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 第3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叶再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华文出版社
- ISBN:750751098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257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12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 第3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抗日高潮兴起,抗日出版物奔腾而出1
第一节 全民奋起,救国组织遍及全国 长城内外,守军官兵奋起抵抗1
第十一篇 处处为营 全面抗战(1937年7月—1945年8月)1
一 抗日义军浴血白山黑水2
二 国共联手,地下斗日寇——黑龙江民报事件4
文中插图6
图11-1 黑龙江民报事件死难烈士6
一 拔地而起的青年学生的抗日报刊8
第二节 人民怒吼,抗日报刊风起云涌8
二 爱国社团抗日报刊遍天下11
第三节 代表性的出版机构和报刊14
一 救亡情报14
二 救国时报15
三 现世界杂志和上海引擎出版社19
四 三户书社——北平通俗读物编刊社21
第四节 最后一击,促成抗战——西安事变期间的出版活动24
一 背景与经过24
二 时局焦点,出版物应运而生31
西北文化日报、西京民报和文化周报31
救亡线、解放日报、学生呼声及其他32
一本引人注目的读物——《张学良到底是个怎样人?》33
图11-2 《张学良到底是个怎样人》书影34
第一节 抗战炮响,出版形势剧变37
第二章 全面抗战开始,救亡出版物如潮涌37
一 抗日宣传和出版合法化,救亡报刊进一步发展38
二 出版机构和出版物从大城市和沿海城市发展到内地41
三 中共出版物再度公开,并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出版活动42
四 出版物总数增加,规模缩小,条件变差44
第二节 抗战初期的主要救亡报刊45
一 救亡日报45
图11-3 《救亡日报》——国共合办,实际由中共控制46
二 抗战三日刊和全民周刊53
图11-4 《抗战》三日刊 邹韬奋主编53
图11-5 《抵抗》三日刊54
三 译报、立报57
图11-6 《新战线》创刊号62
四 南针、民意、血路、抗到底、新战线及其他62
五 呐喊、战时教育、文化战线、救中国、抗敌报及其他63
图11-7 《呐喊》创刊号和《烽火》杂志64
图11-8 《抗敌报》—中共晋察冀边区机关报66
六 山东抗战日报、长沙抗战日报、前进、新学识、火线下及其他67
图11-9 《抗战日报》(长沙)创刊号 田汉主编68
七 抗敌、抗战画报、大声、中华公论和创导70
第三节 抗战初期的部分抗日书籍71
第四节 日寇南京大屠杀——出版物上的铁证76
图11-10 《南京安全区档案》—日寇南京大屠杀铁证77
第一节 战略内撤,武汉成为第一个战时出版中心78
第三章 盛极一时的战时武汉的出版活动78
第二节 报业汇集,新的舆论中心形成80
新华日报80
一 报业80
图11-11 《新华日报》创刊号81
大公报汉口版和大众报83
图11-12 汉口《大公报》84
图11-13 《武汉日报》国民党中央主办86
武汉日报86
二 通讯社和记者协会88
中央通讯社总社和武汉分社88
华中通讯社、全民通讯社和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89
第三节 出版社云集,抗战初期出版中心形成91
一 战前原有出版机构91
表11-1 抗战初期武汉地区创办和迁入出版社名录93
二 抗战初期新建和迁入的出版社93
表93
三 主要出版社简介95
正中书局、上海杂志公司、独立出版社和中国出版社95
扬子江和海燕出版社、三户图书印刷社、黎明书局97
图11-14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国出版社出版97
第四节 期刊出版盛极一时99
一 期刊的数量和分类99
表11-2 中国国民党主办刊物 1937年7月—1938年10月100
表11-3 中国共产党主办刊物 1937年7月—1938年10月102
表11-4 其他党派主办刊物 1937年7月—1938年10月103
表11-5 军事委员会系统主办刊物 1937年7月—1938年10月104
表11-6 国民政府系统主办刊物 1937年7月—1938年10月104
表11-7 救国会、抗敌后援会等社团主办刊物 1937年7月—1938年10月105
表11-8 一般社团主办刊物 1937年7月—1938年10月107
群众周刊、全民周刊和全民抗战114
二 主要期刊介绍114
图11-15 《全民周刊》与《全民抗战》117
民意周刊和血路周刊119
抗战文艺、国民公论、文艺阵地和抗敌新闻120
图11-16 《抗战文艺》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会刊121
图11-17 《文艺阵地》创刊号 茅盾主编123
战时教育、自由中国、抗到底和今论衡123
第五节 傲睨炮火,书籍丰收125
一 丛书、丛刊出版情况126
二 战时武汉出版的书籍127
表11-9 抗战时期武汉出版的书目129
第四章 空前繁荣的战时文化城——桂林137
第一节 政治环境宽松、人才荟萃,出版力量大增137
一 中共与新桂系的结合137
二 中共的“八办”与新桂系的广西建设研究会139
广西建设研究会主要出版物141
广西建设研究会的进步作用144
三 鳞次栉比的出版社145
表11-10 中共领导和影响的出版机构147
出版社、书店一览147
表11-12 政府行政部门所办出版机构149
