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经济转轨时期金融安全问题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经济转轨时期金融安全问题研究
  • 刘锡良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750493467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32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549页
  • 主题词:金融-风险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经济转轨时期金融安全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理论篇3

第一章 金融安全的理论界定3

第一节 开放经济体系、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3

一、开放经济体系3

目录3

二、经济安全与金融安全4

三、金融安全的含义4

四、三个层面的金融安全5

第二节 金融风险、金融危机、金融安全和金融效率6

一、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6

二、金融危机与金融安全8

三、金融安全与金融效率9

四、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与金融安全14

五、金融危机的种类19

一、古典经济学的危机理论20

第三节 金融危机理论20

二、马克思主义的货币信用危机理论21

三、当代金融危机理论22

四、金融脆弱性假说23

五、银行危机模型25

六、国际债务危机理论26

本章小结27

参考文献27

第二章 金融安全的理论模型29

第一节 第一代危机攻击模型29

一、模型基本框架30

二、投机攻击逻辑31

三、基本因素不良引起的投机攻击32

四、投机攻击理论的发展:自我实现的投机攻击33

五、对投机攻击理论的批评35

一、模型探索:失业与货币危机36

第二节 第二代货币危机的逃跑规则说36

二、基本因素的要求:从硬件到软件39

三、逃跑规则说的贡献41

四、逃跑规则说面临的挑战42

第三节 第三代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政府担保42

一、基本模型43

二、模型中的三个关键集团:金融中介、政府和外国银行44

三、模型的均衡解45

四、均衡解的动态调整48

五、如何从模型中理解金融危机49

六、模型的最新发展50

第四节 不同类型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些特点51

一、投机攻击模型的特点51

二、逃跑规则说的特点51

三、存在政府担保的金融危机的特点52

参考文献53

本章小结53

四、合作性金融危机的特点53

第三章 金融安全状态的监测57

第一节 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理论含义57

一、金融危机预警系统、货币危机预警系统、银行危机预警系统57

二、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方法60

第二节 危机预警系统的有效性62

一、制度性62

二、不可比性63

三、心理因素65

四、传染性66

第三节 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国际比较研究67

一、国际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理论研究67

二、国际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实践71

本章小结76

参考文献77

第一节 微观金融安全的理论基础81

一、微观金融安全的含义81

第四章 中国的微观金融安全81

第二篇 国内金融安全篇81

二、决定微观金融安全的主要因素83

三、金融脆弱性理论的微观诠释84

四、一个微观金融安全的经典模型86

第二节 我国金融机构安全的现状分析86

一、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安全分析87

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安全分析91

三、金融机构安全状况的总体评价96

第三节 金融市场的安全状况分析98

一、股票市场的安全分析98

二、其他金融市场的安全状况分析102

三、金融市场安全状况的总体评价104

第四节 衍生金融市场与金融安全105

一、衍生金融市场有利于金融安全105

二、衍生金融市场与金融安全的实证分析107

三、我国的衍生金融市场与金融安全111

一、产权和信用制度是微观金融安全的基础114

第五节 影响微观金融安全的外部因素114

二、企业状况对微观金融安全的影响118

三、信用状况对微观金融安全的影响120

本章小结124

参考文献125

第五章 金融结构与金融安全126

第一节 金融结构与金融安全的基本关系126

一、金融结构的内涵126

二、经济与金融结构的对应关系128

三、金融结构与金融安全130

第二节 中国金融安全的结构视角134

一、我国金融结构变动概述134

二、结构安全的分析思路138

第三节 微观金融结构的安全分析139

一、金融产业结构的安全139

二、金融市场的结构考察145

一、区域金融结构与金融安全147

第四节 区域金融结构的安全分析147

二、我国区域金融结构的安全分析149

第五节 融资结构的安全分析151

一、内外源融资比例、融资方式选择分析151

二、间接融资的安全分析154

三、直接融资的安全分析158

四、融资结构的安全分析159

五、我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的安全分析163

本章小结167

参考文献167

第六章 中国宏观金融安全分析169

第一节 宏观金融安全状态的演变及特点169

一、金融安全状态的变化169

二、宏观金融安全问题的特点172

第二节 经济转型与金融安全174

一、经济转型与金融体系174

二、经济运行对金融安全的影响177

三、制度整体变迁与金融安全179

四、金融制度变迁与金融安全182

第三节 政府与金融安全186

一、政府影响金融安全的途径186

二、政府与我国的金融安全189

三、金融监管与金融安全196

第四节 道德风险与金融安全200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源于道德风险200

二、中国银行体系安全问题的道德风险解释203

三、中国证券市场的道德风险205

本章小结209

参考文献209

第三篇 对外金融安全篇213

第七章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安全213

第一节 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213

一、金融全球化的动因与表现213

二、金融全球化与金融风险215

三、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路径218

第二节 汇率制度安排与金融安全222

一、当前的汇率制度与演变趋势222

二、汇率制度与金融脆弱:“原罪论”假说226

三、固定汇率制度与金融危机之间关系的争论227

四、浮动汇率制度与金融危机之间关系的争论230

