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宪法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宪法学
  • 傅思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7413X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27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41页
  • 主题词:宪法-法的理论-中国-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宪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宪法与宪政1

第一节 宪法概念1

一、宪法的词义1

二、西方国家宪法概念及其历史演变4

三、中国宪法概念的演变及分析6

第二节 宪法分类9

一、传统的宪法分类9

二、马克思主义宪法学者对宪法进行的分类12

第三节 宪政的概念、特征和类型14

一、宪政的概念14

二、宪政的特征19

三、宪政的类型21

第二章 宪法的一般原则与中国宪法的基本原则23

第一节 宪法的一般原则23

一、人民主权原则23

二、人权原则25

三、法治原则26

四、分权原则28

第二节 中国宪法的基本原则30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0

二、以人为本原则32

三、依法治国原则32

四、民主集中制原则32

第三章 宪法制定和宪法修改35

第一节 宪法制定权35

一、制宪权的由来35

二、制宪权的性质37

三、制宪权与主权、宪法修改权、条约缔结权之间的“应然”关系38

第二节 宪法制定的主体42

一、制定权主体的历史演变42

二、宪法制定的主体应当推定为人民44

三、人民性在我国宪法制定活动中的体现45

四、我国宪法制定的主体应当是具有政治意义的“人民”46

第三节 宪法修改的性质和成因48

一、宪法修改的性质48

二、宪法修改的原因49

第四节 宪法修改的方式和程序53

一、宪法修改的方式53

二、宪法修改的程序54

第五节 我国宪法修改的历史发展55

一、旧中国宪法修改的历史55

二、新中国宪法修改的历史演变和发展56

三、现行宪法的修改和不断完善60

第四章 宪法解释68

第一节 宪法解释概述68

一、宪法解释的概念68

二、宪法解释的对象68

三、宪法解释的功能76

第二节 宪法解释主体79

一、宪法解释主体的一般理论79

二、宪法解释主体的类型83

第三节 宪法解释的程序88

一、立宪解释的程序88

二、行宪解释的程序89

三、违宪司法审查解释程序90

四、监督解释的程序90

第四节 宪法解释的效力94

一、立宪解释的效力94

二、行宪解释的效力94

三、违宪司法审查解释的效力95

四、监督解释的效力96

第五章 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100

第一节 选举制度100

一、选举与民主100

二、选举制度的原则与构成105

三、民主宪政国家选举分析的相关认识和启示113

四、中国选举制度的完善118

第二节 政党制度121

一、政党的概念与功能121

二、政党制度的概念和类型125

三、政党制度与宪法128

四、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132

第六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37

第一节 政权组织形式137

一、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137

二、政权组织形式的种类139

第二节 代议制度143

一、代议制的涵义143

二、议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43

三、议会的结构和组织机构146

四、议会的职权149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52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152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54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宜于我国的政治制度156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两院”的关系158

一、人大与“一府两院”的产生与被产生的关系159

二、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决定与执行的关系160

三、人大与“一府两院”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164

第七章 政府制度167

第一节 政府制度概述167

一、政府的涵义167

二、政府的起源168

三、政府体制170

第二节 政府体制170

一、内阁制政府170

二、总统制政府172

三、混合制政府173

四、当代中国的政府体制176

第三节 政府职能与职权177

一、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经济调控和监管职能178

二、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公共秩序的国防和治安职能179

三、保障公民充分享有政治和文化、社会权利的公共服务职能181

四、当代中国政府的职能转变184

第八章 司法制度186

第一节 司法和司法制度的概念186

一、司法的涵义186

二、司法权的概念与特征188

三、司法机关的定义与职权190

四、中外司法制度之比较192

第二节 司法体制193

一、司法体制的概念与分类193

二、法院的体制195

三、检察机关的体制199

第三节 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202

一、已进行的司法体制改革202

二、新一轮的司法体制改革206

第九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特别行政区制度209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209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涵义和分类209

二、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214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20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概述220

二、中国共产党对解决民族问题具体方式的探索224

三、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227

四、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和自治权231

第三节 特别行政区制度235

一、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指导方针235

二、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特征238

三、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239

四、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权限划分241

五、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246

六、特别行政区政权机关249

第十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257

第一节 基本权利的一般理论257

一、人权、公民基本权利和公民权利的概念辨析257

二、公民基本权利的概述258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属性261

四、基本权利的主体261

五、基本权利的限制262

第二节 生命权263

一、生命权的概述263

二、生命权的法律保护265

三、生命权的保护状态265

第三节 平等权266

一、平等权的概述266

二、平等权的法律保护269

三、平等权的性质270

第四节 人身自由271

一、人身自由的概述271

二、人身自由的性质与特征273

三、人身自由的法律保护274

第五节 通信自由277

一、通信自由的概述277

二、通信自由的性质278

三、通信自由的法律保护281

第六节 精神自由284

一、精神自由的概述284

二、思想自由286

三、表达自由287

第十一章 公民基本义务291

第一节 宪法公民基本义务概述291

一、宪法公民义务条款的历史发展291

二、宪法规定公民基本义务的理论依据293

第二节 宪法对公民基本义务的一般规定295

一、法律义务的分类295

二、宪法规定公民基本义务与基本权利的重合296

第三节 中国宪法中所规定的基本义务297

一、中国宪法中义务条款规定的变迁297

二、现行宪法关于公民基本义务规定的内容298

第十二章 违宪审查304

第一节 违宪审查概述304

一、违宪与违宪审查304

二、违宪审查的起源308

三、违宪审查的基本功能311

第二节 现代违宪审查体制314

一、最高代表机关审查制314

二、司法审查制317

三、宪法法院审查制319

四、宪法委员会审查制321

第三节 中国的违宪审查制323

一、中国违宪审查体制沿革323

二、中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基本内容3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