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党鉴 共产党执政实践与规律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万福义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09031413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960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973页
- 主题词:共产党(学科: 执政 学科: 规律 学科: 研究) 共产党(学科: 党史 地点: 世界) 共产党 执政 党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党鉴 共产党执政实践与规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创建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26
第一节 共产主义者同盟和《共产党宣言》27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27
二、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32
三、共产党人的第一个纲领38
四、共产主义者同盟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经验教训52
第二节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革命60
一、第一国际的成立61
二、马克思在国际《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中提出的建党原则63
三、马克思、恩格斯反对各种冒牌社会主义思潮的斗争65
四、巴黎公社革命71
五、马克思、恩格斯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总结74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建党理论的发展77
一、民族国家内的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77
二、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建党思想79
三、马克思、恩格斯反对“苏黎世三人团”的斗争84
四、恩格斯对德国社会民主党《爱尔福特纲领》的批判88
五、恩格斯晚年对党的建设理论的新探索90
述评99
第二章 列宁建党学说和俄国共产党(布)走向执政的道路103
第一节 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孕育时期103
一、民粹主义和民粹派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104
二、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和“劳动解放社”108
三、列宁和“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118
第二节 列宁和俄国共产党(布)的创立125
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125
二、党内的危机和列宁反对机会主义的斗争127
三、列宁论党的纲领和建党计划131
四、列宁论党的思想基础135
五、布尔什维主义的产生140
六、列宁论党的组织基础147
七、列宁论党的策略基础158
八、布尔什维克形成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69
第三节 列宁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183
一、俄国共产党(布)走上执政的道路183
二、俄国共产党(布)执政体制的确立193
三、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8
四、列宁加强执政党建设的理论202
述评219
第三章 苏联共产党执政的实践及其失败的教训227
第一节 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和党的工作中的教训228
一、列宁逝世前后联共(布)党内的斗争与关于列宁主义的争论228
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233
三、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创立实践中联共(布)党内的斗争和教训238
四、欧洲九国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及其开除南共的历史教训252
五、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评析262
第二节 赫鲁晓夫时期苏共的对内对外政策及其教训268
一、赫鲁晓夫登上苏共最高权力的途径269
二、苏共1953年处理第一次东柏林事件的经验和教训274
三、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及其后果277
四、1956年的波兰事件及其教训284
五、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及其教训289
六、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298
七、赫鲁晓夫“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的理论及教训306
八、从“三驾马车”到赫鲁晓夫的个人集权314
九、赫鲁晓夫的对华政策和中苏大论战320
十、赫鲁晓夫冒险主义的外交政策328
十一、赫鲁晓夫的下台及其教训336
一、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重建“三驾马车”的领导体制341
第三节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的领导体制及其内外政策的教训341
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改革347
三、1968年苏联出兵捷克及其教训350
四、苏联的世界霸权战略和苏美军备竞赛356
五、苏联出兵侵占阿富汗及其教训364
六、勃列日涅夫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367
七、勃列日涅夫的个人集权及其危害373
八、勃列日涅夫搞领袖终身制的历史教训377
第四节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苏共执政的失败385
一、戈尔巴乔夫的上台和苏共新政治势力的形成386
二、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389
三、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及苏共执政的失败396
四、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及公开性411
五、叶利钦利用苏共存在的问题推动苏共走向覆灭的道路423
六、苏联民族问题的爆发和苏联的解体431
七、“8·19”事件和苏共的解散437
述评441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胜利451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中国革命的新局面451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452
二、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的形成456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461
四、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和大革命失败的教训464
第二节 中国革命的道路和毛泽东建党路线468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469
二、古田会议和毛泽东建党路线的形成474
三、党内“左”倾错误的发展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479
四、中国共产党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487
五、张国焘分裂党,另立中央的历史教训492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和中国革命的胜利498
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和第二次国共合作499
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和抗战初期反对王明右倾错误的斗争503
三、《〈共产党人)发刊词》和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方针507
四、延安整风运动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512
五、党的七大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518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基本经验522
述评528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535
第一节 新中国建设的基本方针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535
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536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新中国的建国纲领538
三、巩固和建设新生的人民国家政权542
四、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548
五、高岗饶漱石事件的历史教训552
六、三大改造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557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党在探索实践中的曲折发展563
一、毛泽东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党的八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564
二、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方针568
三、1957年的全党整风和反右派运动的教训573
四、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及其教训577
五、1959年的庐山会议及其教训582
六、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及其教训587
第三节“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和邓小平的复出591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及其教训592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林彪事件及其教训597
