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类社会协同论 对生态、经济、社会三个系统若干问题的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人类社会协同论 对生态、经济、社会三个系统若干问题的研究
  • 桂慕文编著(安义县农业信息服务站)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10024875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60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8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类社会协同论 对生态、经济、社会三个系统若干问题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人类社会协同论是一门新的交叉科学1

第二节 人类社会协同论溯源2

一、中国古代的协同思想2

二、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的“协同学”5

三、当代中国生态学家马世骏等人的“协同发展论”6

第三节 人类社会协同论的研究内容和特点8

一、人类社会协同论的研究内容8

二、人类社会协同论的特点11

第四节 人类社会协同论的研究方法13

一、系统论和信息论等方法论是人类社会协同论研究的指导方法13

二、总结历史经验,紧密联系现实是人类社会协同论研究的可靠途径14

三、跨越学科的宏观综合分析是人类社会协同论研究的正确方法15

一、人类社会是个开放型的母系统16

第五节 人类社会协同论子系统分类的理论依据16

二、人类社会是有序循环的综合体20

三、子系统稳定和有序的基础是协同作用22

第二章 生态子系统24

第一节 生态子系统的涵义24

第二节 人类25

一、真主造人说25

二、进化论26

三、人的生物属性27

四、人的社会属性29

五、人类在自然界的主体角色33

第三节 生物36

一、植物36

二、动物39

三、微生物42

四、生物在生物圈和人类社会中的作用45

一、空气54

第四节 自然环境54

二、水56

三、土地58

四、阳光61

第五节 人为环境63

一、衣着63

二、食物66

三、住所71

四、行路74

第三章 经济子系统78

第一节 经济子系统的涵义78

第二节 农业78

一、农业的定义和分类78

二、古老不衰的历史79

三、农业的七个特点81

一、工业的定义和分类86

第三节 工业86

二、后来居上的产业87

三、工业的三重性90

第四节 商业93

一、商业的定义和分类93

二、历史阶段的产物95

三、商业的双重性98

第五节 经济管理101

一、经济管理的定义和分类101

二、人类的特有行为102

三、经济管理的两重性103

四、经济管理的杠杆作用103

五、经济管理的两个重要职能105

第四章 社会子系统108

第一节 社会子系统的涵义108

一、家庭的产生和定义109

第二节 家庭109

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110

三、两个文明的体现在家庭111

第三节 伦理112

一、伦理学的定义112

二、伦理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思想行为的规范112

三、伟人风范体现着传统伦理学精华的永恒性115

第四节 宗教119

一、宗教的定义和种类119

二、宗教的产生与发展120

三、宗教是人类的心理需要121

四、宗教对人类社会的两种影响122

第五节 科技124

一、科学和技术的定义124

二、科技史与人类文明史同样久远125

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27

四、科学技术具有双刃性132

第六节 战争133

一、战争的定义和分类133

二、人类的全部历史是一部战争与和平相间史134

三、战争的两重性136

第七节 法138

一、法的定义和分类138

二、法的起源和发展139

三、法的五个特性142

第八节 政府143

一、政府的定义和分类143

二、政府与国家是紧密相联的145

三、我国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146

四、政府的四个特性149

第一节 子系统与子系统的关系152

一、生态与经济152

第五章 不同类型系统之间的关系152

二、生态与社会154

三、经济与社会155

第二节 生态子系统中孙系统之间的关系157

一、人类与生物157

二、人类与自然环境157

三、人类与人为环境158

四、生物与自然环境159

五、生物与人为环境161

六、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163

第三节 经济子系统中孙系统之间的关系165

一、农业与工业165

二、农业与商业168

三、农业与管理170

四、工业与商业171

五、工业与管理173

六、商业与管理174

第四节 社会子系统中孙系统之间的关系176

一、家庭与伦理176

二、家庭与宗教178

三、家庭与科技179

四、家庭与战争182

五、家庭与法185

六、家庭与政府186

七、伦理与宗教189

八、伦理与科技190

九、伦理与战争191

十、伦理与法193

十一、伦理与政府195

十二、宗教与科技197

十三、宗教与战争200

十四、宗教与法202

十五、宗教与政府204

十六、科技与战争206

十七、科技与法207

十八、科技与政府208

十九、战争与法210

二十、战争与政府211

二十一、法与政府212

第六章 子系统无序状态及其对母系统的影响215

第一节 生态失衡及其影响215

一、人口膨胀和素质不高:地球负重215

二、生物多样性锐减:人类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222