五、对我国的启示232

第三节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安全234

一、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特点234

二、国际资本流动对金融安全的影响238

三、国际资本流动管理:国外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42

本章小结246

参考文献247

附录:近期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讨论的综述248

第八章 资本外逃与金融安全257

第一节 资本外逃的一般情况研究257

一、资本外逃概念与测算259

二、资本外逃的四种方式264

第二节 资本外逃原因探索和实证研究265

一、资本外逃原因探索265

二、资本外逃原因的实证研究269

第三节 资本外逃对宏观金融安全的影响279

一、资本外逃的一般性影响280

二、资本外逃对转型国家经济和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281

三、资本外逃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292

本章小结295

参考文献296

第九章 资本与金融项目开放顺序与金融安全298

第一节 对外开放顺序和金融安全298

一、资本与金融项目对外开放298

二、资本与金融项目对外开放顺序300

三、资本与金融项目对外开放下的金融安全301

第二节 资本与金融项目对外开放收益风险分析302

一、资本与金融项目对外开放的收益302

二、资本与金融项目对外开放带来的风险305

一、发达国家开放顺序总结307

第三节 资本与金融项目对外开放顺序的国际经验307

二、发展中国家开放顺序总结311

三、经验与启示315

第四节 我国资本与金融项目对外开放顺序与时间表316

一、开放的顺序与时间表的初步构想316

二、开放顺序与时间表的具体安排317

三、积极渐进顺序与世界贸易组织328

参考文献330

本章小结330

第四篇 对策篇335

第十章 中国金融安全系统测定研究335

第一节 评价中国金融安全状况的视角335

一、经济与金融的系统性336

二、“虚拟经济”理论对金融安全的诠释337

三、对中国金融安全状况测定的理论模型339

一、构建金融安全指标体系的原则340

第二节 中国金融安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340

二、中国金融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341

三、对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偏差衡量体系的构建346

四、小结356

第三节 关于中国金融安全评价体系的方法357

一、有关指标权重的讨论357

二、数据的预处理358

三、综合方法的讨论359

四、本书实证方法的选定359

第四节 中国金融安全测定的实证分析360

一、指标、数据及其来源360

二、实证的具体步骤与方法361

三、实证的过程361

第五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365

一、主要结论365

二、若干政策建议366

参考文献367

本章小结367

附录一:中国经济周期新划分——基于制度及其变迁的一种解释370

附录二:中国金融安全系统测定研究的实证相关结果381

第十一章 当前金融安全的维护对策382

第一节 关于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的争论382

一、对中国金融安全状况的总体评价382

二、危及中国金融稳定的风险因素385

三、维护中国金融安全的措施和途径387

四、小结388

第二节 微观金融安全的维护388

一、金融机构安全的维护388

二、金融市场安全的维护394

第三节 中观金融安全维护——完善我国的金融结构体系397

一、必须高度重视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398

二、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399

三、实现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协同发展,加快我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建设步伐400

第四节 宏观金融安全的维护401

一、减少行政干预,规范政府行为402

二、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为金融体系的稳定提供强力支撑403

三、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405

四、提高宏观经济政策应用水平406

五、提高金融效率,维护金融安全408

第五节 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维护409

一、防范资本外逃带来的风险409

二、规避在开放过程中的金融风险412

三、抵御金融全球化带来的冲击419

第六节 建立我国的危机预警系统423

一、建立我国银行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框架423

二、金融预警指标临界值的确定429

三、预警风险程度的度量434

四、确定金融危机的预警级别,评估金融危机的爆发程度435

本章小结437

参考文献437

一、金融体系内部制度建设439

第十二章 建设我国的金融安全网439

第一节 金融安全网框架设计439

二、外部环境制度建设440

三、各种制度安排之间的关系440

第二节 体系内部制度建设441

一、金融机构内控制度建设441

二、建立和完善我国银行业自律制度443

第三节 体系外部制度建设449

一、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制度449

二、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454

三、重建我国的信用体系458

第四节 完善金融监管制度464

一、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审慎性监管464

二、加强金融监管统计制度建设473

三、建立和完善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制度482

参考文献489

本章小结489

第十三章 对当前金融安全区建设的分析与评价493

第一节 金融安全区: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493

一、金融安全区概念释义494

二、理论分析496

三、创建金融安全区的意义501

第二节 金融安全区建设:现状和问题502

一、金融安全区建设可借鉴的经验502

二、创建金融安全区的措施和经验504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506

第三节 金融安全区建设:建议与构想509

一、制定具体的金融安全区创建目标510

二、合理组织与实施创建工作512

三、构筑金融安全运行体系的框架513

四、科学构建金融安全区评价指标体系519

本章小结530

参考文献5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