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干旱荒漠区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与可持续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干旱荒漠区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与可持续发展
  • 周志宇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6682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326页
  • 主题词:干旱区-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阿拉善盟;荒漠-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阿拉善盟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干旱荒漠区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与可持续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干旱荒漠区受损生态系统现状、危机和恢复潜力1

第一节 阿拉善干旱荒漠区环境和生态系统现状、危机与评估1

一、气候干旱胁迫1

二、阿拉善荒漠区的景观生态类型4

三、阿拉善荒漠区的生态系统及其受损状况19

四、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环境压力30

第二节 干旱荒漠区生态系统恢复机理36

一、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原则与程序36

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目标37

第三节 恢复采取的几种措施及关键技术39

一、围栏封育技术39

二、植物治沙技术39

三、沙障固沙技术40

四、栅栏阻沙技术41

五、各种工程措施的组合技术41

六、化学治沙技术42

主要参考文献43

第二章 干旱荒漠区的植物多样性与动物系统的资源评价45

第一节 阿拉善—鄂尔多斯生物多样性分析45

一、阿拉善—鄂尔多斯生物多样性中心的范围和自然条件45

二、阿拉善—鄂尔多斯植物区系的组成46

三、阿拉善—鄂尔多斯生物多样性中心的特有植物48

四、阿拉善—鄂尔多斯植物区系及其特有性评价54

第二节 动物系统的资源利用原则与潜力57

一、家畜对草地资源利用与潜力57

二、草地超载过牧,使畜牧业向畸形发展59

主要参考文献63

第三章 干旱荒漠区生态系统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分配格局65

第一节 阿拉善水资源概况平衡分析65

一、大气降水65

二、河流水系67

三、地表径流69

四、地下水69

五、水资源平衡分析71

第二节 典型试验区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分配格局72

一、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平衡模型72

二、典型试验区自然概况73

三、典型试验区土壤水分变化基本规律76

四、典型试验区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分配格局与平衡80

五、典型试验区植被水分利用效率85

第三节 阿拉善植被类型与水资源条件的关系剖析87

一、阿拉善植被资源及其特点87

二、阿拉善植被类型与水资源条件的关系88

主要参考文献89

第四章 干旱荒漠区草地植物群落和土壤对不同牧压的响应90

第一节 放牧强度90

一、试验区自然条件及研究方法90

二、放牧强度指标的确定91

第二节 不同牧压条件下植被空间变异特征92

一、放牧对草地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92

二、放牧对群落特征的影响95

第三节 不同放牧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变异特征103

一、放牧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103

二、放牧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105

主要参考文献110

第五章 干旱荒漠区植被恢复演替过程生境的变化116

第一节 退化生态系统植物群落恢复与演替过程中小气候的变化116

第二节 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演替过程土壤理化性质的演变规律118

一、土壤颗粒组成的变化119

二、土壤水分和容重的变化119

三、土壤养分的变化120

四、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120

五、土壤酶活性的变化124

第三节 荒漠生态系统中不同海拔高度与植被条件下土壤氮素矿化作用变异特征130

一、样地设置与方法131

二、研究区降水及气温特征132

三、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特征132

四、培养前后铵态氮、硝态氮和氮净矿化速率变化特征133

五、土壤矿化氮与土壤基质的关系135

六、氮素的矿化作用与植物的关系137

七、氮素的矿化作用与草地氮营养指数(NNI)之间的关系142

主要参考文献144

第六章 干旱荒漠区天然草地恢复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结构的变迁147

