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长沙通史 近代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长沙通史 近代卷
  • 谭仲池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ISBN:755390389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040页
  • 文件大小:197MB
  • 文件页数:10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长沙通史 近代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一、近代长沙的行政建制和行政区域沿革1

二、近代前期长沙的历史发展线索7

三、近代前期长沙历史发展的特征12

第一章 鸦片战争至太平天国时期长沙社会矛盾的激化19

第一节 鸦片战争时期的长沙19

一、鸦片战争前后长沙人民的反侵略斗争19

(一)长沙人民的禁烟运动与抗英斗争19

(二)林则徐、左宗棠湘江夜话25

二、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思潮的兴起29

(一)经世思潮的缘起29

(二)以岳麓书院为中心的经世人才群体33

三、鸦片战争后长沙社会矛盾的激化38

第二节 太平军进攻长沙和长沙地区的社会矛盾44

一、太平军进攻长沙和长沙的防守44

二、长沙地区响应太平军的斗争50

(一)宁乡的农民暴动50

(二)周国虞领导的“征义堂”起事51

三、长沙地方团练55

(一)地方团练的基本情况55

(二)地方团练的活动与作用64

四、统治阶级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68

(一)治理通货膨胀68

(二)地丁漕粮改革71

(三)蠲缓豁免赋税和组织救灾75

第三节 湘军兴起与长沙78

一、曾国藩在长沙筹建湘军78

(一)湘军的筹建78

(二)湘军的特点81

二、理学经世思想对湘军的影响89

三、长沙成为湘军重要后方基地96

(一)饷源基地97

(二)军火供应基地102

(三)兵源基地103

四、湘军与太平军西征军在长沙的攻战104

(一)湘军出师104

(二)宁乡之战105

(三)靖港与湘潭之役108

第四节 鸦片战争至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的长沙社会状况112

一、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对长沙经济的影响112

(一)鸦片战争后传统商道衰落和长沙经济地位上升112

(二)太平天国战争对长沙经济的影响116

(三)转口贸易的勃兴和商业的兴盛117

二、封建剥削关系的强化120

(一)农村土地的再度集中120

(二)政府赋税剥削的加重122

三、绅士势力的膨胀127

第二章 19世纪60至90年代中期长沙传统社会的缓慢变化134

第一节 长沙社会经济的缓慢发展134

一、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的商品化134

(一)制约和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134

(二)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和农产品的商品化136

二、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步产生139

(一)传统手工业行业的发展139

(二)手工业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143

三、商业的繁荣和绅商势力的兴起148

(一)商业的繁荣148

(二)绅商势力的形成150

四、手工业、商业行会的重建和发展152

(一)长沙行会溯源152

(二)太平天国战争后长沙行会组织的恢复154

(三)清后期长沙行会的特征和作用155

五、私家园林与公共园林的兴建158

六、慈善事业的恢复和发展164

第二节 长沙近代因素的出现和夭折169

一、曾国藩、左宗棠的洋务活动实践169

二、长沙社会的新因素173

(一)长沙人生活状况的变化173

(二)知识分子思想观念的变化175

三、湖南机器局的试办与草草收场180

四、长沙近代因素的夭折及其原因182

第三节 长沙士民的反洋教斗争200

一、基督教的传入200

二、长沙士民早期的反洋教活动202

三、周汉反洋教案206