三、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后期的复出和“四五”运动604
述评612
一、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622
第六章 改革开放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622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历史性转折622
二、党的历史转折的里程碑629
三、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献632
四、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639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645
一、党的十二大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645
二、整顿党的组织和作风655
三、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66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668
一、党的十三大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668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678
三、“六·四”风波的平息及其教训683
述评691
一、“一以贯之”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701
第七章 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701
第一节 坚持改革开放,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701
二、整顿党的组织,加强党的建设705
三、第二、第三代中央领导核心的平稳交替708
四、“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711
第二节 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715
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716
二、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任务719
三、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725
第三节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建设党,保持党的先进性731
一、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731
二、开展“三讲”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734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建设理论的新发展739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742
五、全面贯彻“三个代表”,坚持把党建设好746
述评748
第八章 改革开放中的越南、朝鲜、老挝、古巴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757
第一节 革新开放中的越南共产党757
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758
二、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实行革新开放政策760
三、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发展全方位、多样化的国际关系762
四、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影响力763
第二节 建设朝鲜式社会主义的朝鲜劳动党764
一、对苏东剧变及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反思765
二、从主体思想到红旗思想766
三、建设朝鲜式的社会主义767
四、经济发展及其改革的初步探索768
五、以军事为中心的“强盛大国”战略770
六、积极推行融入国际社会和朝鲜半岛和平统一的政策771
第三节 在革新中前进的老挝人民革命党773
一、老挝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初步发展时期774
二、革新开放,探求新路775
三、苏东国家剧变后的老挝人民革命党778
第四节 度过艰难时期的古巴共产党781
一、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781
二、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783
三、坚持反对美国封锁,推行全方位的外交785
四、积极探索有古巴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786
述评789
第九章 前苏联地区各国共产党794
第一节 前苏联地区各国政党政治的发展状况和趋势794
一、苏联解体和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794
二、前苏联地区各国多党议会民主制的形成798
三、共产党在多党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802
四、共产党适应形势的变化对理论和策略的调整804
第二节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805
一、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产生和发展805
二、俄罗斯联邦共产党面临的严峻挑战807
三、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理论探索809
四、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现行的政策和策略814
第三节 乌克兰共产党817
一、乌克兰政局的演变与乌克兰共产党的重建817
二、乌克兰共产党的政策主张819
三、乌克兰共产党在乌克兰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822
第四节 摩尔多瓦共和国共产党人党824
一、摩尔多瓦共和国共产党人党的重建和执政824
二、摩尔多瓦共和国共产党人党的政策主张827
三、执政后的摩尔多瓦共和国共产党人党829
述评831
第十章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执政失败的历史教训835
第一节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在改革中演变的模式836
一、波兰统一工人党在同反对派组织“团结工会”的斗争中失掉了执政地位836
二、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在同反对派组织“公民论坛”的斗争中丧失了政权840
三、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领导层激进改革派的分裂活动搞垮了党843
四、德国统一社会党在国内反对派直接得到西方国家支持下遭到了失败846
五、罗马尼亚共产党在军队政变中垮台850
六、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在党内分裂中解体853
七、保加利亚共产党在领导层的宫廷式政变和社会动荡中失去了政权858
八、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在推行多党制过程中失去了政权860
第二节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后各国政党政治的发展状况和趋势863
第三节 东欧剧变后各国共产党向社会党的演变和演变后的发展趋势871
一、东欧各国共产党在改革中向社会党的嬗变871
二、民主社会主义对东欧各国重建共产党的影响876
三、东欧各国共产党演变为社会党后的发展趋势879
述评887
第十一章 在低潮中奋斗的西方国家共产党894
第一节 苏东剧变前后西方国家共产党的状况及发展趋势894
第二节 在议会民主道路上探索“新共产主义”的法国共产党898
一、苏东剧变前的法国共产党898
二、苏东剧变后的法国共产党903
三、法国共产党变革中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908
第三节 探索新道路的意大利共产党911
一、意大利共产党的历史概况911
二、意大利共产党在80年代的困境与更新中的探索913
三、东欧剧变与意大利共产党的新转折917
四、意大利共产党分裂为左翼民主党和重建共产党920
五、对意大利共产党演变为左翼民主党的分析923
六、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反思和新探索925
第四节 在分裂和斗争中求生存的西班牙共产党927
一、西班牙共产党的历史和党内斗争928
二、顶住苏东剧变的冲击,坚持“不改变名称不解散党”931
第五节 继续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的葡萄牙共产党934
一、葡萄牙共产党反对国内法西斯独裁专制的斗争935
二、葡萄牙共产党在葡萄牙“四月革命”后的政治主张936
三、苏东剧变中的葡萄牙共产党937
四、在反共浪潮中坚持共产主义939
第六节 继续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日本共产党941
一、二战后日本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942
二、苏东剧变后继续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选择947
述评951
后记960
热门推荐
- 2373452.html
- 3048873.html
- 2272134.html
- 2721776.html
- 1538898.html
- 1837999.html
- 2674527.html
- 329114.html
- 2790082.html
- 36411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74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9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84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62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43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33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03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07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92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0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