表11-11 国民党包括新桂系所办出版机构149
表11-13 社团和文化人所办出版机构150
文化供应社、民团周刊社和建设书店157
四 主要出版社简介157
三户图书社、前导书局和文光书店164
青年书店、广西省政府编译委员会、新光书店、国防书店和铭真出版社166
中国文化服务社广西分社和华华书店168
图11-18 《战时中国报业》书影168
第二节 没有中央日报省份的报业170
一 过去全省七张报,战时多得够你瞧170
表11-14 抗战前广西省报纸统计170
表11-15 抗战前报业最发达和最不发达省份比较170
广西日报和广西日报昭平版173
二 主要新闻业简介173
柳州日报和国际新闻社176
三 关于范长江186
第三节 遍地香,期刊争艳187
一 期刊发展的历程187
图11-19 《野草》创刊号 夏衍秦似等主编188
二 主要期刊鸟瞰190
第四节 名城图书,满目琳琅205
一 数量、发展过程和特点206
图11-20 《桂林图书各年出版分配图》210
二 繁荣的文艺市场211
第五节 广西学生军出版概况216
表11-16 广西学生军所办报刊一览217
第五章 以长沙为中心的战时湖南的出版活动222
一 中央日报—湖南中央日报223
第一节 深入城市和农村的各派报纸223
二 湖南大公报和国民日报226
三 力报及中国晨报229
图11-21 《力报》副刊230
四 观察日报、大众报232
图11-22 《观察日报》233
五 抗战日报和开明日报234
六 大刚报236
图11-23 《大刚报》及敌后航空版236
七 正中日报、大华晚报和新潮日报238
八 中兴日报、湖南通俗日报、全民日报和市民日报240
图11-24 《全民日报》报头241
九 九战区阵中日报及其他军报242
第二节 湖南各地的出版机构242
一 战时的出版中心地——长沙、衡阳、邵阳、常德和沅陵243
二 出版和印刷机构246
第三节 关于期刊出版248
表11-17 抗日战争时期湖南出版图书要目251
第四节 战时图书要目251
第六章 广州出版业的短暂繁荣和奋战中的粤省各地出版活动260
第一节 不倦的斗争——繁荣、衰落、再繁荣260
第二节 坚守在南国大地上的出版机构262
一 广州地区263
二 韶关、曲江地区265
三 粤东和南路269
第三节 战斗中的报纸270
一 广州中山日报、救亡日报271
二 大光报274
三 七十二行商报、越华、国华、建国及其他276
四 时报、北江日报和晨报277
五 合浦日报、粤南日报、灵山日报及其他279
六 南路日报、雷州民国日报、龙川日报和博罗日报280
第四节 战斗中的期刊281
一 国民党党政军所办刊物282
图11-25 《新军》 钟天心主编283
二 中共所办刊物286
三 民主党派、社团和个人所办刊物287
图11-26 《华侨战线》—华侨创办的救亡刊物288
图11-27 《抗战农村》创刊号289
四 大专院校、学术机关所办刊物289
五 学生办、学校办刊物及其他291
第五节 繁荣的书籍市场292
一 出书总数和主要书目292
二 分类与剖析308
表11-18 战时广东出书分类308
第七章 重庆——中国战时的出版中心310
第一节 出版业向战时陪都集中,出版中心逐步形成310
表11-19 重庆出版社、书店资金分类1942年5月312
表11-20 重庆市书店(包括出版社)资金统计314
表11-21 成都市书店资金统计 1942年10月316
第二节 从联合版到两军对峙 ——艰苦奋斗中的重庆报业317
图11-28 《重庆各报联合版》创刊号318
一 五三、五四大轰炸与重庆各报联合版318
二 新华日报321
三 新蜀报331
四 时事新报、国民公报333
五 商务日报、嘉陵江日报和西南日报336
第三节 云集重庆,各显神通——众多的出版机构337
一 国民党官办机构338
正中书局、独立出版社和中国文化服务社338
表11-22 抗战时期正中书局出版图书分类统计338
青年书店、拔提书店、国民出版社和军学编译社339
国立编译馆341
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和中宣部文化运动委员会348
二 中共及其领导的出版机构349
生活、读书、新知、新华日报图书课及中国出版社349
国讯书店、峨嵋出版社、文林出版社及立信会计图书社350
三 上海迁渝民营企业351
商务、中华、世界及大东书局351
开明书店、上海龙门联合书局、教育书店及上海印刷有限公司353
四 各地迁重庆出版机构354
文通书局、通俗读物编刊社、华中图书公司、群益出版社及其他354
国际文化服务社、五十年代出版社、新出版业联合总处及其他355
一 前途、政论、时事类编、国讯、中苏文化、民意及其他357
第四节 短兵突击,抗日建国——战时陪都的杂志业357
二 群众、文摘、全民抗战、中央周刊、科学、中山半月刊、时与潮及其他359
三 新经济、反攻、中国导报、中国半月刊、读书月报、妇女生活、理论与现实及其他361
图11-29 《读书月报》创刊号362
图11-30 《理论与现实》创刊号363
四 战时民众、七月、战时青年、中国青年、读书通讯及其他363
五 教育与职业、志林、文化批判、文艺阵地、文史杂志、中国劳动及其他364
图11-31 《志林》创刊号 东北大学校刊365
六 新评论、新认识、新建筑、文化先锋、现代史学及其他367
七 新中华、现代妇女、东方杂志、中原、文汇周报、戏剧时代及其他368
八 宪政、民宪、中学生、社会卫生、中华农学会报、中华自然科学社社闻及其他370
九 中华法学杂志、中华文化研究汇刊、中华英语、希望、中华论坛、再生及其他371
图11-32 《中国文化研究汇刊》创刊号372
十 良友画报、文学新报、文学修养、民主政治及其他373
第五节 品种齐全,政治性读物突出——战时重庆的书籍出版374
一 战时全国图书出版的形势和分析374
正中书局书目376
(一)国民党官办机构376
二 战时重庆各派政治力量、社团出版的主要书目376
国民图书出版社(又名国民出版社)书目383
中国文化服务社书目385
独立出版社书目386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书目388
