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
  • 周天勇,王长江,王安岭主编 著
  • 出版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
  • ISBN:978780756004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85页
  • 主题词: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中国-2006~2020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建设一个民主和法治的现代化国家1

一、政治体制改革:从务实的角度出发1

(一)过去二十九年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2

(二)适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5

(三)政治上适当集中,经济上向市场体制迈进6

(四)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7

(五)重点改革阻碍经济发展的政治体制10

(六)沿着分权和放权的方向改革11

二、中国共产党的改革12

(一)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13

(二)推进党管干部的科学化14

(三)改善党对新闻的领导15

(四)发展党内民主16

三、形成权力制衡的框架结构18

(一)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

(二)两条腿走路:协商民主应和代议民主齐头并进22

(三)立法的民主化是时代的潮流24

四、政府怎么改26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当关注的核心问题26

(二)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原则和重点28

(三)调整和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30

五、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33

(一)建构现代法官和检察官管理体制34

(二)诉讼体制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换35

(三)建立相对独立的司法执行体制35

(四)法院、检察院人事和经费垂直管理36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司法体制改革37

六、发挥民间组织和宗教的积极作用37

(一)培育和发展民间组织37

(二)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39

七、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需要通盘考虑的几个问题40

(一)改革的紧迫性与渐进性的关系40

(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本和风险41

(三)政治体制改革方案制定应该遵循的原则43

(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阶段划分与未来展望45

八、党的十七大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46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一:中国共产党的改革与提高执政能力51

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的着眼点51

(一)党的执政能力的主体52

(二)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容53

(三)考察党的执政能力的其他视角54

二、改革完善党的执政体制的两个关键问题55

(一)坚持依法执政56

(二)理顺党政关系58

三、推进党管干部科学化60

(一)党管干部原则的含义61

(二)科学地管理干部62

四、改善执政党对媒体的领导65

(一)执政党是怎样影响媒体的65

(二)如何改善党对媒体的领导方式68

五、推进党内民主69

(一)代表大会制度70

(二)代表大会常任制71

(三)党内权力授受的创新73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二: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5

一、如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75

(一)完善人大代表的组成与结构76

(二)改革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76

(三)逐步实行人大代表专职化77

(四)建立健全对人大代表的监督机制79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与取向80

(一)大力推进人权法制建设80

(二)完善税收和收费等法制和审查、审批程序81

(三)明确区分公权力与私权利82

(四)处理好多数与少数的关系83

三、健全监督制度,增强监督实效83

(一)究竟该如何看待人大的监督84

(二)目前的政治体制改革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84

(三)如何推进人大监督的制度建设85

(四)国家审计体制应向人大领导过渡88

四、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会议制度89

(一)全国人大会议的准备工作如何改革90

(二)改革全国人大会议的会期制度91

(三)全国人大会议的形式92

(四)通过制度改革提高全国人大会议的审议质量94

(五)如何改革全国人大会议的表决制度95

五、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方式96

(一)理顺党中央及地方党委和人大的决策体制97

(二)完善重大决策公开制度98

(三)完善重大决策听取意见机制98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三:政协体制改革与地区协商民主101

一、人民政协的历史与现状102

(一)人民政协的发展演变102

(二)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与职能105

二、协商民主视野中的人民政协107

(一)代议民主的困境与协商民主的兴起107

(二)作为协商民主制度形式的人民政协制度109

三、赋予人民政协区域利益协调的新内涵112

(一)不同区域的利益需要协调112

(二)人民政协的新内涵114

四、现代西方国家治理结构中的上院制117

五、政协改革:地区协商民主122

(一)政协改革的方向:地区协商民主123

(二)政协改革的具体制度设计124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四:立法的民主化及其法律监督128

一、我国立法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129

(一)立法存在的问题129

(二)立法问题的深层原因136

二、实现立法的民主化137

(一)立法的民主观念和党的领导137

(二)民主立法139

(三)降低立法成本,提高立法效率144

三、强化立法的法律监督146

(一)设立人大专门立法监督委员会147

(二)发挥法院的司法能动作用150

四、立法民主化是一项系统工程152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五:政治体制改革重心:行政体制的改革155

