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
  • 蓝红星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3338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77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少数民族-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言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意义5

1.3 研究目标7

1.4 研究思路8

1.5 研究内容9

1.5.1 研究的空间范围及概况9

1.5.2 主要内容及框架结构10

1.6 研究方法13

1.6.1 文献检索和阅读13

1.6.2 田野调查13

1.6.3 计量经济学方法14

1.6.4 比较分析方法14

1.7 研究的困难及可能的创新14

1.7.1 研究的困难14

1.7.2 可能的创新15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16

2.1 贫困的一般研究16

2.1.1 贫困概念的演进16

2.1.2 贫困的衡量标准25

2.1.3 中国农村贫困线的确定步骤及方法29

2.1.4 中国农村贫困线的发展历程及展望33

2.2 民族地区的贫困研究37

2.2.1 民族地区的界定37

2.2.2 民族地区的贫困类型38

2.2.3 民族地区的贫困特征39

2.2.4 民族地区贫困的致贫因素40

2.2.5 民族地区反贫困的对策研究41

2.3 小结43

第3章 新时期民族地区贫困的一般考察45

3.1 民族地区贫困的概况45

3.1.1 中国农村的贫困状况45

3.1.2 民族八省区的贫困状况46

3.1.3 民族自治地方的贫困状况49

3.1.4 少数民族扶贫开发重点县的贫困状况50

3.1.5 民族地区的多维贫困(MPI)状况52

3.2 民族地区贫困的特征55

3.2.1 贫困空间分布广泛且特困地区呈集中连片状55

3.2.2 贫困程度深且脱贫人口易返贫57

3.2.3 人口较少民族与特困少数民族高度耦合60

3.2.4 减贫速度下降、剩存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增加61

3.2.5 收入之外的多维贫困现象突出62

3.3 民族地区贫困的致贫因素分析64

3.3.1 外部环境因素64

3.3.2 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水平低69

3.3.3 民族地区农民的人力资本较低75

3.4 小结87

第4章 民族地区贫困的空间集聚89

4.1 我国贫困空间分布的动态演进89

4.1.1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贫困空间分布(1979~1985年)89

4.1.2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的贫困空间分布(1986~1993年)91

4.1.3 扶贫攻坚时期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1994~2000年)97

4.1.4 21世纪初期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2001~2010年)99

4.2 新时期民族地区贫困空间集聚的类型分析104

4.2.1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104

4.2.2 边境贫困带107

4.2.3 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110

4.2.4 牧区——易忽视的贫困空间111

4.3 小结119

第5章 民族地区的慢性贫困问题122

5.1 慢性贫困:一般性研究122

5.1.1 慢性贫困的起源及其发展122

5.1.2 慢性贫困的特征124

5.1.3 慢性贫困的成因126

5.2 贫困代际传递127

5.2.1 慢性贫困与贫困代际传递127

5.2.2 贫困代际传递的路径分析128

5.3 贫困代际传递的实证研究:以四川大小凉山彝区为例135

5.3.1 大小凉山彝区贫困概况135

5.3.2 数据来源与分析136

5.3.3 基于Probit模型的村级贫困决定因素分析141

5.3.4 基于Logistic模型的慢性贫困实证分析145

5.3.5 大小凉山彝区贫困代际传递的解释147

5.4 小结154

第6章 民族地区的妇女贫困问题156

6.1 多维度视角下的民族地区的妇女贫困156

6.1.1 民族地区妇女的收入贫困156

6.1.2 民族地区妇女参与社会发展的能力贫困158

6.1.3 民族地区妇女地位的贫困160

6.1.4 民族地区妇女生存健康的贫困161

6.1.5 主体性缺失下的民族地区妇女贫困162

6.2 民族地区妇女贫困的因素分析164

6.2.1 少数民族地区妇女贫困的制度和背景解释164

6.2.2 政府的反贫困行动对社会性别问题敏感度较低165

6.2.3 政府实施的反贫困项目很难关注到女性的利益和愿望166

6.2.4 针对少数民族妇女的扶贫行动缺乏文化敏感性和适应性166

6.3 性别视角下的民族地区妇女反贫困政策分析168

6.3.1 妇女反贫困行动中的政府角色168

6.3.2 新时期妇女反贫困的主要政策171

6.4 小结175

第7章 民族地区反贫困政策的演变历程及绩效评价176

7.1 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的演变历程176

7.1.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广义扶贫(1949~1977年)177

7.1.2 农村体制改革推动的反贫困阶段(1978~1985年)178

7.1.3 高经济增长下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1986~2008年)179

7.1.4 新贫困标准下的开发式扶贫阶段(2009年至今)181

7.2 中国农村反贫困的主要政策183

7.2.1 组织保障政策184

7.2.2 目标瞄准政策184

7.2.3 政府投入政策185

7.2.4 产业化扶贫开发政策186

7.2.5 减轻负担政策187

7.2.6 社会扶贫政策188

7.2.7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190

7.2.8 国际合作政策194

7.2.9 人力资本开发政策194

7.3 民族地区反贫困的特殊政策196

7.3.1 放宽标准,扩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范围197

7.3.2 扶贫资金和物资重点向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倾斜198

7.3.3 针对少数民族的特殊困难,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99

7.3.4 组织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对口帮扶少数民族地区201

7.3.5 同国际社会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开展扶贫开发合作202

7.4 少数民族农户的改善——中国贫困农村社区发展项目的实践204

7.4.1 中国贫困农村社区发展项目简介204

7.4.2 项目区少数民族概况205

7.4.3 少数民族农户的收入和消费205

7.4.4 少数民族农户的生活条件208

7.4.5 少数民族农户的社会参与和儿童入学211

7.5 小结215

第8章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政策建议216

8.1 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面临的挑战216

8.1.1 贫困规模依然庞大216

8.1.2 贫困空间集中连片分布特征突出,贫困程度深217

8.1.3 扶贫边际效应递减,脱贫难度加大218

8.1.4 边际区位分布,生态环境愈来愈脆弱219

8.1.5 因灾致贫返贫现象严重220

8.1.6 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面积大221

8.2 新时期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政策建议223

8.2.1 反贫困战略转型的视角223

8.2.2 摆脱空间贫困陷阱的视角228

8.2.3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视角235

8.2.4 民族地区反贫困的社会性别视角239

8.3 小结241

附录244

附录一 四川大小凉山彝区村级基本情况调查问卷244

附录二 四川大小凉山彝区入户调查问卷246

附录三 调查样本所在县贫困状况统计表248

附录四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纪要251

参考文献263

致谢2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