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海洋行政执法理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惠荣,刘卫,张颖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978750278696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38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467页
- 主题词:海洋法-行政执法-中国-技术培训-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海洋行政执法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法学基础理论3
1 法的概念3
1.1 法的定义3
1.1.1 词源意义上的法与法律3
1.1.2 现代语境中的法与法律4
1.1.3 法的定义4
1.2 法的基本特征与法的思维方式5
1.2.1 法的基本特征5
1.2.2 法律思维方式6
1.3 法的本质7
1.3.1 法的国家意志性7
1.3.2 法的阶级意志性8
1.3.3 法的物质制约性9
1.4 法的分类10
1.4.1 法的一般分类10
1.4.2 法的特殊分类12
1.4.3 法律分类对执法和司法的意义14
2 法的渊源与效力16
2.1 法的渊源16
2.1.1 法的渊源概述16
2.1.2 法的渊源的分类16
2.1.3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18
2.2 法的效力与实效22
2.2.1 法的效力22
2.2.2 法律实效27
3 法的要素30
3.1 法的要素的含义30
3.1.1 法的要素的概念30
3.1.2 法的要素的特征30
3.1.3 法的要素的内容31
3.2 法律规则33
3.2.1 法律规则的含义33
3.2.2 法律规则的属性34
3.2.3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34
3.2.4 法律规则适用之逻辑35
3.2.5 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36
3.2.6 法律规则的分类37
3.3 法律原则38
3.3.1 法律原则的含义和特征38
3.3.2 法律原则的功能39
3.3.3 法律原则的适用40
3.3.4 法律原则的分类41
3.4 法律概念42
3.4.1 法律概念释义42
3.4.2 法律概念种类42
4 法律体系43
4.1 法律体系的定义与划分部门法的标准与原则43
4.1.1 基本概念43
4.1.2 部门法的划分标准与原则45
4.2 我国法律的部门划分47
4.2.1 传统理论上的法的部门划分47
4.2.2 我国现行部门法的划分48
5 法律关系与法律事实51
5.1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种类51
5.1.1 法律关系的概念51
5.1.2 法律关系的种类53
5.2 法律关系的要素56
5.2.1 法律关系的主体56
5.2.2 法律关系的客体58
5.2.3 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和义务59
5.3 法律事实62
5.3.1 法律事实的概念63
5.3.2 法律事实的分类63
5.3.3 认定法律事实的基础64
5.3.4 法律事实的认定与解释64
6 法律责任66
6.1 法律责任的概念66
6.1.1 责任及法律责任的含义66
6.1.2 法律责任的目的和功能67
6.2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68
6.2.1 责任主体68
6.2.2 违法行为或者违约行为68
6.2.3 主观过错69
6.2.4 损害事实69
6.2.5 因果关系70
6.3 法律责任的配置原则70
6.3.1 法律责任的合法性原则70
6.3.2 法律责任的合理性原则70
6.3.3 法律责任的节制性原则71
6.3.4 法律责任的协调性原则71
6.4 法律责任的分类72
6.4.1 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宪法责任、国家赔偿责任72
6.4.2 公法责任和私法责任73
6.4.3 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73
6.4.4 职务责任和个人责任73
6.5 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74
7 法的作用76
7.1 法的规范作用77
7.1.1 法的指引作用77
7.1.2 法的评价作用78
7.1.3 法的预测作用78
7.1.4 法的教育作用79
7.1.5 法的强制作用79
7.2 法的社会作用80
7.2.1 阶级社会中法的社会作用80
7.2.2 当代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法的社会作用81
7.3 法的作用的局限性81
7.3.1 法律的主观性82
7.3.2 法律的滞后性82
7.3.3 法律的僵化性82
7.3.4 法律的压制性83
8 立法84
8.1 立法的概念与立法体制84
8.1.1 立法的概念84
8.1.2 立法体制85
8.2 立法的原则87
8.2.1 理想和现实兼顾原则88
8.2.2 原则与具体兼顾原则89
8.2.3 普适性与地方性兼顾原则89
8.2.4 稳定性与变动性兼顾的原则89
8.2.5 法治原则90
8.3 立法的程序90
8.3.1 立法的准备程序91
8.3.2 正式立法程序91
8.4 法律解释93
8.4.1 法律解释的含义93
8.4.2 法律解释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94
9 法治与法治国家97
9.1 法治与法治国家释义97
9.1.1 法治的概念97
9.1.2 法治国家的含义100
9.2 法治的原则和基础103
9.2.1 法治的原则103
9.2.2 法治的基础104
9.3 法治的要件106
9.3.1 法治的实体要件106
9.3.2 法治的形式要件107
第2篇海洋行政法理论113
10 行政法概述113
10.1 行政法的概念和特点113
10.1.1 行政法的起源、含义及基础理论113
10.1.2 行政法的特点115
10.2 行政法的渊源116
10.2.1 行政法的成文法渊源116
10.2.2 行政法的其他渊源118
10.3 行政法律关系120
10.3.1 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120
