四章 近代市民剧的产生与发展(17至19世纪)204

24.1 人形净琉璃204

24.2 歌舞伎209

第二十五章 从近代迈向现代(19世纪末到现在)215

25.1 戏剧的改良时期216

25.2 小剧场的近代剧主流时代221

25.3 现代戏剧探索时代225

第二十六章 戏剧分布与历史特征227

第六部分 世界戏剧史纲要230

第二十七章 原始及古代演艺的盛衰(9世纪前)230

27.1 原始演艺时代230

27.2 希腊古典剧231

27.3 罗马戏剧235

27.4 印度古代剧236

27.5 中国古典戏剧238

27.6 朝鲜古代剧240

第二十八章 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至16世纪中叶)241

28.1 西方宗教剧的产生与发展241

28.2 西方市民戏剧的崛起242

28.3 文艺复兴戏剧的新风243

28.4 东方戏剧247

第二十九章 近代戏剧各种潮流(至19世纪中叶)250

29.1 “巴洛克”戏剧之花的开放250

29.2 古典主义戏剧的确立256

29.3 由启蒙时期的革新向浪漫主义戏剧发展259

29.4 东方戏剧262

第三十章 由近代向现代发展(19世纪末至今)264

30.1 近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形成与发展264

30.2 探索现代戏剧的道路269

30.3 东方戏剧和近代274

世界戏剧史年表279

后记294

译后记300

出版后记3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