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宋代文体学研究论稿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任竞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71895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409页
- 主题词:文体论-研究-中国-宋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宋代文体学研究论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论宋代文体学承前启后的地位和意义1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体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对本书的启示1
第二节 宋代文体学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6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方法及理论实践意义17
上编 宋人文体批评及总集类书的文体学研究23
第一章 严羽《沧浪诗话》之辨体批评25
第一节 辨体批评的内涵26
第二节 辨体批评的运用38
第三节 辨体批评的价值50
第二章 真德秀《文章正宗》“四分法”在中国古代文体分类史上的地位58
第一节 《文章正宗》“四分法”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59
第二节 《文章正宗》“四分法”的分类特点68
第三节 真德秀及《文章正宗》的文体学思想74
第三章 王应麟《辞学指南》暨《玉海·艺文》的文体学思想80
第一节 《玉海》、《指南》的文体研究思路及其丰富的文体概念范畴术语和鲜明的辨体理念汇聚81
第二节 《玉海》、《指南》文体学著述体例的承传88
第三节 王应麟文体学思想的学术渊源95
第四章 宋人总集编纂的文体学贡献和文学史意义109
第一节 宋人总集选本的文体分类、辨体意识及纂述体例110
第二节 文体总集编纂对文体个案研究的强化117
第三节 宋人总集选本对宋人体派形成的文学史意义120
第五章 唐宋类书“文部”的文体文献学价值125
第一节 唐宋类书“文部”的文体学特征126
第二节 唐宋类书“文部”部类体制概说134
第三节 八大类书文体数目和引书数目统计分析144
第四节 唐宋类书的文体资料文献之功及编纂体例的影响150
第六章 宋代“《文选》学”衰落之原因154
第一节 庆历新政与欧阳修领导的古文运动对“《文选》学”的当头一击155
第二节 熙、丰变法与王安石“科举罢诗赋”对“《文选》学”的彻底摧毁163
第三节 元祐学术解禁、苏轼其人其文、“兔园册子”及总集选本对“《文选》学”的替代和颠覆169
第四节 宋代“《文选》学”之不绝如缕180
余论 《文选》之盛衰与文体之升降186
下编 宋代文体形态个案研究187
第七章 帖子词189
第一节 帖非黏贴而是用罗帛制造189
第二节 源于“贴宜春字”习俗并受桃符、宫词等文体的影响197
第三节 形容太平盛世和皆寓讽劝之意206
第八章 语录体219
第一节 语录体的源流演变及文体特征——兼论程朱语录与《论语》的关系219
第二节 宋人语录对文学的负面影响和经典批评术语的形成——兼论清人指责批判背后的文学思潮225
第三节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程朱语录不如《论语》及为人所诟病的原因233
第九章 杂文239
第一节 杂文之“杂”与杂文之“文”——兼论杂文命名分类的理论困惑239
第二节 杂文在唐宋的定型——从唐宋古文运动和宋以后的总集编纂来考察251
第三节 中唐以降古文中杂文的文体特征257
附录 历代总集选本选列“杂文”“杂著”篇目一览表261
第十章 乐语270
第一节 诗乐舞一体的文学渊源礼乐同源的文化体现271
第二节 源流正变与文体规范278
第三节 雅俗尊卑一体 历代褒贬不一289
第十一章 学记293
第一节 《礼记·学记》的深远影响——释名以彰义 原始以表末294
第二节 “袁州为冠”与欧曾王苏——选文以定篇 敷理以举统297
第三节 庆历新政、熙丰变法及古文运动——宋人学记成熟并兴盛的原因312
第十二章 宫词318
第一节 滥觞于汉魏古乐府 成熟于中唐新乐府——兼论清人在宫词源流认识上的误区318
第二节 兴观群“怨”与“怨”而不怒——宫词的情感艺术特色327
第三节 “宫词体”与宫体、花间、香奁的关系——“宫词体”的文体风格特征336
附录 辨体的哲学思辨观和文学方法论343
第一节 辨体的文化学术渊源及哲学思辨观344
第二节 辨体的文学方法论意义352
主要参考文献及征引书目364
后记382
再记385
热门推荐
- 2180930.html
- 1108381.html
- 79918.html
- 2772387.html
- 3563838.html
- 2807160.html
- 2117251.html
- 1040598.html
- 2593645.html
- 9414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33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17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32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29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46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05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27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35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66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4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