10.3.2 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21
10.4 海洋行政法的内涵及其特征122
10.4.1 海洋行政法的内涵122
10.4.2 海洋行政法的特征123
11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125
11.1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概述125
11.1.1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含义125
11.1.2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特点126
11.1.3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缘起127
11.2 行政合法性原则129
11.2.1 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含义129
11.2.2 行政合法性原则的适用130
11.3 行政合理性原则131
11.3.1 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含义与具体要求131
11.3.2 行政合理性原则与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关系132
11.4 行政信赖保护原则133
11.4.1 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的含义133
11.4.2 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的要件135
11.5 比例原则135
11.5.1 比例原则的含义135
11.5.2 比例原则的内容136
12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138
12.1 行政主体138
12.1.1 行政主体的概念、特征138
12.1.2 行政主体的范围140
12.1.3 行政主体的种类与资格认定141
12.2 行政相对人143
12.2.1 行政相对人的含义143
12.2.2 行政相对人的确认和范围144
12.2.3 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义务146
12.2.4 行政相对人的法律责任148
13 行政行为149
13.1 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149
13.1.1 行政行为的概念149
13.1.2 行政行为的特征150
13.2 行政行为的分类151
13.3 行政行为的类型153
13.3.1 行政行为类型的含义153
13.3.2 主要的行政行为类型154
13.4 行政行为的成立与合法要件157
13.4.1 行政行为的成立157
13.4.2 行政行为的生效与合法要件158
13.4.3 行政行为生效的情形158
13.4.4 行政行为失效的情形159
13.5 行政行为的效力160
13.5.1 公定力160
13.5.2 确定力161
13.5.3 拘束力161
13.5.4 执行力161
14 行政程序162
14.1 行政程序的概念、类型162
14.1.1 行政程序的概念162
14.1.2 行政程序的类型162
14.1.3 行政程序的意义163
14.2 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164
14.2.1 正当程序原则165
14.2.2 公平、公正原则165
14.2.3 公开原则165
14.2.4 效率原则166
14.2.5 参与原则166
14.3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166
14.3.1 听证制度166
14.3.2 告知与说明理由制度168
14.3.3 表明身份制度169
14.3.4 回避制度169
14.3.5 信息公开制度170
14.3.6 职能分离制度171
14.3.7 时效制度171
14.3.8 权利救济制度172
15 行政许可174
15.1 行政许可概述174
15.1.1 行政许可的概念174
15.1.2 行政许可的性质174
15.1.3 行政许可的作用175
15.1.4 行政许可的类型175
15.1.5 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177
15.2 行政许可的设定178
15.2.1 行政许可的设定原则178
15.2.2 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179
15.2.3 行政许可的设定权180
15.3 行政许可的实施181
15.3.1 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181
15.3.2 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182
15.4 行政许可的撤销、注销与中止187
15.4.1 行政许可的撤销187
15.4.2 行政许可的注销188
15.4.3 行政许可的中止188
15.5 行政许可中的法律责任188
15.5.1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189
15.5.2 行政相对人的法律责任190
16 行政检查192
16.1 行政检查概述192
16.1.1 行政检查的概念和特征192
16.1.2 行政检查的目的和作用193
16.1.3 行政检查应遵循的程序和原则193
16.1.4 行政检查的对象与内容194
16.1.5 行政检查的分类与方式195
16.2 海洋行政检查197
16.2.1 海域使用行政检查197
16.2.2 海洋环境保护行政检查199
16.2.3 涉外海洋科研行政检查202
16.2.4 海底电缆管道铺设和保护行政检查202
16.2.5 海岛保护行政检查203
17 海洋行政处罚206
17.1 行政处罚与海洋行政处罚概述206
17.1.1 海洋行政处罚的概念206
17.1.2 海洋行政处罚与相关概念的区别208
17.1.3 海洋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210
17.2 行政处罚的种类213
17.2.1 学理上对行政处罚的分类213
17.2.2 法律法规对行政处罚的分类214
17.2.3 海洋行政处罚的分类217
