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诉运行机制实证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公诉运行机制实证研究
  • 王昕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978751020249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02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15页
  • 主题词:公诉-司法制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公诉运行机制实证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1

序二1

第一章 导论1

1.1 研究的缘起与意义1

1.1.1 研究的缘起1

1.1.2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6

1.2 当前研究成果综述9

1.2.1 当前研究的主要成果9

1.2.2 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10

1.2.3 取得的研究成果及不足12

1.3 研究方法与材料13

1.3.1 研究方法13

1.3.2 研究材料17

1.4 文章结构与相关说明19

1.4.1 文章结构19

1.4.2 相关说明21

第二章 公诉案件的受理与分配27

导语:考察案件受理与分配的意义27

2.1 案件的受理29

2.1.1 案件受理启动的前提:确定管辖29

2.1.2 案件受理在制度性规定上的历史沿革32

2.1.3 案件受理的实践操作35

2.1.4 案件受理阶段的检警关系37

2.2 案件的分配41

2.2.1 案件分配模式的历史变迁:一种随机性分配机制的确立和完善41

2.2.2 案件随机分配机制的实践操作44

2.2.3 案件被分配后的再次调整:报送与交办47

2.2.4 案件分配中的权力因素51

2.3 小结:审查起诉制度规范化运作的发萌52

第三章 审查起诉中的阅卷56

导语:考察审查起诉阶段阅卷行为的制度意义56

3.1 检察官如何阅卷——从制度变迁到实践运作的全景展示58

3.1.1 审查起诉阶段阅卷工作的制度变迁58

3.1.2 阅卷行为:从简单到复杂,从散乱到规范62

3.1.3 阅卷中心:全面审查,排除疑点69

3.1.4 阅卷的时间成本:从访谈得出的结论74

3.2 阅卷方式下的审查起诉制度目标实现状况74

3.2.1 从打击犯罪角度的分析与评价75

3.2.2 从人权保障角度的分析和评价76

3.3 冲突与妥协:以律师阅卷制度改革为视角的考察78

3.3.1 立法层面的冲突与妥协79

3.3.2 实务运作的无奈与困境82

3.4 阅卷制度可能的改革路径85

3.4.1 检察官对案卷材料的形成过程会予以规范85

3.4.2 从侦查模式的改变促进案卷形成制度的优化87

第四章 审查起诉阶段的讯问89

导语:审查起诉阶段讯问程序的制度意义89

4.1 讯问程序的制度性规定90

4.2 审查起诉阶段讯问活动的全景展示91

4.2.1 讯问前的准备91

4.2.2 讯问内容:对案件事实的进一步厘清94

4.2.3 讯问次数与时间99

4.2.4 如何对待讯问(笔录)——以嫌疑人翻供为中心的考察102

4.3 小结:案件事实的抽象与检察官内心确信的形成106

第五章 审查起诉中的案件讨论107

导语:作为一种常态的案件集体讨论决策模式107

5.1 案件讨论制度沿革109

5.2 实践中的案件讨论方式113

5.2.1 主诉检察案件讨论模式——以主诉检察官案件讨论制度为标本的实证分析114

5.2.2 检委会案件讨论模式129

5.3 小结:对案件讨论制度的正当性反思147

5.3.1 现实需要的应然选择148

5.3.2 案件处理责任的分担机制149

5.3.3 对检察官行为的控制机制150

第六章 审查起诉运作的期限151

导语:效率、权利与审查起诉期限151

6.1 法律变迁三十年之比较分析:审查起诉期限的法定化、制度化历程153

6.1.1 期限观念的初步建立:1979年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153

6.1.2 制度的发展与完善:1996年刑事诉讼法对1979年刑事诉讼法的继承与发展153

6.1.3 效率提高与权利保护的初步完善:1979年刑事诉讼法与1996年刑事诉讼法之比较分析154

6.1.4 效率低下与权利保护的匮乏:域内外法律之横向比较分析155

6.2 实然对应然的偏移和背离:三十年来我国审查起诉期限实际运作之概况156

6.2.1 波浪式的趋势变化:各时期审查起诉案件花费时间的实证调查156

6.2.2 期限变化趋势的背后:应然对实然的反馈、修正及程序改革与权利保护157

6.3 审查起诉制度运作的时间耗费构成:历时性纬度的考察158

6.3.1 “分段式”的考察:审查起诉运作期限的具体耗费状况158

6.3.2 分析与评价:合理与不合理的两端160

6.4 审查起诉期限制度的完善:制度与理念的双重完善165

6.4.1 “比例性原则”观念与制度的确立:充分保护起诉期间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165

6.4.2 羁押期限的独立:树立程序公正理念166

6.4.3 完善程序,严格控制审查期限的延长166

6.4.4 试行侦诉联动机制,缩短审查起诉期间167

6.4.5 优化内部办理制度与程序,提高办案效率168

第七章 审查起诉中的起诉决定172

导语:起诉标准(条件)、起诉决定与犯罪嫌疑人的权利172

7.1 对审查起诉的总体情况:一个历史性的考察174

7.2 实践中的起诉条件与起诉决定178

7.2.1 从起诉条件“证据要件”角度的考察178

7.2.2 从起诉条件“必要性要件”角度的考察183

7.3 起诉标准的考察:撤回起诉的角度186

7.3.1 刑事案件撤回起诉的基本情况187

7.3.2 撤回起诉后的处理情况199

7.3.3 检察机关撤回起诉在实践中的缺陷200

7.4 总结:基于起诉法定条件的制度意义的评述203

7.4.1 实践标准的形成:司法场域内外的双重解释204

7.4.2 实践标准的形成:应对多因素影响的简化策略213

7.5 小结:实践起诉法定标准偏离的“现代性”原因215

第八章 审查起诉的不起诉决定219

导语:问题的引出219

8.1 不起诉制度的整体考察221

8.1.1 不起诉制度的历史考察221

8.1.2 不起诉案件的整体考察225

8.1.3 审查起诉阶段侦查机关撤回案件的实证考察226

8.2 宽严相济政策视野下的酌定不起诉:以裁量权为核心的考察227

8.2.1 酌定不起诉在司法实践中的现状231

8.2.2 将隐性不起诉纳入视角的起诉裁量权行使实况233

8.2.3 酌定不起诉在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36

8.2.4 酌定不起诉实践状况的形成:基于历史和现状的解释242

8.2.5 完善制度、科学行使起诉裁量权的建议247

8.3 不起诉制度制约机制254

8.3.1 我国不起诉权制约机制的现状255

8.3.2 我国不起诉权制约机制存在的问题257

8.3.3 我国不起诉权制约机制的完善268

第九章 结语276

9.1 当下审查起诉制度理性与不理性因素并存的实际状况278

9.2 中国审查起诉制度的未来:在“整合”与“立法”之间283

主要参考文献291

校园乌托邦之梦(代后记)2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