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 森林问题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 森林问题卷
  • 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项目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750383448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57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380页
  • 主题词: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 森林问题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国际森林问题的产生与行动8

一、国际森林问题的产生8

第一篇 全球关注的重大森林问题8

表1.1 历次世界林业大会主题9

第一篇9

第一部分·表9

二、92环发大会后国际森林问题的行动10

表1.2 直接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有关的国际倡议12

三、国际森林问题对中国的影响及分析17

表1.3 国际森林问题在中国的重要性分析20

一、国际森林问题的全球共识26

第二章 国际森林问题的焦点26

二、联合国森林论坛的核心问题29

三、国际森林问题的主要分歧31

四、关于非政府组织的主张32

一、森林可持续经营问题的国际化34

第三章 森林可持续经营问题的国际化及其发展34

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试验和示范区活动35

三、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37

第二部分·图38

第一篇38

图1.1 全球主要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进程分布示意38

一、森林认证的含义40

第四章 森林认证及其影响40

二、森林认证问题的产生与认证体系41

四、认证的成本和效益45

三、认证和自由贸易45

五、森林认证的影响47

一、相关重大国际公约概述51

第五章 重大国际公约中的森林问题51

二、重大国际公约中的森林问题52

第六章 中国履行森林问题相关重大国际公约的情况64

一、《湿地公约》履约65

三、《生物多样性公约》履约68

二、《国际热带木材协定》执行68

四、《防治荒漠化公约》履约70

五、《京都议定书》执行74

六、我国对与林业有关的国际公约和国际森林问题的原则立场75

图2.1 森林生态系统降水调节过程示意81

第二篇81

第七章 森林的生态水文功能81

第二篇 森林功能的再认识81

一、森林的水源涵养作用82

图2.3 林冠穿透水率和截留率与林外降水量关系的一般模式83

图2.2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量和截留率83

表2.1 中国不同气候带森林植被地上部凋落物量和凋落物现存量分布84

第二篇84

图2.4 各种森林林地枯落物现存量和持水率85

表2.2 不同森林土壤孔隙结构的比较86

图2.5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层(0~60厘米)的蓄水量87

二、森林对坡面径流的影响88

三、森林对河川水文的影响90

四、森林对降水的影响94

五、有效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水文功能95

一、土壤侵蚀的成因与我国土壤侵蚀状况98

第八章 森林的防蚀功能与固沙改土作用98

二、森林对土壤侵蚀的防止作用101

表2.3 裸地与林地土壤流失量比较104

表2.4 各类森林植被类型减少土壤流失的作用105

表2.5 土壤流失量及养分流失量对比表105

三、森林防治滑坡和泥石流的功能107

表2.6 几种树木根系抗拉力比较108

图2.6 不同树种抗拉力与根径关系曲线109

四、森林的固沙改土功能111

表2.7 我国北方现代沙漠化(风蚀荒漠化)土地成因113

第九章 森林的防风及小气候调节效应116

一、防风效应116

图2.8 疏透结构118

图2.7 紧密结构118

图2.9 透风结构118

表2.8 我国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资料统计119

表2.9 银杏-杨树混交生态经济型复合林带动力效应120

二、空气温度调节效应121

三、水分效应122

第十章 森林的生物多样性124

一、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特点125

二、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功能130

三、干扰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31

四、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135

表2.10 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状况137

表2.11 最近20年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法规、条例和专门发展计划138

第十一章 森林的固碳功能与全球温暖化140

一、森林的固碳功能与北半球的森林碳汇140

图2.10 全球陆地碳收支的年际变化144

图2.11 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的变化144

二、毁林对森林固碳功能的影响145

表2.12 1981~1990年87个热带国家的森林面积和森林砍伐率146

图2.12 我国20多年来人工林碳储量和单位面积碳密度的变化147

三、中国森林的碳汇功能147

图2.13 我国森林的碳汇和平均碳密度分布148

图2.14 我国20年平均森林碳总量和平均碳密度149

四、CO2减排与中国森林的固碳潜力149

表2.13 中国逐年化石燃料、水泥生产折合的碳量消耗量或生产量150

第十二章 城市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153

一、城市森林对气候的调节作用154

二、城市森林去除空气污染物的作用155

四、减弱和消除噪声的功能158

三、减菌、杀菌作用158

五、建设城市森林体系,发挥生态服务功能159

一、木材的特点与不可替代性161

第十三章 森林的木材生产161

表2.14 木材与常规材料能耗比较162

二、我国木质林产品生产和消费现状164

表2.15 木材的主要消费结构165

表2.16 人造板应用比例169

表2.17 胶合板和单板进出口情况170

表2.18 2000年我国木浆进口情况172

表2.19 2000年我国主要省(自治区、直辖市)木浆进口情况172

表2.20 近年来铜版纸国内生产和进口情况175

表2.21 近年来高强瓦楞纸进出口情况176

第十四章 非木质林产品生产179

一、经济林179

二、花卉193

三、竹藤196

四、林化产品资源200

五、其他林副产品203

一、森林的文化价值206

第十五章 森林的文化和游憩保健功能206

二、森林的游憩功能214

表2.22 太原市和石家庄市居民的出游动机统计218

表2.23 北京市民对各种森林游憩项目的喜好度统计219

三、森林的保健疗养作用220

四、我国森林旅游事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222

表2.24 各采样点空气微生物数量测定结果222

第三篇 我国资源配置中的森林问题229

第十六章 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及森林资源的地位和作用229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及特点229