拔提书店书目388
青年书店书目388
中央政治学校研究部书目389
生活书店书目390
(二)中共领导的出版社及其他化名出版机构390
全国慰劳总会与三青团书目390
中央周刊社书目390
中国编辑出版社书目390
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和政治部第三厅书目390
读书出版社(读书生活出版社)书目395
新知书店书目397
新华日报社书目398
国讯书店书目399
峨嵋出版社书目400
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书目401
文林出版社及其他书目403
(三)民办书局404
商务印书馆书目404
中华书局书目407
世界书局、大东书局、黄河书店书目414
五十年代出版社书目415
南方印书馆书目415
东方书社书目415
文通书局、群益出版社书目416
新民报社书目416
开明书店、文风书局及其他出版社书目417
一 出版呈现政治性特点,宣传主义方面的两军对垒420
第六节 战时重庆出版业之特点420
《中国之命运》的出版及环绕其出版而展开的斗争422
二 出版业的支柱:高昂的民心和奋发向上的社会风气425
表11-23 重庆市书刊印刷价目表 民国卅一年六月427
表11-24 上海地区工价及纸张价格 1937年7月-1941年7月429
三 查禁与反查禁斗争,制约了出版业的进一步发展430
第七节 关于出版物审查430
一 出版审查沿革431
二 出版审查的基本目的和意图435
三 查禁的方式和方法438
四 查禁书刊的数量和内容447
五 人民的抗议斗争450
第八章 骤然兴起的昆明出版业455
第一节 抗战促进了昆明出版业的发展455
一 主要的出版社、书店457
二 北门出版社与李公朴462
三 印刷业的兴起465
第二节 兴盛的战时报业470
一 云南民国日报、云南新商报、云南日报和朝报470
图11-33 《云南日报》471
二 益世报、中央日报昆明版、侨光报、曙光日报、滇西日报及其他473
图11-34 《曙光日报》中共个旧地下党创办474
三 滇东日报、扫荡报昆明版、云南日报昭通版、观察报、中央晚报及其他476
一 图书季刊、同济医学、云南建设、南方及教育与科学478
第三节 西南古城,期刊争艳478
二 歼倭冲锋、西南周刊、新动向、战时知识和西南边疆482
图11-35 《南方》—中共云南地下党党刊482
三 文化岗位、今日评论、青年公论、战国策、建国学术及其他486
四 国文月刊、笕桥月刊、诗与散文、当代评论和边疆人文489
五 文林、伊斯兰学报、自由论坛、医学常识、枫林文艺493
六 战斗月报、社会周刊、民主周刊、海鸥周刊及其他494
图11-36 《民主周刊》创刊号—民主同盟昆明支部机关报497
表11-25 战时云南书籍出版一览499
第四节 战时文化重镇书籍出版忙 附战时云南书籍出版一览499
第一节 “孤岛”不孤,上海爱国出版工作者坚持着特殊的战斗513
第一章 上海“孤岛”时期的出版斗争513
第十二篇 敌后、接敌区和边远省区(1937年7月—1945年8月)513
第二节 转变形式,继续战斗,新闻战线烽烟弥漫516
一 译报和每日译报517
图12-1 《译报》创刊号518
图12-2 《每日译报》报头520
二 文汇报与未问世的辰报521
图12-3 《论持久战》毛泽东著521
三 中美日报和挂上洋照牌的新闻报、申报527
四 导报和神州日报531
图12-4 《导报》揭露汪精卫卖国罪行532
五 大晚报、大美晚报和大美报534
六 华美晚报及其晨刊——华美晨报540
七 正言报542
八 华报、大英夜报及其他547
九 外文报:大陆报、大美晚报、密勒氏评论报及其他549
十 通讯社和广播电台551
十一 汉奸报纸553
第三节 冲破沉寂,登高疾呼,爱国刊物,遍及大地554
一 “孤岛”时期555
译报周刊、上海周报和华美周刊555
图12-5 《上海周报》556
文献、学习、上海妇女、劳动、联声月刊和求知文丛557
真理、海沫、大陆、职业生活及其他558
图12-6 《党的生活》中共江苏省委机关刊(油印)559
文化战线、青年生活、哲学评论、国民周刊及其他560
集纳、上海人、杂志、人世间、译丛、女星等561
文艺、文艺新潮、剧场艺术、鲁迅风、西风及其他563
红茶、涛声、西风副刊、良友画报、文学集林及其他564
宇宙风、宇宙风乙刊、戏剧杂志、奔流新集及其他565
时代、苏联文艺和万象567
二 日占租界后的刊物567
图12-7 《时代》—苏联协助中共办的周刊568
古今、风雨谈、手工业、紫罗兰570
春秋月报、天下文章、国际知识、工程界572
第四节 闪耀着人类智慧的著作——西行漫记、鲁迅全集和资本论全译本的诞生573
一 西行漫记573
图12-8 《西行漫记》按英文原本中译的最早版本574
二 鲁迅全集579
图12-9 《鲁迅全集》20卷本 复社出版580
三 《资本论》全译本588
图12-10 《资本论》第1卷第1分册589
一 孤岛的特殊条件与众多的出版机构592
第五节 顶逆流,克险境,孤岛图书通全国592
表12-1 上海“孤岛”时期出版机构一览594
表12-2 上海“孤岛”时期出版的主要书目一览597
二 繁荣的图书市场,丰富多彩的出版物 附主要书目一览597
图12-13 《西行漫画》黄镇作613
图12-14 《西行访问记》 斯诺夫人著613
图12-11 《毛泽东访问记》史诺笔录613
图12-12 《新哲学—唯物论》苏哥列夫著 瞿秋白译613
三 关于丛书、丛刊、文库的出版614
第六节 卑鄙的迫害,压制不了爱国新闻出版工作者的斗志616
一 无耻施压,妄图租界当局勒令报刊停刊617
二 恐吓、诱买和袭击617
三 绑架、逮捕619
图12-15 《申报》被掷弹后铁门紧锁619
四 暗杀、“失踪”和通缉620
五 驱逐和劫夺622
六 面对枪口,爱国新闻工作者的回答——志士朱惺公和他的绝笔书623
图12-17 无畏的报人!无畏的人民!人民吊唁烈士628
图12-16 爱国报人朱惺公遇害628
