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证据学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一云主编;严端,王新清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8105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57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67页
- 主题词:证据-法律-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证据学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3
第一章 证据学概述3
第一节 证据学的研究对象3
第二节 证据学的体系5
第三节 证据学的研究方法6
第四节 证据学与近邻部门法学9
第五节 证据学与诉讼任务11
第一编 史论17
第二章 外国主要证据制度的沿革17
第一节 外国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概述17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证据制度的历史演变18
第三节 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制度的历史演变29
第四节 当代世界各国证据制度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37
第三章 旧中国证据制度的沿革39
第一节 奴隶社会的证据制度39
第二节 封建社会的证据制度42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证据制度57
第四章 新中国证据制度的创立和发展60
第一节 新中国证据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概述60
第二节 新中国证据制度的特点66
第三节 新中国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70
第二编 总论75
第五章 证据的概念和意义75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75
第二节 证据的“法律性”或“合法性”问题79
第三节 证据的意义83
第六章 证明任务86
第一节 诉讼证明的概念86
第二节 证明任务87
第三节 定案证据必须确实、充分89
第七章 证明对象96
第一节 证明对象的概念和对其研究的意义96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98
第三节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106
第四节 行政诉讼中的证明对象111
第五节 关于证据事实是否证明对象112
第六节 诉讼中的免证事实115
第八章 证明责任122
第一节 证明责任的概念122
第二节 证明责任的承担129
第九章 推定137
第一节 推定的概念和意义137
第二节 推定的适用141
第三节 无罪推定142
第十章 证据的分类149
第一节 证据的分类概述149
第二节 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150
第三节 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本证与反证152
第四节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155
第五节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158
第十一章 运用证据的基本原则163
第一节 我国诉讼中运用证据的基本原则163
第二节 贯彻执行运用证据的原则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170
第十二章 收集证据174
第一节 收集证据概述174
第二节 收集证据的主体177
第三节 司法机关收集证据的原则和基本要求182
第四节 证据的保全186
第十三章 审查判断证据189
第一节 审查判断证据的概念和意义189
第二节 审查判断证据的重心和诸方面192
第三节 审查判断证据的一般方法197
第四节 形式逻辑在审查判断证据中的运用204
第三编 分论211
第十四章 物证211
第一节 物证的概念和意义211
第二节 物证的收集、固定和保管215
第三节 物证的审查判断218
第十五章 书证223
第一节 书证的概念和意义223
第二节 书证的分类227
第三节 书证的收集和保管230
第四节 书证的审查判断233
第五节 外国关于书证的理论和立法234
第十六章 视听资料237
第一节 视听资料的概念和立法情况237
第二节 视听资料的种类240
第三节 视听资料的收集和审查判断243
第十七章 证人证言251
第一节 证人证言的概念和意义251
第二节 证人的特点和不能充当证人的人253
第三节 证人的权利和义务260
第四节 对证人的询问267
第五节 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274
第十八章 刑事被害人陈述279
第一节 刑事被害人陈述的概念和意义279
第二节 刑事被害人的权利和义务283
第三节 对刑事被害人的询问和对其陈述的审查判断289
第十九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294
第一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和意义294
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的可采性300
第三节 对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的讯问302
第四节 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审查判断307
第二十章 民事、行政诉讼当事人的陈述314
第一节 民事、行政诉讼当事人陈述的概念和意义314
第二节 民事、行政诉讼当事人陈述的分类与当事人的承认319
第三节 对民事、行政诉讼当事人的询问和对其陈述的审查判断326
第二十一章 鉴定结论330
第一节 鉴定的概念和种类330
第二节 鉴定结论的概念和意义332
第三节 我国的司法鉴定机制、鉴定人及其权利和义务337
第四节 司法鉴定原则及程序340
第五节 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343
第二十二章 勘验、检查笔录347
第一节 勘验、检查笔录的概念和意义347
第二节 勘验、检查笔录的制作352
第三节 勘验、检查笔录的审查判断355
热门推荐
- 3531946.html
- 819983.html
- 998391.html
- 592812.html
- 1677214.html
- 1864147.html
- 2897418.html
- 2630976.html
- 1640074.html
- 12155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69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19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6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152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63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85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35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17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37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4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