17.3 行政处罚与海洋行政处罚的设定218
17.3.1 法律的设定权218
17.3.2 行政法规的设定权219
17.3.3 地方性法规的设定权219
17.3.4 行政规章的设定权219
17.4 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管辖与适用220
17.4.1 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220
17.4.2 行政处罚与海洋行政处罚的管辖223
17.4.3 海洋行政处罚的适用226
17.5 海洋行政处罚程序229
17.5.1 海洋行政处罚程序概述229
17.5.2 简易程序230
17.5.3 一般程序232
17.6 立案233
17.6.1 立案的概念与特点234
17.6.2 立案的任务与意义234
17.6.3 案件的来源235
17.6.4 立案的条件235
17.6.5 立案的程序236
17.7 调查取证238
17.7.1 调查的概念238
17.7.2 调查的任务239
17.7.3 调查的基本程序240
17.7.4 调查取证的方法242
17.7.5 调查的保障程序250
17.8 海洋行政违法案件的处罚决定254
17.8.1 制作《案件调查终结报告》255
17.8.2 重大案件会审255
17.8.3 告知当事人256
17.8.4 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257
17.8.5 听证程序257
17.8.6 作出处罚决定262
17.8.7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制定264
17.8.8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送达264
17.9 海洋行政处罚的执行266
17.9.1 各类行政处罚的执行方式267
17.9.2 海上当场执行268
17.9.3 罚缴与收支分离制度269
17.9.4 海洋行政处罚的强制执行271
17.10 结案271
17.10.1 结案的概念271
17.10.2 结案的分类271
17.10.3 结案的工作程序273
18 证据与证明274
18.1 概述274
18.1.1 证据的概念274
18.1.2 证据的性质274
18.1.3 证据的作用275
18.2 学理上对证据的分类276
18.2.1 人证与物证276
18.2.2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277
18.2.3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278
18.2.4 本证与反证279
18.3 法律上对证据的分类279
18.3.1 书证280
18.3.2 物证280
18.3.3 视听资料281
18.3.4 证人证言282
18.3.5 当事人陈述284
18.3.6 鉴定结论285
18.3.7 勘验笔录、现场笔录286
18.4 证明的对象287
18.4.1 概念287
18.4.2 实体法事实288
18.4.3 程序法事实289
18.4.4 免证事实289
18.5 证明的程度289
18.6 证据的审核认定290
18.6.1 证据审核认定的概念290
18.6.2 证据审核认定的基本规则291
18.6.3 各类证据的逐一审核认定292
18.6.4 全案证据的综合审查判断296
19 行政强制299
19.1 行政强制的概念和特征299
19.1.1 行政强制措施的概念和特征299
19.1.2 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和特征300
19.1.3 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区别301
19.2 行政强制的种类和方式301
19.2.1 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301
19.2.2 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302
19.3 行政强制的程序要求303
19.3.1 行政强制措施的程序要求303
19.3.2 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程序要求307
19.3.3 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程序311
20 行政救济313
20.1 行政复议313
20.1.1 行政复议的概念313
20.1.2 行政复议的范围314
20.1.3 行政复议的申请期限及其主体315
20.1.4 行政复议的受理程序318
20.1.5 行政复议的处理和决定程序319
20.1.6 行政复议的执行程序322
20.2 行政诉讼322
20.2.1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322
20.2.2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324
20.2.3 管辖问题324
20.2.4 行政诉讼的当事人325
20.2.5 证据规则326
20.2.6 起诉和受理327
20.2.7 审理和判决327
20.3 行政执法问责制330
20.3.1 行政执法问责制的概念和特点330
20.3.2 应予追究责任的不当执法行为331
20.3.3 行政执法问责的责任形式332
20.3.4 海洋行政管理法律法规中有关行政执法问责制的规定333
第3篇我国的海洋法律制度337
21 我国海洋法律制度概述337
21.1 我国海洋法律制度的概念337
21.1.1 我国海洋法律制度定义337
21.1.2 我国海洋法律的分类338
21.1.3 我国海洋立法的效力层级338
21.2 我国海洋法律制度的发展341
21.2.1 古代的海洋管理制度341
21.2.2 近现代海洋法律制度的萌芽343
21.2.3 当代海洋法律制度的发展344
21.3 我国海洋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与特征346
21.3.1 我国海洋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346
21.3.2 我国海洋法律制度的特点350
21.4 我国海洋法律制度的发展方向351
21.4.1 推动“海洋基本法”出台352
21.4.2 加强配套程序立法352
21.4.3 近期需要完善的海洋法律制度353
22 基本海洋法律制度354
22.1 内水、领海法律制度354
22.1.1 内水、领海的定义及其界限354
22.1.2 我国的领海基线354