三、环境污染:人类的慢性自杀225

四、过度消费和浪费:加速了资源枯竭238

第二节 经济失调及其影响245

一、农业失调:人心不稳245

二、农业萎缩:经济萧条253

三、工业落后:财力外流256

四、工业不顾及环境:虚假文明260

五、抑制商业:产品滞销,生产徘徊263

六、放纵商业:心理失衡,社会动荡265

第三节 社会秩序混乱及其影响269

一、家庭至上的教训和漠视、动摇家庭的危机269

二、道德沦丧就是民族优良传统的衰亡276

三、政教不分和歧视宗教均走了两个极端280

四、滥用科技等于自寻绝路282

五、发动侵略战争是摧毁人类文明的灾难283

六、法制不健全而社会不安宁287

七、政府官员腐败是人类贪婪的坏表率289

第七章 子系统无序的思想根源剖析295

第一节 世界观误导295

一、把人看作是“大自然的主宰”295

二、私有制的膨胀、扩张和理论化298

三、将自然界的“生存竞争”滥用于社会303

四、把人类社会看成是机械和简单的数量305

五、延用过时的观念或照搬异国的经验307

第二节 方法论偏颇309

一、三种一点论309

二、五种悖论312

第三节 管理者失误、无能或素质不高320

一、决策失误320

二、腐败无能324

三、滥用权力327

四、短视功利主义329

五、小农思想330

第八章 人类社会协同论原理334

第一节 子系统同等重要律334

一、三个子系统互相不可代替性334

二、同一子系统中的孙系统的相互不可代替性335

第二节 子系统综合效应律340

一、综合效应律的发现与发展340

二、综合效应律的应用原则344

第三节 系统层级协同作用原理345

一、人类社会的纵向层次345

二、层级的协同作用350

第四节 效益层级服从原理357

一、对三个效益的解释357

二、经济效益是人类生产成果的一种标志358

三、社会效益是检验经济效益是否合理的一种尺度359

四、生态效益是检验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总尺度361

第五节 人类自控律362

一、生物界的他控与自控启迪了人类的自控362

二、逆境下的磨炼和顺境下的深入实际均能促成人类的自控自律365

第六节 协同进化律368

一、动物在继续进化的种种表现369

二、植物在继续进化374

三、微生物也在进化376

二、大协调的最终目的377

第七节 大协调律377

一、大协调的对象和标准377

三、大协调的前提378

第八节 发展的三重性原理379

一、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379

二、发展必须是节制型的381

三、发展应是全面性的384

第九节 多途径排除不协调因素干扰原理387

一、用进步的理论取代落后的理论387

二、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排除不协调因素的干扰389

第十节 三个优先回报律392

一、有益于社会是生产或经营的目的393

二、正常的秩序是社会安定的基础395

三、科学研究不能给自然带来负效应397

第十一节 物质和精神统一原理398

一、脱离本源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399

二、物质和精神的分离是人类的悲哀401

第十二节 地球村原理403

一、宇航事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全球意识403

二、处理好全球意识与现有三个意识的关系405

第十三节 代际协同作用原理408

一、短代际协同关系的浅而易见性和物质性408

二、长代际协同关系的三个特点409

第九章 人类社会有序的协同框架413

第一节 大环境保护是人类协同生存的共同愿望413

一、大环境保护的涵义413

二、大环境保护不受国界限制413

三、只有和平共处才能保护地球416

四、发达国家应当改弦更张419

五、发展中国家应该另辟捷径422

六、反对四个主义(霸权、民族分裂、民族利己、地方保护)424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涵义432

第二节 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432

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433

三、用生态经济观取代单程经济观438

四、保护农业441

五、推广生态农业444

六、建立生态工业新体系452

七、实行文明经商459

八、协调好农工商三大产业的关系464

九、效率加公平,走共同富裕之路470

第三节 新伦理观念是维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崭新观念474

一、新伦理观念的涵义474

二、物质文明是人类的生存基础476

三、现代家庭的三个基本要素: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478

四、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480

第四节 当代协同后代是保护地球的基本方略484

一、树立地球租用观485

二、合理开发利用非再生资源486

三、让可再生资源循环再生488

四、保护生物多样性490

五、建立适度消费制491

六、保护两性比例平衡494

七、关心社会弱势群体495

八、确立正确的生死观497

九、为后代开辟新的生存空间502

第五节 用协同思想支配政府行为509

一、坚定社会主义信念509

二、廉洁奉公,取信于民516

三、克服短视功利主义,提倡长目标功利主义522

四、从历史的教训中总结经验526

五、立法必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533

六、执行好党的特殊政策538

七、宏观调控的重心是抓三个子系统平衡543

参考文献5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