第七节 在日军的枪口下,抢救珍贵古籍629
一 秘密搜购沦陷区古籍,偷运至内地629
二 北平图书馆珍本秘密运美保存635
第八节 支援新四军,孤岛出版界与敌后根据地息息相通639
一 输送大批作家、出版人才,和熟练的排印技工639
二 输送书刊,提供印刷设备和物资以及敌伪刊报、信息640
三 帮助建设出版社、书店和创办报刊642
四 新四军也支援了“孤岛”出版业643
第二章 接敌区、边远省区的出版活动644
第一节 西安地区的出版活动645
一 战时西安的报刊645
西京日报、解放日报、秦风工商日报联合版和西安晚报645
老百姓报、民众导报、抗日先锋、救亡周刊、西北及其他646
西北论衡、西北文化、西北文艺、陕政及其他648
图12-18 《左派幼稚病》西安先锋社刊行649
二 书局、书店——正中书局、生活书店、经世书店等649
一 浙江战时出版机构650
胜利出版社、国民出版社,天行社及其他650
第二节 战时浙江以金华为中心的接敌区抗日出版活动650
党军出版社、大公出版社、民族出版社及其他651
七十六家出书单位一览652
九十二家出版社和出书单位分布654
战时书店 附浙江战时敌后书店统计表654
表12-3 浙江战时敌后书店统计 1938-1945年7月654
表12-4 战时浙江省主要图书目录和概况655
二 战时图书出版统计和主要书目655
三 活跃的战时浙江新闻业663
东南日报、浙西导报和民族日报663
浙江日报、民生日报和抗日报665
天良报、正报、绍兴民国日报、诸暨报及递步通讯处666
四 战时期刊出版统计及主要刊物简介 附战时浙江期刊分年和分类统计667
表12-5 战时浙江省期刊分类统计 1939年12月668
表12-6 战时浙江省期刊分类统计 1945年7月668
战时生活、老百姓、浙江潮和游击669
新中国——抗建论坛、青年团结、浙江妇女和动员671
东南战线、刀与笔、一条心、抗战建设及其他672
第三节 江苏敌后的游击报刊674
一 现代文化出版社和现代中国、现代江南的出版674
二 无处不在的《星火》以及火花、火线下,袭击和民锋675
三 新通报、消息、实话报,生路和其他676
四 直逼日伪重镇上海的蓝色《汇报》和浦东导报677
第四节 接敌区安徽立煌出版中心的战地出版活动678
一 立煌战地出版中心的形成和发展679
表12-7 战时安徽主要日报一览680
二 出版游击战与报纸一览680
图12-19 立煌战地的《大别山画报》和《皖东北日报》682
三 战时期刊和书籍的出版 附战时安徽主要期刊一览和主要书籍一览683
表12-8 战时安徽主要期刊一览683
表12-9 战时安徽主要书籍一览684
第五节 战时崛起的东南各省出版中心——福建永安的新闻出版业686
一 惊人增加中的战时报纸和通讯社——附战时报纸一览686
福建民报及中央日报永安版和福建版688
二 主要报纸介绍688
建设导报、民主报和东南日报南平版689
三 战时永安的出版社和印刷机构 附出版社和印刷机构一览691
改进出版社692
四 主要出版社介绍692
东南出版社693
五 琳琅满目的杂志和书籍694
(一)主要的期刊694
(二)在永安出版的部分书籍699
第六节 江西吉安、泰和、湖北恩施的战时出版活动702
一 奋斗中的战时江西报刊业702
二 湖北恩施的战时新闻出版活动704
(一)坚持抗战中的战时报业704
武汉日报、大同日报和新湖北日报704
阵中日报、襄樊日报、中央社恩施分社及其他706
(二)战斗在恩施的出版业706
(三)在恩施出版的刊物707
第七节 坚持在河南、山东、山西大地上的战地宣传战708
河南民国日报、河南民报、阵中日报及其他709
(一)主要的报纸709
一 战斗在中原大地上709
二 在艰难战斗中的山东战时出版业710
广泛的游击报纸710
(二)通讯社710
新山东报、动员日报、阵中日报、抗战日报及其他711
(一)战斗在山区的报业711
山东公报、山东民国日报和正报711
(二)主要的出版机构712
(三)关于期刊的出版713
三 活跃在山岭间的山西战地报刊和通讯社715
(一)主要的游击报刊715
北原战报、战地通讯、翼城民报和西北战线716
晋西北报、老百姓周报、战地动员、敌区烽火报及其他716
第八节 抗战促进了甘肃的新闻出版业718
(二)山西民族革命通讯社718
新陇东日报、河西日报及中心报719
甘肃民国日报、西北日报及西北日报平凉版719
一 主要的报纸719
抗敌、抗战、回声、现代评论和妇女旬刊720
二 期刊创刊数量和主要的期刊720
西北青年、回教青年、甘肃合作、苦干、老百姓和政论721
党务月刊、党的生活、甘肃青年、甘肃教育及其他723
党言、社政通讯、军党月刊、读书月刊及其他724
三 出版机构和图书出版725
(一)主要的出版机构725
(二)主要的发行机构726
表12-10 抗日战争期间甘肃省出书类别728
(三)图书出版的统计、分类和主要书目728
第九节 战时贵州出版业的大发展730
一 主要的报纸731
贵阳中央日报、晨报、贵州日报和商报731
二 主要的出版机构732
文通书局、贵州文献征辑馆732
大刚报、时事导报、新军日报、新安仁报及其他732
国内各大书局在贵州的分支机构734
主要的民营书店、中共和爱国人士经营的书店735
表12-11 战时贵州历年出书种数738
三 图书出版738
历年出书的统计分析738
主要书目739
四 期刊出版 附主要期刊目录747
第十节 暴起暴落的新疆出版业751
一 新疆日报与马列著作的盛行751
图12-20 《新疆日报》752
二 主要的出版机构及其出版的图书754
反帝战线、新疆青年、新疆妇女和新芒754
三 主要的期刊754
新疆画报、政治生活、回声、教育通讯及其他756
四 发达的印刷制版业756
第十一节 宁夏、青海、西康的战时出版业757
一 战时宁夏的新闻出版业757
宁夏民国日报、宁夏教育、宁夏省政府公报757
二 战时青海的新闻出版业758
青海民国日报、青海日报和新青日报758
三 战时西康的新闻出版业759
西康民国日报、西康新闻和新西康月刊759
扫荡简报、新雅报、宁远报和新康报760
新宁远月刊、草地、会声报、康藏通讯社及其他761
