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诉讼法解释问题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孙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9948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30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276页
- 主题词:刑事诉讼法-法律解释-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事诉讼法解释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一、刑事诉讼法解释之必要性1
(一)法律解释对于刑事诉讼法发展之必要性1
(二)法律解释对于深化刑事诉讼法学理论研究之必要性3
(三)法律解释对于提升程序法地位之必要性5
二、刑事诉讼法解释之基础设施8
三、刑事诉讼法解释之方法12
(一)方法论上的严重匮乏12
(二)文义解释之难题14
(三)目的解释中之目的17
(四)体系解释中之体系19
四、解释与立法之关系21
第一章 刑事审判对象的解释与适用——兼论诉因制度不可能适用于我国之原因24
一、审判对象之概念及功能24
二、审判对象之特定性26
(一)含义26
(二)法律后果27
三、审判对象之同一性30
(一)“公诉事实”与“罪”的区分31
(二)同一性标准32
(三)同一性的法律效力35
四、诉之追加、变更与起诉法条之变更37
(一)追加、变更起诉37
(二)变更起诉法条39
五、审判对象与诉讼模式之关系41
(一)公诉事实与诉因制度之真正区别42
(二)审判对象与诉讼模式关系之内在原理,以及我国审判对象制度的选择43
第二章 公诉权规制之实质解释47
一、起诉法定主义之程序控制原理47
(一)起诉法定主义与起诉便宜主义之含义47
(二)现行刑事诉讼法之再认识51
(三)必要性与正当性之考量56
(四)小结61
二、撤回公诉之审查标准62
(一)现行司法解释之疑问62
(二)不变更原则之由来63
(三)撤诉事由之探讨65
(四)结论70
三、审判阶段检察官是否可以再行调查取证?——兼论法庭审判阶段的补充侦查71
(一)人民检察院在审判阶段强制调查之弊端72
(二)起诉审查程序——检察官依职权补充调查证据的专门阶段74
(三)证据申请——正式审理过程中,检察官补充提供证据的途径77
(四)结论79
第三章 刑事证据基本概念之解释与适用81
一、从证据概念到证据法基本概念体系81
(一)证据概念诸学说82
(二)学说检讨83
(三)证据法基本概念89
(四)我国证据法基本概念体系之选择96
(五)结论102
二、从法定证据种类到法定证据方法103
(一)证据种类概念之不足103
(二)比较法之考察107
(三)证据方法概念之运用111
三、证据申请及其裁决113
(一)问题之提出113
(二)证据申请之含义与条件116
(三)证据申请之裁决标准119
(四)证据申请之救济途径124
(五)结论126
第四章 刑事证明基本概念之解释与适用128
一、证明对象——从案件事实到要件事实128
(一)理论争点及传统研究方法之检讨128
(二)构成要件与要件事实132
(三)犯罪构成在要件事实证明过程中的作用135
(四)方法论之研讨138
二、证明责任——从综合考量说到法律要件分类说141
(一)辩方承担证明责任不等于辩方举证142
(二)刑事诉讼中法律要件分类方法有别于民事诉讼146
(三)所谓“综合考量说”之不足150
(四)犯罪构成体系与刑事证明责任154
第五章 不强迫自证其罪条款之实质解释158
一、问题之提出158
二、禁止非法讯问方法、如实陈述义务与沉默权159
(一)不强迫自证其罪与禁止非法讯问方法之区别159
(二)如实陈述义务之限缩解释及沉默权之确立问题161
三、行政执法领域适用之可能性162
(一)适用范围162
(二)适用方式165
四、对相关取证规则解释适用之影响167
(一)不强迫自证其罪与强制处分167
(二)搜查168
(三)人身检查169
五、非法证据排除之不同方案170
(一)以直接强制方式获取之供述171
(二)以直接强制方式获取之实物证据171
(三)以间接强制方式获取之供述和实物证据172
六、结论173
第六章 侦查阶段辩护律师阅卷权之实质解释174
一、问题之提出174
二、法律依据175
三、具体环节176
(一)逮捕176
(二)其他环节177
四、与侦查秘密原则之权衡179
五、欧洲人权法院相关裁判之考察181
六、结论183
第七章 刑事上诉审构造之实质解释184
一、刑事上诉审构造之含义184
二、刑事上诉审构造之要素与模型189
(一)上诉审构造之构成要素189
(二)上诉审构造之基本模型192
(三)不同模型之选择194
三、我国刑事上诉审构造现状之分析196
(一)事实不清发回重审197
(二)二审审理方式199
(三)事后审查之可能性201
四、我国刑事上诉审构造疑难之破解204
(一)相继模式与择一模式204
(二)择一模式下的分流标准205
(三)立法论上的遗留问题208
第八章 刑事和解程序之解释论考察及完善210
一、问题之提出210
二、重复建设之本质及其后果211
(一)重复建设之本质211
(二)实践后果——作茧自缚之效应213
(三)理论后果——问题学说之产生214
三、制度创新之恰当路径216
(一)从制度到现象216
(二)逮捕、酌定不起诉及量刑环节对和解及类和解现象的考量重点218
(三)其他制度环节之可能性220
四、结论222
参考文献224
热门推荐
- 1900040.html
- 2065375.html
- 2499688.html
- 405306.html
- 2713652.html
- 1302603.html
- 3149786.html
- 618967.html
- 2263119.html
- 18933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5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69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75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560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08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66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397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65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93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9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