图3.1 自然资源分类结构230

第三篇230

表3.1 中国自然资源状况231

第三篇231

表3.2 三大林区森林资源分布状况232

二、自然资源的空间格局及其开发利用状况234

图3.2 中国自然资源分布234

表3.3 按草地面积分级统计分布情况239

表3.4 我国东、中、西优势矿产资源统计243

表3.5 中国气候资源综合生产力指数及面积245

表3.6 世界部分国家森林资源主要指标247

三、森林资源在自然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248

表3.7 不同采伐强度对森林小气候的影响250

第十七章 中国森林资源评价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252

一、中国森林资源评价252

表3.8 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森林覆盖率情况255

表3.11 中国森林资源变化(1949~1998)257

表3.10 全国森林资源分布统计257

表3.9 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林覆盖率257

二、我国森林资源未来发展趋势258

图3.3 模型结构259

表3.12 主要变量结果对比260

图3.4 活立木蓄积量变化曲线262

图3.5 森林覆盖率变化曲线262

表3.13 运行结果262

表3.14 增加4500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仿真结果263

表3.16 出材率渐增仿真结果264

表3.17 减少薪柴仿真结果264

表3.15 倍数效应系数渐增仿真结果264

表3.19 增加节约代用能力仿真结果265

表3.18 增加进口仿真结果265

表3.21 如2010年后继续退耕1.2亿亩仿真结果266

表3.20 如不实行退耕还林工程仿真结果266

表3.23 如加大三大工程投资仿真结果267

表3.22 如取消三大工程投资仿真结果267

表3.24 如四项工程全取消仿真结果267

第十八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中森林资源合理配置的有关问题分析与建议270

一、森林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任务、原则和依据270

二、我国森林资源配置的对象、范围272

三、全国森林资源总体配置有关问题分析与建议273

表3.25 各气候带年平均气温及极端低温274

表3.26 我国各地貌类型地区发展森林的土地比例277

表3.27 主要流域水土资源分布278

表3.28 全国人工林各优势树种按龄组划分的面积279

表3.29 分区社会经济条件的梯度280

表3.30 各地区林地利用率对比280

表3.31 各不同类型地区需要的森林面积284

表3.32 全国土地利用平衡规划表287

四、各区域内森林资源合理配置有关问题分析与建议293

图3.6 中国林业发展分区294

表3.33 东北地区主要环境因子统计294

表3.34 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统计295

表3.35 东北地区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统计296

表3.36 三北风沙治理区环境因子统计299

表3.38 三北风沙治理区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统计300

表3.37 三北风沙治理区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300

表3.42 华北及中原地区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统计305

表3.41 华北及中原地区森林资源统计305

表3.40 华北及中原地区各类林地面积统计305

表3.39 华北及中原地区主要环境因子统计值305

表3.44 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统计308

表3.43 南方集体林区主要环境因子统计308

表3.45 南方集体林区几个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统计结果308

表3.46 华南热带地区主要环境因子统计312

表3.48 华南热带地区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统计313

表3.47 华南热带地区森林资源统计313

表3.50 西南高山峡谷地区各类林地面积统计316

表3.49 西南高山峡谷地区主要环境因子统计316

表3.51 西南高山峡谷地区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统计317

表3.52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主要环境因子统计319

表3.54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统计320

表3.53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各类林地面积统计320

表3.55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森林资源统计321

第一部分·表324

森林资源类表324

附表1-1 世界主要国家2000年森林资源状况比较324

附录324

森林资源类图表324

附表1-2 森林资源概况表325

附图1-1 中国森林分布图326

森林资源类图326

第二部分·图326

附图1-2 中国天然林分布图327

附图1-3 中国人工林分布图328

附图1-4 中国林种分布图329

附图1-5 全国林业用地面积330

附图1-6 全国森林面积330

附图1-8 全国活立木总蓄积量331

附图1-7 全国森林蓄积量331

附表2-1 联合国陆地生态系统监测网络(TEMS)中收录的长期生态学研究网络332

生态监测评估类表332

生态监测评估类图表332

附表2-2 联合国陆地生态系统监测网络(TEMS)调查的生态因子334

附表2-3 世界主要国家1996年二氧化碳排放状况比较336

附表2-4 中国参加的与林业有关的多边环境公约一览表337

附表2-5 中国参加的其他多边环境公约一览表338

附表2-6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基本情况统计341

生态监测评估类图344

附图2-1 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分布344

附表3-1 城市森林绿地的功能与需求量345

森林功能类表345

森林功能类图346

附图3-1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346

森林功能类图表346

附图3-2 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产生和反馈347

参考文献3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