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理论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理论与实践
  • 曹贤信,何远健,左群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 ISBN:978754936624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186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197页
  • 主题词:农村-法治-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1

(一)研究的目的1

(二)研究的意义2

二、研究视角与研究对象4

(一)以法治中国理论为研究视角4

(二)以农村公共事务为研究对象7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9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9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13

第一章 农村基层治理的理论剖析18

一、农村基层治理的实质与核心问题19

(一)农村基层治理的实质:消解社会纠纷19

(二)农村基层治理的核心:克服利益失衡21

(三)农村基层治理的目标:保障农民权利23

二、农村基层治理对象的界定与划分26

(一)农村基层治理的公共物品纠纷27

(二)农村基层治理的公共资源纠纷28

(三)农村基层治理的公共服务纠纷29

第二章 农村基层治理的现状审视与法治诉求32

一、农村基层治理的现状审视32

(一)失范的政府权力33

(二)贫困的农民权利35

(三)缺失的政社沟通37

二、农村基层治理的法治诉求39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39

(二)应对农村社会变化的基本需要41

(三)实现农村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42

(四)化解农村社会纠纷的坚强保障44

(五)生成农村法治价值的应然之举45

第三章 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困境与应然面向47

一、不彻底的村民自治47

(一)村民自治权内容不清晰48

(二)“两委”关系不协调50

(三)“乡村”关系不协调51

二、不坚定的法治信仰52

(一)法治信仰的基层意义52

(二)农村依法治理的障碍53

三、不给力的不动产权益55

(一)不动产统一登记与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55

(二)农村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困境及原因分析56

四、不到位的生态环境保护59

(一)农村环保法律不彰60

(二)村民环保意识不强61

五、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应然面向62

(一)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应然特征62

(二)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应然目标63

第四章 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路径与对策72

一、夯实农村基层治理的公共物品基础73

(一)深入推进农业法治建设74

(二)健全农村利益协调机制78

(三)完善农村利益表达机制80

(四)引导农民自觉践行法治82

二、盘活农村基层治理的公共资源收益84

(一)落实农村土地依法登记85

(二)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88

(三)完善农村土地征收制度90

(四)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治理92

三、保障农村基层治理的公共服务供给96

(一)加强农村自治组织的制度建设96

(二)提高农村民间组织的服务能力104

(三)完善农村法律服务的体系建设106

四、完善农村基层治理的多元解纷机制108

(一)发挥农村党政机关引领作用109

(二)建立健全农村纠纷预警机制115

(三)完善农村多元便民调解机制117

(四)建立农村便民诉讼联系机制118

(五)完善农村土地纠纷仲裁制度120

(六)建构农村纠纷行政化解机制121

第五章 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县域实践——以县域社会治理规划为中心125

一、明确县域社会治理的“四个最”126

二、确立县域社会治理的“5+2”框架129

(一)关注民生,夯实社会治理基础129

(二)以人为本,创新政府善治体系133

(三)激发活力,形成社会共治体系139

(四)促进参与,健全基层自治体系143

(五)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安定有序148

(六)推行法治,提升依法治理能力159

(七)完善措施,强化社会治理保障164

三、全过程体现社会治理的县域经验168

结论171

参考文献1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