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变革与转型时期的社会主义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变革与转型时期的社会主义研究
  • 聂运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50970173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16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533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中国-1977~2007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变革与转型时期的社会主义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近代生产力的三次革命与社会主义的发展3

一 生产力的第一次革命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4

二 生产力的第二次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8

三 生产力的第三次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和发展13

社会主义的体制危机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探索22

一 社会主义体制的初步危机与社会主义新探索的开始(50~60年代中)23

二 社会主义体制危机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新探索理论的提出(60年代中至80年代中)29

三 苏联东欧剧变与社会主义新探索理论的基本形成(80年代中至今)33

现代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的物质前提38

一 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几个值得注意的特点38

二 现代生产力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41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45

科学社会主义从经典理论到当代理论的历史性发展48

一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48

二 走向当代社会主义理论的两次重要探索50

三 当代社会主义理论的两块基石52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理论的贡献56

一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理论确立的客观历史条件56

二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理论确立的思想理论渊源58

三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理论的贡献62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66

一 两种不同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66

二 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变革的主要之点68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性与特点71

社会主义对市场经济的选择、兼容及防范74

一 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4

二 社会主义能否与市场经济相容79

三 社会主义如何克服市场经济体制的弊病83

四 我们改变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和形式,但没有改变社会主义的本质86

论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88

一 市场与民主关系的定位88

二 市场与民主的正相关关系91

三 市场与民主的负相关关系98

四 几点结论100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问题研究论纲102

一 理论探源102

二 市场关系发展的历史分析103

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可能性研究104

四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的过程研究107

五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前景研究108

从汉正街市场的历史变迁看中国商品市场的发展110

一 汉正街市场的历史形成110

二 汉正街市场的改革与发展111

三 汉正街市场的成长与中国商品市场的发展114

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118

一 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118

二 现代化过程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非稳定因素的增长123

三 在改革与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128

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135

一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指导地位135

二 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石140

三 科学地阐明了当代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最基本问题142

从《共产党宣言》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47

一 社会主义与发展生产力147

二 社会主义的所有制149

三 社会主义的资源配置方式151

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历史性会议——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156

一 三中全会打破了“唯上、唯书”的一统天下,恢复和制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56

二 三中全会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政治路线,实现了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政治路线158

三 三中全会结束了对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顶礼膜拜,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160

四 三中全会结束了由最高领导人指定接班人的不正常做法,确立了邓小平在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的核心地位163

十五大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发展165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理论165

二 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理论的发展169

三 第三次思想解放及其重大意义173

创新的道路,艰难的探索——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思考176

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创新的社会主义事业176

二 我们改变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和形式,但没有改变社会主义的本质177

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困难与风险17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发展183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186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纲领187

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走向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188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自觉的新高度——“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理论的时代价值190

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自觉的时代内涵190

二 20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次飞跃与党的理论自觉192

三 “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思想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自觉提到了新的高度196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深化与升华202

一 走俄国人的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最初探索203

二 走自己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崭新探索206

三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209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15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215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结构和内容218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225

阶级结构的变化与“欧洲共产主义”的危机229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历史走向237

一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进程237

二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238

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出现的问题241

四 列宁主义还是社会民主主义?245

苏联剧变与苏共的纲领和路线248

普京的策略与俄罗斯共产党的困境253

一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共产党253

二 导致俄罗斯共产党处境困难的原因255

三 俄罗斯共产党今后发展的前景259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启示262

一 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进程262

二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特点263

三 深刻的启示270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273

一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凯歌行进与艰难探索273

二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得失:非凡业绩与严重挫折275

三 20世纪社会主义的遗产:宝贵经验与深刻教训279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283

一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进程283

二 世纪之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288

三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历史地位296

西欧国家共产党式微现象评析299

一 西欧国家共产党的危机并非从苏东剧变开始299

二 西欧国家共产党产生危机的社会历史根源304

三 西欧国家共产党为摆脱危机而进行的艰难的探索与变革310

西方国家共产党的变革与转型313

一 近半个世纪西方国家共产党的深刻变革313

二 从先锋队政党到现代群众性政党的转型319

三 对西方国家共产党变革与转型的几点认识324

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组织形态的历史性转型327

一 从先锋队政党到现代群众性政党的转型327

二 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作为现代群众性政党的基本特征331

三 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组织转型的社会历史根源335

低潮、成因、特征与前景——论21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344

一 21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处在低潮344

二 社会主义运动长期处于低潮的原因347

三 21世纪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新特点350

论当代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革新358

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正处在变革的历史过程之中358

二 马克思主义政党革新的社会历史根源359

三 马克思主义政党革新的主要任务365

四 革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我发展和完善369

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党开姆尼茨纲领评析371

一 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党的社会主义理论372

二 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党的变革380

评第四国际主义者的《原则宣言和纲领要素》386

一 在理论上,将列宁主义与托洛茨基主义相提并论,用托洛茨基主义取代列宁主义387

二 在实践中,顽固坚持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反社会主义的“不断革命”的路线390

三 在组织上,妄图用托洛茨基主义的党取代各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396

浅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民主权思想401

一 关于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401

二 马克思、恩格斯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人民主权思想403

三 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公社革命时期对人民主权思想的发展406

青年恩格斯民主观初探410

一 关于民主的实质410

二 关于社会平等原则413

三 关于资产阶级民主的本质、特征及其历史过渡性416

不应夸大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的意义421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性质问题426

巴黎公社会议的主席团并非“一周一换”431

浅析巴黎公社的《废除国家机关高薪法令》434

一 《废除国家机关高薪法令》的产生434

二 《废除国家机关高薪法令》所遵循的原则436

三 《废除国家机关高薪法令》的意义439

对巴黎公社《人质法令》的再认识442

一 《人质法令》的产生442

二 《人质法令》的主要内容444

三 《人质法令》的执行446

四对《人质法令》的评价447

不发达国家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经之路——再读列宁的《论合作社》450

列宁的“一国两制”设想454

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略论布哈林市场关系理论的得与失456

一 布哈林市场关系理论发展的脉络456

二 布哈林市场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458

三 对布哈林市场关系理论的评价460

评对布哈林“发财吧”口号的批判463

一 口号的提出及其受到的批判463

二 自我批评中的反批评465

三 实事求是地评价布哈林的口号468

布哈林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473

一 苏联工业化的资金来源473

二 工业化的速度问题476

三农、轻、重的相互关系479

布哈林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探讨483

一 苏维埃国家必须走合作化道路的基本依据483

二 合作社对于集体农庄的优越性485

三 建立和发展合作社应该遵循的原则488

论述马克思主义革命斗争策略的经典文献——再读恩格斯的《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492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斗争策略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492

二 恩格斯根据19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经济政治的新发展,制定了革命斗争的新策略497

三 恩格斯的合法斗争策略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斗争策略503

作者论著目录5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