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比较文学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比较文学概论》编写组;曹顺庆主编;孙景尧,高旭东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41915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408页
- 主题词:比较文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比较文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学习比较文学的意义1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1
一、比较文学:文化交流之桥与文化创新之路1
二、无所不在的比较:经济全球化与文明多样化背景下的文学研究5
第二节 本书的指导思想、结构与使用建议11
一、本书的指导思想11
二、本书的结构14
三、本书的使用建议17
第一章 比较文学总论19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定义19
一、法国学派的定义19
二、美国学派的定义26
三、中国学派的定义31
第二节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历史35
一、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欧洲阶段36
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美洲阶段39
三、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亚洲阶段42
第三节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与研究方法49
一、比较文学的可比性49
二、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53
第二章 国际文学关系与相互影响62
第一节 文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62
一、国际文学关系与相互影响的科学性与审美性62
二、国际文学关系与相互影响的实证性与非实证性63
三、国际文学关系与相互影响的同源性与变异性66
第二节 流传学68
一、流传学的定义与特征68
二、流传学理论的历史发展70
三、流传学研究的主要内容71
四、文学流传的五种形态76
第三节 渊源学81
一、渊源学的定义与特征81
二、渊源学研究的历史发展84
三、渊源学研究的主要内容86
四、渊源学研究的四种对象90
五、渊源学研究的三种类型94
第四节 媒介学97
一、媒介学的定义、特征与历史发展97
二、媒介的四种类型101
三、文学媒介展开的三种方式103
四、媒介学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105
第三章 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109
第一节 比较文学视野中的翻译109
一、早期比较文学研究视野中的翻译110
二、东方比较文学的崛起与翻译地位的上升111
三、从比较文学到翻译研究114
第二节 创造性叛逆与翻译115
一、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116
二、创造性叛逆的类型118
三、创造性叛逆与文学经典的形成120
第三节 文化意象的失落与变异121
一、中外文学和文化中的文化意象122
二、翻译与文化意象的失落、扭曲、变异124
三、文化意象的跨民族传递126
第四节 翻译文学与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新视角129
一、文学的跨国传播及其身份认同129
二、翻译文学概念及其国籍归属131
三、文学翻译史与翻译文学史132
第四章 形象学、接受学与变异学136
第一节 形象学136
一、形象学的历史与现状136
二、形象学的性质与定义140
三、形象学的对象、内容和方法144
第二节 接受学150
一、接受学的历史与现状150
二、接受学的性质与定义153
三、接受学的对象、内容与方法155
四、接受学的前景158
第三节 变异学160
一、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基本原理161
二、变异学的理论核心:异质性与可比性167
三、跨国变异研究169
四、跨语际变异研究170
五、跨文化变异研究173
六、文学的他国化研究180
第五章 文学的类型研究185
第一节 类型学185
一、类型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86
二、文学现象类似的原因187
三、文化同步发展中的文学190
第二节 文学主题与主题学193
一、主题和主题学的联系与区别193
二、主题学研究的分类196
三、主题学研究的主题203
四、主题学的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206
第三节 文类学研究211
一、不同文类研究分析211
二、缺类研究的特殊性215
三、文学风格研究的异同217
四、文类学的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218
第六章 比较诗学224
第一节 诗学范畴的历史生成224
一、诗学概念的古今差异224
二、诗学概念的中西区分225
三、理论跨界失效与比较研究需求226
第二节 比较诗学的学科建构230
一、比较诗学的历史与现状231
二、比较诗学的基本方法与研究类型235
三、研究案例分析238
第三节 走向比较诗学的新疆域241
一、文化语境变迁与问题意识转换241
二、理论旅行与诗学变异242
三、文论对话与互释:比较诗学的新空间246
第七章 文学的跨学科研究255
第一节 文学与艺术256
一、文学与音乐256
二、文学与绘画262
三、文学与戏剧及影视268
第二节 文学与人文社会科学276
一、文学与哲学276
二、文学与历史281
三、文学与社会学285
四、文学与心理学290
五、文学与宗教、法学及其他295
第三节 文学与自然科学300
一、文学与科学的关系及其历史300
二、文学中的科学307
三、科技影响下的文学310
第八章 总体文学313
第一节 区域文学与世界文学313
一、各民族文学的空间延展与区域文学的形成314
二、区域文学与东西方文学、世界文学316
三、世界文学观念的形成及对比较文学理论建构的价值318
第二节 总体文学与世界文学323
一、总体文学的学术文化背景323
二、梵第根的总体文学的构想324
三、从欧洲中心的总体文学到跨文明的总体文学及其研究方法327
第九章 跨文明比较文学329
第一节 跨文明比较文学提出的现实意义329
一、当代的“文明冲突”与“文明对话”330
二、文明的“异质性”与比较文学研究的新转机332
第二节 人类文明的多源和多元性334
一、文明在世界不同区域的产生334
二、文学在不同文明中的意义335
三、多元文明观337
第三节 跨文明研究:比较文学的新拓展341
一、跨国别与跨区域341
二、“西方中心论”的局限和危机344
三、跨文明比较文学:全球化时代的文学交往和对话347
第四节 文学的跨文明比较方法350
一、文明异质性与文学的差异性比较350
二、文明对话与文学话语比较355
三、文明的互补与异质文明文学的融合研究358
第十章 比较文学前景展望:世界文学时代的到来361
第一节 全球化语境下的比较文学362
一、比较文学与“全球本土化”362
二、全球化之于比较文学的意义365
三、全球化语境下的比较文学新方向366
第二节 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368
一、比较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369
二、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的互动与互补371
第三节 走向世界文学阶段的比较文学374
一、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生产的世界性特征”375
二、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学的兴盛376
三、作为一种审美现实的世界文学379
四、世界文学研究的方法382
阅读文献389
人名译名对照表392
后记395
热门推荐
- 664006.html
- 198406.html
- 881850.html
- 1848844.html
- 1984438.html
- 1421772.html
- 3381930.html
- 947062.html
- 3810759.html
- 2647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05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71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881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11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89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50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789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81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2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7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