第四节 长沙思想文化的兴盛211

一、郭嵩焘和曾纪泽的洋务思想211

(一)郭嵩焘的洋务思想211

(二)曾纪泽的洋务思想218

二、丁取忠的《白芙堂算学丛书》与长沙数学学派223

(一)丁取忠及其数学成就223

(二)长沙数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227

三、长沙教育的新气象233

(一)岳麓书院的恢复与发展234

(二)湘水校经堂(校经书院)的教育改革236

(三)郭嵩焘主讲城南书院和创办思贤讲舍239

(四)宁乡云山书院的创办和浏阳洞溪书院的扩建242

四、长沙戏曲的繁盛及剧作家杨恩寿的成就246

(一)同光年间长沙戏曲的繁荣246

(二)杨恩寿的戏曲创作和戏曲理论研究250

五、同光年间的文史哲学术成就256

(一)王闿运的经学256

(二)王先谦的史学260

(三)释敬安的诗歌262

(四)陈运溶的方志学265

六、其他文化成就271

(一)地方志的大量编修271

(二)《船山遗书》的刊刻274

(三)《湖南文征》的编纂275

(四)书局的盛行及其著书、刻书活动277

第三章 维新运动时期长沙近代化的发端281

第一节 甲午战争后长沙维新运动兴起的社会条件281

一、甲午战败对长沙士民的刺激281

二、陈宝箴抚湘和长沙省府县官僚集团的思想倾向286

三、以谭嗣同为代表的长沙维新派士绅集团及其思想297

(一)谭嗣同及其思想298

(二)唐才常及其思想302

(三)皮锡瑞及其思想305

(四)熊希龄及其思想309

(五)在长沙的外省籍士绅311

四、“湖南自保”和“文明排外”政治策略的形成316

(一)胶州湾事变后长沙面临的新变局316

(二)“湖南自立自保”的政治策略320

(三)“文明排外”的策略思想326

第二节 长沙维新运动的兴起332

一、浏阳算学馆的创办和长沙书院的改革332

二、新式工矿企业的创办342

(一)善记和丰火柴公司342

(二)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344

(三)湖南矿务总局346

(四)湘裕炼矿公司和大成炼矿公司350

(五)长衡福湘水利公司353

三、电报、轮船的创建和邮政、铁路的筹办354

(一)湘鄂电报线路的架设与长沙电报分局成立354

(二)长沙近代邮政的筹办355

(三)长沙近代航运业的开端356

(四)湖南铁路的筹办362

四、长沙新式商业的出现与钱币改革363

(一)新式商铺的出现363

(二)传统商铺经营方式的改变364

(三)阜南官钱局的创办366

第三节 长沙维新运动的高涨370

一、时务学堂的创立及其教育教学活动370

二、《湘学报》与《湘报》的创办及其影响378

三、南学会与其他学会的创办387

四、政治、军事方面改革401

(一)湖南保卫局401

(二)课吏馆410

(三)军事改革413

第四节 长沙维新运动中的新旧斗争与维新运动的失败415

一、新旧斗争的演化415

(一)长沙维新运动中的“新派”与“旧派”415

(二)围绕《湘学报》与《湘报》的矛盾416

(三)围绕南学会的矛盾420

(四)围绕时务学堂的矛盾423

(五)围绕湖南保卫局的矛盾425

二、长沙维新运动的失败426

(一)新旧矛盾的激化426

(二)长沙维新运动陷入低潮434

(三)戊戌政变后长沙新政与维新派官绅的命运436

三、唐才常领导的自立军运动与长沙438

第五节 维新运动前后长沙城市近代化的开端447

一、长沙城市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初步变化447

二、长沙城市政治功能和管理方式的变化452

三、长沙城市文化教育、社会风俗和生活方式的变化455

第四章 20世纪初年长沙开埠与长沙近代化的发展459

第一节 世纪之交长沙的社会状况与长沙开埠459

一、世纪之交长沙的政治局势和士民政治心态459

(一)政变后湖南省政当局的政治态度459

(二)政变后长沙士民的政治心态462

(三)清末新政期间长沙各级行政机构的变化466

二、外国势力在长沙的扩张468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教会势力进入长沙468

(二)外国资本对以长沙为中心的湖南铁路权益的争夺472

(三)外国资本对以长沙为中心的湘江航运的渗透474

三、长沙开埠478

(一)岳阳开埠及其对长沙的影响478

(二)长沙“自开口岸”的准备与“约开口岸”的交涉482

(三)长沙通商租界的勘定与长沙正式开埠485

四、“华洋杂处”交涉490

(一)“贝纳赐事件”及其中外交涉490

(二)长沙士民反对贝纳赐入城开行的斗争492

五、长沙开埠的影响496

(一)长沙开埠后列强对长沙政治、文化和经济的进一步渗透496