第十二节 绥察蒙藏战时出版活动761
一 战前报业概况761
绥远民国日报、省政府公报、绥远通讯社、归化通讯社及其他761
二 战后报刊的新发展762
民众日报、绥远抗战日报、绥远合作通讯及其他762
绥政旬刊、绥远教育、绥远青年、绥远新生及其他763
察哈尔民国日报、商业日报、涿鹿间日刊、蔚县民报及其他764
四 战时蒙古出版活动——蒙古周刊、抗日先锋等报刊的出版764
三 战时察哈尔的出版活动764
第十三节 东北沦陷区抗日战士的浴血出版活动765
一 东北将士和抗日义勇军的战斗765
五 战时西藏唯一的报刊—西藏新闻765
二 中共地下组织和东北抗日联军的战斗报刊766
满洲通讯、满洲红旗、东北红旗、东北民众报和两条战线766
人民革命报及画刊、列宁旗、战旗、东边道反日报及其他767
第三章 战斗在前线的报刊768
第一节 军报的沿革和特点768
一 前线日报769
第二节 主要报刊和战地出版社769
二 九战区、六战区阵中日报、前卫报和三战区阵中日报—阵中出版社771
三 奋斗日报772
四 前线通讯社、战地图书出版社、战斗日报突击半月刊——浙西突击出版社及其他773
第十三篇 延安、敌后抗日根据地(1937年7月—1945年8月)777
第一章 荒僻山沟的高亢声波——战时延安的出版777
第一节 出版领导机构与政策777
一 中共中央宣传部777
二 中央党报委员会和中央宣传委员会779
三 中央出版局和中央发行部780
五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的出版政策782
四 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及其他782
第二节 新中华报和解放日报785
图13-1 《新中华报》新一号——中共中央机关报786
一 解放、前线、团结、前线画报及其他791
第三节 延安的刊物791
二 中国青年、中国妇女、西北周刊、共产党人和中国工人793
图13-2 《中国妇女》创刊号794
三 中国文化、边区群众报、中国通讯、草叶及其他796
图13-3 毛泽东为《中国工人》撰写的《发刊词》和题词*796)图13-4 《中国文化》创刊号797
第四节 延安出版的书籍798
一 主要书目一览799
二 主要书籍简介808
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808
六大以来、六大以前和两条路线811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812
一 解放社816
第五节 主要的出版机构816
图13-5 解放社出版的图书:《论马恩列斯》和《论民族民主革命》817
二 新华书店818
图13-6 毛泽东为新华书店书写的店名819
图13-7 《论联合政府》毛泽东著 新华书店发行821
三 延安中央印刷厂822
图13-8 延安清凉山中央印刷厂机器房旧址822
图13-9 《解放了的董·吉诃德》828
四 华北书店—韬奋书店、光华书店和马列学院编译部828
五 军委编译处、鲁艺文学院编审委员会西北抗敌书店、大众读物社等830
图13-10 鲁艺木刻工作团刻制的宣传品831
六 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延安自然科学编译社、国家银行印刷所及其他832
第二章 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出版活动834
第一节 活跃在敌后的抗日报纸835
一 胶东大众报835
二 大众日报837
图13-11 《大众日报》创刊号838
三 群众报、渤海日报、鲁中日报、冀鲁日报及其他841
第二节 从小到大的敌后出版机构843
一 胶东联合出版社、山东文化出版社和大众印书馆及其他844
二 山东新华书店、文荣文化供应社及其他846
第三节 揭竿而起的战时期刊848
海涛、大众、抗战生活、灯塔、前哨妇女和政工849
胶东大众、斗争生活、山东文艺、山东文化和中国青年850
山东民主导报、山东画报、农村生活、工作和胶东医刊851
胶东画报、渤海画报、人民报、反扫荡报和党内教育852
爆炸大王、泰山杂志、军政、战士、斗争及其他852
第四节 逐步发展着的图书生产853
一 图书生产的发展模式853
二 胶东大众报以联合出版社名义所出书籍854
三 大众日报社所出书籍855
四 大众印书馆和苏鲁皖印刷局所出书籍855
五 山东新华书店所出书籍857
第三章 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858
第一节 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敌后报业858
一 抗敌报859
二 晋察冀日报863
图13-12 《晋察冀日报》864
关于社长邓拓865
印刷机轻装飞山岭,牛步峰木质轻便铅印机研制成功868
图13-13 劳动英雄牛步峰与他创制的木质轻便印刷机869
编辑实话报,投送敌占区870
图13-14 《实话报》向敌占区喊话871
兼办出版社,出版书刊873
三 子弟兵报、冀中导报874
四 救国报、挺进报、新民主报、战斗报及其他876
五 火焰报、冀晋日报、张垣日报、冀晋群众报及其他879
一 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点滴社、教育阵地社及其他880
第二节 战时出版机构与游击出书880
二 边区文化供应社、冀中新华书店、解放书店及其他882
三 华北联合大学、西北战地服务团、前卫出版社及其他883
图13-15 《日日夜夜》与《洋铁桶的故事》884
四 出书种数、特点和主要书目884
表13-1 晋察冀根据地战时出书情况885
图13-16 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在晋察冀边区出版889
第三节 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的问世889
