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植物学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马炜梁主编;马炜梁,王幼芳,李宏庆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42777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101MB
- 文件页数:412页
- 主题词:植物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植物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第1节 植物界2
第2节 植物的命名3
一、《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要点4
二、《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要点6
第3节 植物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7
一、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7
二、植物学的发展简史7
三、学习植物学的要求和方法8
复习思考题9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9
第2章 植物细胞和组织10
第1节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1
一、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11
二、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2
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20
第2节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21
第3节 植物细胞的繁殖22
一、有丝分裂22
二、无丝分裂24
三、减数分裂24
第4节 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26
一、植物细胞的生长26
二、植物细胞的分化26
第5节 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26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26
二、组织系统35
复习思考题36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36
第3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37
第1节 根38
一、根和根系的类型38
二、根尖的发育39
三、根的初生结构41
四、侧根的形成43
五、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45
六、共生根和寄生根47
第2节 茎50
一、茎的发育51
二、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53
三、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58
第3节 叶67
一、叶的发育67
二、叶的结构68
三、叶的生态类型72
四、落叶和离层74
第4节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75
一、营养器官间维管组织的联系75
二、营养器官在植物生长中的相互影响76
复习思考题76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77
第4章 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78
第1节 花79
一、花的概念和花的组成79
二、花程式和花图式83
第2节 雄蕊的发育84
一、花药的发育和小孢子的形成84
二、花粉粒的发育和形态结构87
三、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89
第3节 雌蕊的发育89
一、胚珠的发育89
二、胚囊的发育和结构90
第4节 开花、传粉与受精92
一、开花92
二、传粉93
三、受精97
第5节 种子和果实100
一、种子的基本形态100
二、种子的形成102
三、果实的形成106
四、果实和种子对传播的适应107
第6节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109
复习思考题111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111
第5章 藻类植物112
第1节 蓝藻门113
一、蓝藻门的主要特征113
二、蓝藻门的代表植物114
三、蓝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115
第2节 绿藻门116
一、绿藻门的主要特征116
二、绿藻门的代表植物116
三、绿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122
第3节 红藻门123
一、红藻门的主要特征123
二、红藻门的代表植物123
三、红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125
第4节 褐藻门125
一、褐藻门的主要特征125
二、褐藻门的代表植物126
三、褐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127
第5节 藻类植物的演化128
第6节 藻类植物的经济价值130
复习思考题131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131
第6章 菌类132
第1节 细菌门133
一、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133
二、细菌的主要特征133
第2节 黏菌门134
一、黏菌门的特征134
二、黏菌门的代表种类134
三、黏菌门在生物界的地位134
第3节 真菌门134
一、真菌的经济价值134
二、真菌的主要特征135
三、真菌门的主要类群137
四、真菌门的起源及各亚门间的亲缘关系146
复习思考题146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146
第7章 地衣147
第1节 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148
第2节 地衣的形态和构造148
一、地衣的形态148
二、地衣的构造148
第3节 地衣的繁殖149
复习思考题150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150
第8章 苔藓植物151
第1节 苔藓植物的经济价值152
第2节 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152
第3节 苔门153
一、苔门的主要特征153
二、苔门代表植物153
三、苔门分类155
第4节 藓门156
一、藓门的主要特征156
二、藓门代表植物156
三、藓门分类157
第5节 角苔门157
一、角苔门的主要特征157
二、角苔门代表植物157
三、角苔门分类159
第6节 苔藓植物的起源159
复习思考题161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161
第9章 蕨类植物162
第1节 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163
第2节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163
第3节 石松亚门164
一、代表植物164
二、石松亚门的分类举例166
第4节 水韭亚门166
第5节 松叶蕨亚门168
第6节 楔叶亚门168
第7节 真蕨亚门170
一、厚囊蕨纲171
二、原始薄囊蕨纲171
三、薄囊蕨纲172
第8节 蕨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178
复习思考题181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182
第10章 植物的系统发育183
第1节 植物的起源184
第2节 植物的演化184
一、植物营养体的演化184
二、有性生殖方式的进化186
三、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187
四、生活史的类型及其演化188
五、高等植物营养体和孢子叶的发展与分化188
第3节 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189
复习思考题189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189
第11章 裸子植物190
第1节 裸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191
第2节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191
一、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191
二、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生活史中两套名词间的对应关系192
三、裸子植物的生活史:以松属植物为例193
第3节 苏铁纲(铁树纲)196
第4节 银杏纲199
第5节 松柏纲(球果纲)200
一、松柏纲的主要特征200
二、松柏纲的分类200
1.松科200
2.杉科202
3.柏科205
第6节 红豆杉纲(紫杉纲)207
1.罗汉松科207
2.三尖杉科(粗榧科)207
3.红豆杉科(紫杉科)207
第7节 买麻藤纲209
1.麻黄科209
2.买麻藤科211
3.百岁兰科211
第8节 裸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211
一、起源211
二、演化地位213
复习思考题214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214
第12章 被子植物215
第1节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216
第2节 被子植物的形态学分类原则217
第3节 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术语218
一、根的变态218
二、茎的形态及其变态219
三、叶的形态及其变态224
四、花序形态232
五、花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形态235
六、果实类型243
七、器官表面形态及质地247
八、被子植物形态的多样性和演化的连续性248
第4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250
一、双子叶植物纲 [木兰纲(Magnoliopsida)]250
1.木兰科250
2.樟科252
3.毛茛科254
4.睡莲科256
5.罂粟科257
6.榆科258
7.桑科259
8.胡桃科262
9.壳斗科(山毛榉科)264
10.石竹科266
11.藜科268
12.苋科269
13.蓼科270
14.山茶科272
15.猕猴桃科273
16.锦葵科274
17.堇菜科276
18.葫芦科277
19.报春花科279
20.山矾科281
21.杜鹃花科281
22.杨柳科283
23.十字花科286
24.景天科288
25.虎耳草科289
26.蔷薇科290
27.豆科296
28.桃金娘科301
29.大戟科302
30.鼠李科306
31.葡萄科307
32.芸香科309
33.蒺藜科310
34.伞形科311
35.龙胆科314
36.夹竹桃科316
37.萝藦科316
38.茄科319
39.旋花科321
40.唇形科322
41.木樨科325
42.玄参科326
43.桔梗科329
44.茜草科330
45.忍冬科332
46.菊科333
二、单子叶植物纲 [百合纲 ]338
47.泽泻科338
48.棕榈科[槟榔科]340
49.天南星科341
50.莎草科343
51.禾本科345
52.姜科351
53.百合科353
54.石蒜科355
55.鸢尾科356
56.兰科358
第5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和系统演化362
一、被子植物的起源362
二、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其分类系统365
三、高等植物各类群之间的演化关系及系统树366
复习思考题368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368
第13章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369
第1节 植物对高寒山地环境的适应370
第2节 植物对干旱荒漠地的适应373
第3节 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375
第4节 植物与环境生物的协同关系378
复习思考题394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394
索 引395
热门推荐
- 979521.html
- 2632788.html
- 1493651.html
- 2392981.html
- 2336979.html
- 127417.html
- 3116675.html
- 1918812.html
- 2072686.html
- 21844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19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85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28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52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72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03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91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12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9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