(二)长沙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的确立507

第二节 20世纪初年的收回利权运动和长沙经济发展515

一、收回利权运动515

(一)围绕粤汉铁路修筑权的“废约自办”运动516

(二)长沙人民抵制美货运动523

(三)以长沙为中心的湖南人民保护矿业权益的斗争527

二、长沙创办实业的热潮535

三、长沙近代工矿企业的发展541

四、长沙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550

第三节 20世纪初年长沙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555

一、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与长沙近代教育格局的形成555

(一)张百熙主持制订统一学制与教育改革的兴起555

(二)湖南和长沙近代教育管理体制的形成557

(三)长沙近代学校教育格局的形成559

二、高等教育的起步562

(一)在长沙的书院进一步改革与湖南高等学堂的创办562

(二)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的创办565

(三)官办湖南医学堂的创办和公立法政学堂的演变566

(四)民办高等教育的创办与教会大学的出现568

三、普通中小学教育的发展569

(一)普通中学教育的发展570

1.胡元倓与明德学堂570

2.朱剑凡与周南女学574

3.官立中学堂和教会中学577

(二)近代小学教育的发展578

1.官立初等教育578

2.私立初等教育580

四、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和军事教育的发展582

(一)师范教育的开端582

(二)近代实业教育的产生586

(三)近代军事教育的起步589

五、留日学生与长沙近代教育591

六、新政时期长沙文化事业的发展594

(一)近代报刊的相继创办595

(二)近代书刊的出版、印刷和发行600

(三)近代图书馆的创办602

第四节 20世纪初年长沙城市的进一步发展605

一、长沙城市的扩大和空间结构的进一步变化605

二、城市公共设施与公用服务事业的发展614

三、城市管理的进一步近代化620

四、长沙市民生活的变化623

第五章 辛亥革命和立宪运动时期的长沙631

第一节 长沙民主运动的兴起和发展632

一、长沙民主运动形成的社会条件632

二、黄兴创立华兴会和领导长沙起义654

(一)黄兴与明德学堂654

(二)黄兴等创立华兴会656

(三)长沙起义及其失败658

三、同盟会成立后长沙地区革命运动的发展661

(一)湖南革命党人与同盟会的创立661

(二)禹之谟与同盟会湖南分会的活动663

(三)刘道一与萍浏醴起义674

第二节 清政府预备立宪期间长沙的立宪运动684

一、预备立宪期间湖南的宪政准备684

(一)预备立宪期间湖南的新政措施684

(二)湖南谘议局的成立690

(三)地方自治运动的展开706

二、湖南立宪派的形成与湖南宪政公会的建立711

(一)湖南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与发展711

(二)杨度与湖南立宪派的形成714

(三)湖南立宪派的主要代表人物717

(四)湖南立宪派的政团活动727

三、以长沙为中心的湖南立宪运动728

(一)立宪派在湖南谘议局的活动728

1.第一届常年会731

2.第二届常年会742

(二)湖南立宪派与国会请愿744

(三)湖南籍议员在资政院的影响和作用747

第三节 辛亥革命前夕长沙社会矛盾的激化750

一、长沙的保路运动751

二、长沙抢米风潮761

三、湖南革命党人在长沙策动起义的活动772

第四节 辛亥长沙起义的发动与胜利781

一、焦达峰、陈作新领导的长沙新军和巡防营起义781

二、湖南军政府(都督府)成立及其初期的革命措施788

三、长沙政变与谭延闿督湘794

四、光复初期的长沙社会804

第六章 民国初年的长沙政局演变与社会发展808

第一节 各种政治势力的角逐与政局的极端动荡808

一、辛亥革命后长沙行政建置的变更808

二、谭延闿政权及其所实行的“开明专政”810

(一)谭延闿第一次督湘经过810

(二)谭延闿第一次督湘期间的新政813

三、二次革命前后的长沙政局819

(一)“宋案”后省城各派在反袁问题上的博弈819

(二)湖南的反袁独立和取消独立821

(三)革命党激进分子的最后抗争825

四、汤芗铭督湘期间的长沙政局826

(一)谭延闿离湘和汤芗铭入长沙826

(二)汤芗铭的倒行逆施828

(三)反袁驱汤风暴835

1.长沙万家塘案835

2.长沙进步师生的反日反袁斗争835