一 战线、边政导报、新长城、群众杂志及其他892
第四节 在战场上办刊物892
二 熔炉、五十年代、晋察冀杂志、冀中文化及其他893
三 冀中人报、平原文艺、歌与剧、诗与画、诗战线及其他895
图13-17 《歌与剧》创刊号896
第五节 对日寇“扫荡”的嘲笑——晋察冀画报的创办897
图13-18 《晋察冀画报》创刊号898
第四章 晋冀鲁豫敌后根据地902
第一节 战火中的敌后报纸902
一 胜利报、中国人报、大众报和平原日报902
二 新华日报(华北版)903
图13-19 《新华日报》(华北版)904
三 新华日报(太南版)、战斗日报、黄河日报907
四 人民报、冀南日报、太岳日报、晋冀豫日报及其他908
五 冀鲁豫日报、晋豫日报、新华日报(太行版)及其他911
第二节 书刊出版机构和图书出版912
一 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912
图13-20 《战时读本》914
二 华北新华日报社图书编辑部、太南文化教育出版社等915
三 华北书店916
四 华北新华书店、太岳新华书店及其他917
图13-21 伪装本 巧宣传918
第三节 八路军虎口抢救《金藏》920
第四节 反“扫荡”战中的期刊出版921
一 战斗、抗战生活、统战、新民主报921
二 冲锋号、大众力量、中国人、鲁艺校刊及其他923
三 研究资料、工商通讯、司法通讯、新生及其他924
四 工作与学习、新华文摘、平原、新大众及其他925
一 新西北报、抗战日报、晋西大众报(晋绥大众报)926
第五章 晋绥敌后抗日根据地926
第一节 穷山沟照样出报刊926
图13-22 《晋西大众报》创刊号928
二 战地烽火、正义报、牺牲救国及其他929
第二节 战火笼罩下的出版机构及其出版物930
一 晋西北新华书店——晋绥新华书店930
二 吕梁文化教育出版社931
图13-23 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932
第一节 特殊的出版环境和特点933
第六章 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933
第二节 抗战军兴,抗日报刊蜂起935
一 苏北敌后935
大众周刊937
抗敌报、抗敌周报和苏中报937
抗敌杂志和苏北抗敌杂志940
团结报、苏北日报、联抗报和东南晨报942
江淮日报、江淮杂志、江淮文化、老百姓报及其他944
大众科学、新华日报(华中版)、真理、无线电及其他946
图13-24 《真理》中共华东局理论性机关报948
日文反战刊物、儿童生活、盐阜报、江湖日报及其他949
盐阜党刊、大众知识和新知识、新华报及其他950
新时代(日文)、苏北画报、人民报、苏中画报及其他953
二 苏南敌后955
火线报、群众导报、江南半月刊和战斗报955
大众报、民众报、突击报、东进报958
前进报、民众报、苏南报—苏浙日报及其他962
三 苏皖边区敌后963
皖东北日报、人民报和大众文化963
人民通讯、人民画报、大众半月刊、江南党刊965
图13-25 《人民通讯》中共苏皖区委人民报社出版965
四 淮北敌后966
拂晓报966
人民报淮北版、淮流、拂晓每日电讯及其他968
新路东报—淮南日报、淮南大众及其他970
五 淮南970
六 皖中971
大江报971
时事简讯和战斗报972
七 浙东抗日根据地972
新浙东报、解放周报(日文)、东南文化和大众报974
八 鄂豫边区975
小消息、老百姓报、七七报、七七月刊和挺进报975
九 鄂东敌后976
正义报,鄂东报976
十 新四军976
东进报、警钟报、先锋报、先锋杂志976
前哨报、时论丛刊、健康报、军事建设及其他977
第三节 战斗在敌后的出版机构979
一 战地文化服务社、苏北出版社、苏北文化服务社及其他979
二 江南社、大众书店、江淮出版社和茅山印刷所981
图13-26 《科学的历史观》大众书局翻印982
图13-27 《中国史话》江淮出版社翻印984
三 江淮日报印刷厂、盐阜印刷厂、苏北印刷厂、苏中报印刷厂986
四 苏南出版社、淮北教育出版社、四明山芝林造纸厂989
五 浙东书局(韬奋书店)、浙东印刷厂及其他990
第四节 战地书香浓991
一 主要书目992
图13-28 《二十二个文件》拂晓出版社出版993
图13-29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华东新华书店出版995
图13-30 《卡尔·马克斯》苏南出版社出版996
二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出版问题999
第一节 边游击边出报1000
第七章 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游击区1000
抗日新闻、南路堡垒、新文昌报及其他1001
一 琼崖敌后根据地1001
大家团结、新百姓报、东江民报和前进报1002
二 东江敌后1002
抗日杂志、龙川日报1004
正义报1005
第二节 出版机构及其出版物1005
一 前进出版社1005
三 珠江地区敌后1005
二 东江纵队政治部、军政干校,琼崖独立纵队政训处及其他1006
小引1007
第十四篇 伪组织1007
第一章 伪满洲国统治区的新闻出版活动1008
第一节 日侵占东北前畸形的新闻出版情况1009
一 畸形的新闻业1010
二 逆境中的期刊1013
三 特殊环境下的图书生产 附“九·一八”事变前辽宁地区志书类书目1014
第二节 恶毒的两手策略:禁报、焚书、镇压、封禁和宣抚1019
第三节 思想文化统制中心——情报处(弘报处)1021
伪满洲国通讯社1023
一 通讯社、广播电台1023
第四节 “官制文化”下的新闻出版1023
新京通信社、新京放送局和满洲电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1025
二 新闻业——从弘报协会到康德新闻社、满洲日日新闻社和满洲新闻社1026