22.1.3 领海的主要制度355
22.2 毗连区法律制度356
22.2.1 毗连区的定义及法律地位356
22.2.2 紧追权的行使357
22.3 专属经济区法律制度357
22.3.1 专属经济区的定义及界限357
22.3.2 专属经济区的基本法律制度358
22.4 大陆架法律制度360
22.4.1 大陆架的定义及界限360
22.4.2 大陆架法律制度361
22.4.3 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362
23 海域使用管理法律制度363
23.1 海洋功能区划制度364
23.2 海域使用权制度365
23.2.1 海域使用权的取得365
23.2.2 海域使用权的期限367
23.2.3 海域使用权人的权利义务368
23.2.4 海域使用权的终止368
23.2.5 海域使用权登记369
23.3 海域有偿使用制度371
23.3.1 海域使用金的缴纳371
23.3.2 海域使用金的减免371
24 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373
24.1 海洋环境保护法概述373
24.2 海洋环境监督管理制度374
24.2.1 海洋环境保护管理体制374
24.2.2 海洋环境保护主要监管制度375
24.3 海洋自然保护区制度376
24.3.1 海洋保护区的种类377
24.3.2 海洋保护区的建立377
24.3.3 海洋保护区的管理378
24.4 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海洋制度379
24.5 防治海岸工程项目污染海洋制度380
24.5.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380
24.5.2 “三同时”制度381
24.5.3 污染防治措施382
24.6 防治海洋工程项目污染海洋制度382
24.6.1 污染防治措施383
24.6.2 污染物排放管理384
24.6.3 污染事故处理384
24.6.4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制度385
24.7 防治倾倒废弃物污染海洋制度387
24.7.1 倾倒的定义387
24.7.2 废弃物分类管理制度387
24.7.3 倾废许可证制度388
24.7.4 海洋倾废区选划制度389
24.7.5 海洋倾废监测制度389
25 涉外海洋科学研究管理制度391
25.1 适用的范围与对象392
25.2 涉外海洋科研审批制度392
25.2.1 涉外海洋科学研究的方式392
25.2.2 涉外海洋科研计划的审批393
25.2.3 涉外海洋科研计划的变更393
25.3 其他涉外海洋科研管理规则394
25.3.1 外方开展海洋科学研究履行的其他义务394
25.3.2 涉外海洋科学研究的责任制度395
26 海岛保护管理制度396
26.1 海岛保护概述396
26.2 海岛保护规划制度397
26.2.1 海岛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审批398
26.2.2 海岛统计调查制度399
26.3 海岛保护管理制度399
26.3.1 一般规定399
26.3.2 有居民海岛生态系统保护399
26.3.3 无居民海岛保护制度400
26.3.4 特殊用途海岛保护制度401
27 海底电缆管道管理和保护制度402
27.1 适用的范围与对象402
27.2 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制度403
27.2.1 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的审批403
27.2.2 路由调查、勘测活动的管理404
27.2.3 为海洋开发所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的特殊要求404
27.3 海底电缆管道保护制度405
28 我国缔结和参加的涉海国际条约407
28.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主要内容407
28.1.1 领海408
28.1.2 毗连区409
28.1.3 专属经济区410
28.1.4 大陆架412
28.1.5 公海413
28.1.6 国际海底区域415
28.1.7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417
28.1.8 群岛国418
28.1.9 《公约》确立的其他制度419
28.2 我国加入的其他多边涉海国际条约422
28.2.1 海事安全有关条约422
28.2.2 防治海洋污染有关条约424
28.2.3 《联合国鱼类种群协定》426
28.2.4 《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427
28.3 我国与周边国家签订的双边涉海条约429
28.3.1 中韩渔业协定429
28.3.2 中日渔业协定430
28.3.3 中越划界协定和渔业协定430
附录432
热门推荐
- 2562866.html
- 2051452.html
- 2251035.html
- 540349.html
- 3780362.html
- 3391827.html
- 767577.html
- 769050.html
- 977652.html
- 19854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06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53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28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778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40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1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89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16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08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9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