第一节 天然草地恢复演替过程中主要植物种群分布格局的演变147

一、自由放牧对草原化荒漠群落生态优势度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147

二、围封对草原化荒漠草地的恢复效应及生态学机制148

三、草原化荒漠群落恢复演替进程中优势种的更替150

第二节 梭梭草地恢复演替过程中主要植物种群分布格局分析151

一、梭梭草地恢复过程中生态环境概况与主导生态因子分析151

二、梭梭草地恢复过程中物种丰富度152

第三节 干旱荒漠区植物演替过程种群变化的特征155

一、研究方法155

二、物种丰富度156

三、物种多样性的空间格局159

四、阿拉善左旗植物种群变化特征分析161

第四节 干旱荒漠区植物自我修复的机制162

一、干旱荒漠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种子库的作用162

二、旱生灌木种子萌发生态适应性及种子萌发对干旱胁迫的响应169

主要参考文献172

第七章 干旱荒漠区草地恢复与演替过程中主要植物种的生物量、生产力与能量利用动态174

第一节 天然草地植被恢复演替过程生物量和生产力动态174

一、草原化荒漠群落恢复演替进程中生产力的月变化174

二、恢复和放牧过程中植被特征的年变化175

第二节 梭梭草地恢复演替过程生物量和生产力动态175

一、实验样地与监测方法176

二、梭梭恢复过程中物候期的变化176

三、梭梭草地恢复过程中生产力指数动态176

四、梭梭草地持续利用的对策180

第三节 干旱荒漠区植物层片生产力动态180

一、灌木、半灌木植物层片的生产力及其变化180

二、多年生草本植物层片的生产力184

第四节 干旱荒漠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光能利用效率动态184

一、牧草的光能利用效率184

二、飞播区围栏内牧草光能利用率185

三、栽培植物老芒麦、谷子、紫花苜蓿的光能利用率186

四、几种牧草的光能生产潜力186

主要参考文献187

第八章 干旱荒漠区重要的生物资源——灌木188

第一节 灌木资源的多样性188

第二节 灌木适应干旱生态环境的特征194

一、生态习性、生活型类别的多样性194

二、灌木适应生态环境的特征195

三、灌木对草地恢复的重要贡献195

第三节 灌木的饲用价值196

主要参考文献199

第九章 灌木根际及灌丛土壤养分变化特征200

第一节 氮的变化特征201

一、研究方法201

二、根际及灌丛土壤氮素的总体含量特征202

三、不同灌木根际及灌丛土壤氮素含量特征204

四、灌丛不同深度土壤氮素变化特征212

五、土壤全氮与有机碳、铵态氮、硝态氮之间的关系214

第二节 磷和钾的变化特征217

一、土壤样品分析218

二、根际土壤全磷与有效磷含量特征218

三、根际磷分组含量特征220

四、根际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特征225

五、灌丛土壤磷、钾的含量特征226

第三节 微量元素的变化特征231

一、灌木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特征231

二、灌丛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特征236

主要参考文献255

第十章 飞播草地建植与管理260

第一节 飞播草地的现状与问题260

一、飞播技术的研究进展260

二、飞播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262

第二节 阿拉善退化沙地飞播植物群落演替趋势263

一、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特征263

二、植物群落中种的空间分布特征264

三、植物群落中种的生长季节变化特征266

第三节 飞播区白沙蒿种群生长、繁殖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及主成分分析268

一、白沙蒿种群的营养生长特征268

二、白沙蒿种群的繁殖生长特征269

三、不同密度种群白沙蒿草地土壤含水量的变异特征270

四、白沙蒿单株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272

五、土壤因子与白沙蒿种群生长的主成分分析272

第四节 飞播草地管理与利用方案276

一、飞播区白沙蒿利用率对生长的影响276

二、飞播区阿拉善沙拐枣的利用率277

主要参考文献278

第十一章 天然草地质量评价280

第一节 阿拉善盟土壤及土地资源评价280

一、土地资源280

二、土地利用现状284

三、土地资源评价286

第二节 不同草地类型中营养元素的生态效能评价292

一、阿拉善荒漠不同草地类型微量元素含量与分布状况292

二、阿拉善荒漠不同草地类型主要牧草营养成分含量及其营养类型294

三、阿拉善牧草中氨基酸含量水平294

四、牧草中微量元素的分级和评价指标296

第三节 草地生态系统受损状况的评价指标与综合评定296

一、生态系统受损的诊断指标296

二、土壤评价因素及指数297

三、生态系统受损现状的综合评定298

主要参考文献298

第十二章 干旱荒漠区草地保育及可持续利用299

第一节 草地保育的历史回顾299

一、国际草地保育历史及研究进展299

二、我国草地利用和保育发展历程300

第二节 干旱荒漠区生态环境退化与恢复研究及进展302

一、我国干旱荒漠区生态环境退化概况302

二、我国干旱荒漠区生态环境恢复研究进展303

三、草地恢复前景分析305

第三节 干旱荒漠区草地恢复的指导思想、保育对策及可持续利用306

一、恢复的指导思想306

二、干旱荒漠区草地生态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308

三、干旱荒漠区植被恢复实施建议312

主要参考文献3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