三 “官制统治”下的出版业1028
图书株式会社、书籍配给株式会社和出版协会1028
安东诚文信书局、东北丛书刊行社1029
满铁社员会出版部、满洲日日新闻社出版部及其他1031
四 印刷业1032
作新印刷局、兴亚印刷株式会社和新大陆印刷株式会社1032
商务印书馆奉天分馆、萃文斋、中华书局奉天分局1034
五 发行业1034
绿野书店、大连大阪屋号书店及其他1035
第五节 主要出版物介绍1036
一 报纸1036
东三省公报、东三省民报和盛京时报1036
大同报、泰东日报、满洲报和民声晚报1038
大新京日报、满洲新闻、新京日日新闻、满洲日日新闻1041
伪“满洲国”政府公报,热河新报和热河日日新闻1043
满洲日报(英文)、满鲜日报及其他1045
满洲评论1048
二 期刊1048
新青年、凤凰、文选及其他1051
(一)辽海丛书、清朝实录等文史资料的编纂1053
三 图书1053
(二)文学和志书类书目1056
(三)日文图书目录一览1058
第二章 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及其出版活动1061
第一节 蒙疆联合委员会和蒙疆新闻社1061
第二节 蒙疆新闻社的出版活动1062
蒙疆新报、蒙疆新闻和蒙古新闻1062
第一节 伪宣传主管机构和出版统制法规1063
第三章 “维新政府”期间的出版活动1063
表14-1 “维新”政府统治时期江苏的报纸1064
第二节 报刊出版统计1064
政府公报、市政公报、新东亚、扬子江及其他1065
第三节 主要书刊和纸张、销售统制1065
纸张和销售1066
教科书1066
第四章 汪伪统治区的新闻出版活动1067
第一节 抓出版,造舆论,欺骗世界1068
一 汪伪中央宣传部1069
第二节 汪伪的出版系统1069
二 中央报业经理处1070
三 中央书报发行所1072
四 中国文化总会和文化出版界联谊会1073
第三节 汪伪的出版统制政策1074
一 经济上的统制——用纸上的“免费发给”,“付价领用”和“市场购买”1075
二 法律上的统制,扼杀正常的出版活动1076
公布伪出版法,推行“党治”,实行“警察统治”1077
对伪《出版法》的剖析和批判1078
颁布法令,实行新闻检查1080
实行战时体制,野蛮统治,推行“一地一报,一事一刊”政策1081
三 在出版活动上的严密统制1082
新闻业概况与报纸数量1084
第四节 汪伪统治区的出版物1084
一 关于报纸的出版1084
表14-2 汪伪统治区报纸概况 截至1944年2月1085
关于直属报社1094
二 关于杂志的出版、统计与分类 附汪伪统治区杂志分类表1095
表14-3 汪伪统治区杂志分类 截至1943年11月10日1096
政治类杂志一览1098
三 报刊的布局及其主要报刊1101
第一南京区1101
南京新报、民国日报、中报和扬州新报1101
中央导报、新东方、日本评论、大亚洲主义与东亚联盟1102
第二上海区1103
新申报、大陆新报、中华日报和国民新报1103
申报、新闻报及平报1104
政治月刊、中央月刊、中国经济评论、小主人1104
第三苏州区1105
江苏日报、无锡日报、常熟日报、武进日报及其他1105
苏北日报、淮扬、新兴日报、高邮日报、宝应日报及其他1106
潮声月刊和浙东文化月刊1106
第五苏北区1106
浙江日报、嘉兴新报、海宁新报、绍兴日报、时事公报及其他1106
第四杭州区1106
第六武汉区1107
广州方面1107
中山日报、广东迅报、民声日报、东亚联盟月刊及其他1107
武汉报、大楚报、江西日报、三民月刊及其他1107
福建方面1108
华南日报、全闽日报1108
香港方面1108
南华日报、国际文化译辑1108
四 关于书籍的出版1108
(一)书籍出版概况和怪现象1108
(二)图书出版举例1111
第五章 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的出版活动1114
第一节 在侵华日军领导控制下的出版1115
一 北平报纸1116
新民报、晨报和实报1116
第二节 关于报纸的出版1116
全民报、新北平报、时言报、华北新报和民众报1117
二 天津报纸1118
庸报、东亚晨报、天声报、新天津报1118
三 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报纸1120
河北日报、冀东日报、正报1120
山东、威海卫、青岛新民报,大青岛报,鲁东日报,东海自治新民报1120
山西新民报、晋南晨报1121
新河南日报、新声报1121
四 日、英、德、俄、法文报1122
日文东亚新报,天津、山东、石门、河南、山西东亚新报,青岛兴亚新报1122
英文北京时事日报、山东日报和德文日报1123
法文法兰西新闻和俄文兴亚新报、亚细亚报1123
第三节 关于杂志的出版1124
一 华北沦陷区杂志的特点和概貌1124
表14-4 华北日伪统治区杂志分布1125
二 华北杂志的数量、集中地和类别1125
三 主要杂志一览1127
四 关于发行机构—华北文化书局1131
第十五篇 海外1135
第一章 海外较量的主战场——香港的出版活动1135
第一节 抗日战争期间,香港出版形势的演变1137
一 内地出版机构迁港引发的两次出版高潮1137
二 太平洋战争突发,新闻出版业衰落1140
第二节 港根鸟瞰1143
一 香港本地出版的报纸1143
循环日报、华字日报、华侨日报1143
工商日报、星岛日报和南强日报1143
二 国民党主办和受其影响的报纸1144
国民日报、大公报、立报和中央社香港分社1144
三 共产党办及受其影响的报纸1145
华商报和光明报1145
四 汪伪办及受其影响的报纸1149
南华日报、自由日报、天演日报、新晚报和中央电讯社香港分社1149
六 日本人办的报纸1150
香港星报、国家社会报1150
香港日报,同盟社香港分社、澳门西南日报1150
五 一般社团主办的报纸1150
七 战火中诞生的报纸1151
战时快报、大众日报、香港新报1151
一 东方杂志、教育杂志、儿童世界、少年杂志、健与力、健与美1152