一、八次改革155

(一)第一次行政机构改革156

(二)第二三次行政机构改革157

(三)第四次行政机构改革158

(四)第五次行政机构改革158

(五)第六次行政机构改革159

(六)第七次行政机构改革160

(七)第八次行政机构改革160

二、中国行政体制改革评析和前苏联改革的教训161

(一)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162

(二)改革开放以来行政机构设置的问题163

(三)前苏联转型中政府机构改革的教训165

三、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重点领域166

(一)行政机构改革和职能设置的原则167

(二)政府机构的设置和改革方案选择170

(三)行政、执法与既得利益相分离171

(四)用国家政权和事业人民供养法控制机构和人员膨胀174

(五)近期政府和事业单位人员规模不宜再扩大175

四、减少行政层级与形成三级政府架构176

(一)政权设几层合适177

(二)中国五级政权体制的种种弊端178

(三)三级政权体制的改革方向180

五、省级区划、省直管县和乡镇综合体制改革182

(一)划小省级区域,加强中央控制182

(二)推进省直管县改革183

(三)深化乡镇党政事业机构综合改革186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六:政治体制改革应从基础做起191

一、财政预算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目的和原则192

(一)目前财政预算体制存在的问题192

(二)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目的和原则194

二、形成统一和完整的国家预算体系195

(一)进一步清理收费项目和完善部门预算195

(二)社保基金费改税,编制社会保障预算196

(三)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预算制度197

(四)重大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和预算体制的改革198

(五)国库集中支付199

三、支出结构向公共服务型财政转型200

(一)按照公共服务型财政体制确定预算科目201

(二)经常性预算:取消建设项目支出和压缩行政公务支出201

(三)保证公共服务项目支出快速和稳定增长202

四、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程序及其公开性204

(一)中央财政一级预算编制和执行分开204

(二)改革预算编制和审批时间205

(三)建立和完善人大和政协对预算的审查和批准体制206

五、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税收关系207

(一)向三级政权和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和过渡208

(二)中央与地方事务及支出范围的分工和界定209

(三)中央与地方的税种和收入范围调整210

(四)地方债务的逐步化解211

(五)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212

六、财政预算改革需要联动213

(一)转变宏观调控的方式和职能213

(二)相关的体制改革214

(三)人大和政协的改革及立法配套214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七:调整和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217

一、目前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格局与问题217

(一)世界国家结构与集权、分权的发展趋向218

(二)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过程220

(三)中央与地方事务分工不明221

(四)中央与地方机构设立方面的问题223

(五)地方事务由中央、省条条管理的弊病225

(六)中央与地方事务支出的互相推诿228

(七)一级政权一级税收不明确229

(八)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不科学和不透明230

(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没有法定化232

二、划分清楚中央与地方各自的事务233

(一)中央政府事务234

(二)地方政府事务235

(三)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交叉性事务236

(四)省以下地方政府间的事务划分238

三、根据各自的事务和职能设置机构239

(一)调整中央和地方的机构设置239

(二)处理机构设置中的条块关系241

(三)派出机制与政府间的相互委托代理243

(四)具体微观事务管理:民主和法治,还是中央集权244

四、各级政府的事务与支出246

(一)各级政府支出事务的界定246

(二)各级政府的支出结构247

(三)地方支出与中央支出的差异248

五、固定各级政府的税收250

(一)中央政府税收251

(二)省级政府税收253

(三)市县级政府税收253

六、转移支付要科学和透明254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八:建设一个公平和正义的司法体制259

一、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渐进之路259

(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实践进程260

(二)我国司法改革是渐进式改革265

二、中国司法体制的主要问题266

(一)司法的等级化266

(二)司法的行政化269

(三)司法的商业化271

(四)司法的地方化275

三、我国司法体制的改革和转型278

(一)建构现代法官和检察官管理体制279

(二)诉讼体制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换284

(三)建立相对独立的司法执行体制285

(四)法院和检察院人事和经费垂直管理288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司法体制改革290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九:和谐社会中的民间组织与宗教297

一、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现状、结构及功能298

(一)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状况299

(二)制约民间组织发展的相关因素305

二、我国民间组织发展背景和目标定位问题307

(一)面临的基本背景308

(二)民间组织发展的目标思路和原则311

(三)民间组织发展的重点315

三、宗教信仰自由与和谐社会建设319

(一)宗教的本质和社会功能320

(二)我国宗教历史和现实变化的新特点321

(三)推进宗教改革发展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323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十:1978年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与反思327

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政治建设四阶段327

(一)第一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二大328

(二)第二阶段:党的十二大后五年329

(三)第三阶段:十三大至党的十四大召开330

(四)第四阶段:十四大到十六大332

二、近三十年来民主建设的基本成就335

(一)切实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336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恢复和健全337

(三)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发展340

(四)健全国家领导体制,推进机构改革342

(五)健全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44

(六)积极发展基层民主自治345

(七)法制建设的进展346

(八)政治体制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354

附录:一些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模式356

一、联邦制国家的中央与地方关系356

二、单一制国家的中央与地方关系358

(一)单一集权模式359

(二)单一分权模式360

三、前苏联的中央与地方关系362

后记3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