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念、效率与制度变迁 广东省中山市崖口村公社制度研究 1980-1999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信念、效率与制度变迁 广东省中山市崖口村公社制度研究 1980-1999
  • 曹正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01757054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75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04页
  • 主题词:农村人民公社(学科: 制度 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山市 年代: 1980~1999) 农村人民公社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信念、效率与制度变迁 广东省中山市崖口村公社制度研究 1980-199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导论1

1.1 研究的问题1

1.2 文献3

1.3 研究方法与资料8

1.3.1 研究方法9

1.3.2 资料9

1. 4 本书的结构13

2. 村庄的背景与经济活动15

2.1 崖口村的地理、人口与资源15

2.2 崖口村在历史上的建置沿革20

2.3 村庄的经济活动24

2.4 大队与村庄的分化31

3. 村庄内的公社制度37

3.1 1980年:为什么没有分田到户?37

3.2 公社制度的现状:从陆汉满的一天说起44

3.3 大队内部的主要生产活动:水稻种植与管理55

3.3.1 大队对水稻生产的管理55

3.3.2 生产队的生产与管理62

3.4 公社制度的经济基础:资源开发与出租经营73

3.4.1 沙与白泥收入75

3.4.2 来料加工厂及其收入77

3.4.3 土地资源的开始及其租金收入79

3.4.4 政府征地的补偿收入83

3.5 收入分配与福利84

3.5.1 大队一级核算85

3.5.2 生产队二级核算与社员收入98

3.5.3 社员与村民福利102

3.6 公社制度的代价与目标108

4. 公社制度的精神及其政治、道德与环境基础115

4.1 崖口公社制度的精神:“保持弱者,按劳分配”115

4.2.1 内心世界120

4.2 陆汉满的信念和社会理想120

4.2.2 人生经历124

4.2.3 人生信念与社会理想127

4.3 崖口公社精神的道德基础:陆汉满的道德人格与政治权威135

4.3.1 陆汉满的道德人格138

4.3.2 陆汉满的政治权威145

4.4 崖口公社精神的政治基础:党的领导与选举制度155

4.4.1 党支部的领导与党员156

4.4.2 崖口的选举制度与管理委员会的建立164

4.4.3 崖口主导集团对公社精神的态度170

4.5 有利于推行公社精神的环境因素:崖口土地资源的特点与土地权益争议177

5.1 从公社精神到制度安排:公社精神的最有效实现原则与集体经营的均衡规模187

5. 公社精神下的制度安排与制度变迁187

5.2 1980年至1985年:全面坚持集体经营与公社制度面临的市场经济挑战200

5.2.1 在集体生产单位内部引进生产责任制201

5.2.2 集体经营体制面临的市场经济挑战213

5.3 1985年以后的市场化改革:集体经营范围的收缩与出租经营方式的兴起215

5.3.1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与经营方式的变化216

5.3.2 来料加工厂经营体制的演变:从集体承包转为出租经营225

5. 4 市场化改革的底线:稻田必须集体耕作236

6.1 崖口村庄公社的社会功能247

6. 村庄公社的社会功能与未来前景247

6.2 村民中信念的变化251

6.3 干部中集体主义道德意识的弱化255

6.4 陆汉满的希望与忧虑261

7. 信念、效率与社会制度:人本主义的制度经济学263

7.1 崖口现象的一般意义:核心制度与边缘制度之区分265

7.2 制度分析中的人本主义思想传统272

7.2.1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272

7.2.2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276

7.2.3 梁启超和钱穆的史学方法论280

7.3 新制度经济学的局限288

7.4 人本主义制度理论的基本假设:完满人生假设及其心理学基础295

7.4.1 完满人生假设296

7.4.2 完满人生假设的心理学基础:马斯洛的人本心理学303

7.4.3 完满人生假设与人的理性行为之关系308

7. 5 从信念到制度:社会制度的形成机制312

7.5.1 社会主流信念的整合314

7.5.2 从主流信念到社会核心制度的形成319

7.6 制度安排中的制度精神与效率:以1967年崖口大队一次招标活动为例329

7.7 制度变迁338

7.7.1 制度安排的改进339

7.7.2 核心制度的变革342

7.7.3 两种制度变迁的比较343

7.7.4 对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评论345

7.8 人本主义制度理论对传统中国社会的分析:从儒家学说到伦理社会347

8. 结论与讨论356

8.1 关于崖口公社制度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356

8.2 关于经济上低效率的制度安排能够长期存在下来的原因357

8.3 再论经济上低效率的制度安排为什么能够长期生存?358

8.4 关于制度变迁的原因360

8.5 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市场化改革的两种前景361

8.6 关于人的信念与社会制度之间的联系3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