3.杨王鹏等进攻将军府事件836

4.郭人漳省城兵变838

5.各路护国军进逼长沙839

(四)汤芗铭逃离长沙841

五、护法运动前后的长沙政局843

(一)谭延闿第二次督湘843

1.出任省长,兼署督军843

2.裁撤、改编军队844

3.抵制北洋军阀入据湖南845

4.兴学育才,振兴实业847

5.国葬黄兴、蔡锷于岳麓山849

(二)傅良佐督湘与出走851

(三)王汝贤在长沙以总司令代行督军职务853

(四)谭浩明以联军总司令身份主持湘政855

(五)张敬尧在长沙的残暴统治856

六、民初各政党和其他社会团体在长沙的活动858

(一)国民党湖南支部的成立及主要活动859

1.国民党湖南支部的成立859

2.国民党湖南支部的主要活动861

(二)湖南公民联合会的活动861

(三)民义社在长沙的活动862

(四)筹安会湖南分会的成立及其活动863

第二节 民国初年长沙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864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864

(一)长沙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865

(二)长沙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866

1.近代工业企业的发展866

2.外向型手工业的勃兴874

3.近代交通运输的发展875

4.商业贸易的发展880

5.近代金融、保险业的发展884

(三)民国初期长沙经济与贸易的评估888

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889

(一)教育事业的发展889

1.教育行政制度建设889

2.教育法规的制定与颁布891

3.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892

(二)文化事业的新气象897

1.现代书社和现代报刊的涌现897

2.新式图书馆的发展903

3.电影业的初步发展与话剧的出现903

4.社团文化活动905

5.民初长沙的宗教文化活动906

三、市政近代化的初步发展907

(一)市政管理机构的演变907

1.城市警政制度907

2.市政专门机构909

3.市政基层管理机构910

(二)市政管理的进步911

(三)市政建设的初步规划与缓慢发展912

1.黄兴的市政建设构想与商埠马路工程处的规划912

2.市政建设向近代化的缓慢发展914

四、城市建筑由传统型向西方型的逐渐转变918

五、外国机构及团体在长沙的设立及其活动920

(一)外国机构及人员分布921

(二)外国在长人数及分布926

(三)外国人在长沙的经济活动928

(四)外国人在长沙的社会服务活动930

六、社会风尚的变迁932

(一)由辛亥革命所引起的社会风尚变革932

(二)受西学西俗影响下的社会风尚变革934

(三)近代体育运动的流行935

第三节 知识界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探索937

一、知识精英参与思想文化运动的缘起937

(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937

(二)工人阶级状况及其斗争938

(三)政局的动荡和社会秩序的混乱939

(四)各阶级、阶层利益代表的思考和探索940

二、以中国传统文化本位重建社会秩序的主张940

(一)以王闿运为首的孔教会湖南支会主张立孔教为国教941

(二)以叶德辉为首的湖南经学会企图通过对经学的倡导来恢复纲常名教942

(三)以刘人熙为首的船山学社同入主张昌明学术、提倡道德以救治社会945

二、学习西方文化以挽救时艰的主张953

(一)宏文图书编译社同人对西方著述和思潮的翻译介绍954

(二)长沙《大公报》编辑部同人拥护共和、反对帝制的思想与斗争954

(三)杨昌济对旧道德的批判与改造国民思想、反对全盘西化的主张959

(四)易白沙对封建文化的批判963

(五)章士钊的调和立国论及其对公民自由的关注967

三、以毛泽东、蔡和森为代表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新探索971

(一)毛泽东在长沙的求学活动971

(二)以毛泽东、蔡和森为中心的青年学生群体的聚集973

(三)毛泽东、蔡和森等对改造中国社会道路的探索979

(四)毛泽东、蔡和森等的社会实践活动984

(五)新民学会的成立及其活动987

附录:长沙近代大事年表(1840—1919)990

参考文献10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