二 良友、大风、国际周报、时代批评、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及其他1152
第三节 抗战时期的香港期刊1152
三 民锋、大时代、文艺阵地、笔谈、时代文学、星岛周报、今日中国及其他1154
图15-1 《星岛周报》创刊号 胡文虎主办1155
四 大众生活、青年知识、世界知识、新东亚、人间及其他1156
图15-2 《大众生活》新一号复刊香港1157
图15-3 《青年知识》创刊于香港 张铁生主编1158
图15-4 《世界知识》撤退至香港 继续抗日宣传1161
第四节 主要出版机构及图书生产 附抗战期间香港出书一览1161
第一节 马来亚出版形势1170
第二章 战斗在马来亚的华文报刊1170
第二节 马来亚的主要华文报刊和书局1171
一 新国民日报、南洋商报、星洲日报1171
二 现代日报、总汇报和新加坡上海书局1174
第一节 泰国华文报业1176
泰国华文报业的奋斗概况1176
第三章 抗日战争期间泰国、缅甸的华文报刊1176
中原报、泰华商报和小型地下报1177
觉民日报、仰光日报和中国新报1178
第二节 战时缅甸的华文报刊1178
曼德勒指南——缅京日报、中缅周刊、正谊报及其他1179
第四章 越南、柬埔寨、老挝等地华侨的出版活动1180
第一节 越南华侨的出版活动1180
一 越南日报、全民日报、华侨报和侨众报1180
二 中国日报、民报、中华日报、远东日报和华南日报1182
三 侨声报、华商周报,新东亚报及其他1182
柬埔寨的播音台和新东亚报1183
第二节 柬埔寨和老挝的华文报刊1183
第五章 印尼和菲律宾华侨的出版活动1184
第一节 印尼华文报刊的发展概况和战时的华文报刊1184
一 新报、天声日报、大公商报和泗滨日报1185
二 苏门答腊民报、新中华报、苏岛日报和锡江日报1185
三 解放报、前进报等地下报纸的斗争事迹1186
第二节 战时菲律宾的抗日出版物1186
一 商报、菲岛华工、星闽日报及中共办的建国周报1186
二 地下抗日报纸——华侨导报1187
(一)出版法 民国二十六(1937)年七月八日国民政府修正公布1188
附录1188
一 国民政府有关新闻出版之法规1188
(二)出版法施行细则 民国二十六(1937)年七月二十八日内政部修正公布1195
(三)修正抗战期间图书杂志审标准 民国二十七(1938)年七月二十一日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第86次常务会议通过1199
(四)战时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办法 民国二十七(1938)年七月二十一日国民党第五届中央常委会第86次会议通过。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国民党五届中央常委会第106次会议修正1200
(五)战时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办法① 民国二十九(1940)年九月六日国民政府公布1203
(六)战时出版品审查办法及禁载标准 民国三十三(1944)年六月二十日国民政府公布1205
(七)战时新闻违检惩罚办法 民国二十八(1939)年十二月九日军事委员会指令核准施行1211
(八)战时新闻禁载标准 民国三十二(1943)年十月四日修正,奉军事委员会办(四二)政字第44266号指令核准施行,并报请中央宣传部转奉中常会第243次会议备案1213
(九)战时新闻违检惩罚办法 民国三十二(1943)年十月四日修正,军事委员会办(四二)政字第44266号指令核准施行,并报请中央宣传部转奉中常会243次会议备案1217
(十)修正著作权法 民国三十三(1944)年四月二十七日国民政府修正公布1219
二 备考1223
(一)汪伪政府全国重要都市新闻检查暂行办法 民国二十九(1940)年十月一日行政院第27次会议通过1223
(二)汪伪政府出版法 民国三十(1941)年一月二十四日汪伪国民政府修正公布1226
(三)伪华北临时政府出版法 民国二十七(1938)年七月十五日临时政府临字第95号公布,同日施行1233
(四)伪满洲国出版法 大同元年十月二十四日公布,康德元年三月修正1241
参考文献1249
索引1257
热门推荐
- 3911390.html
- 632515.html
- 3677352.html
- 1796164.html
- 3144942.html
- 2095344.html
- 3744126.html
- 1687875.html
- 1071517.html
- 12274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66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04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39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82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54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59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83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398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783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3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