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府预算会计问题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政府预算会计问题研究
  • 王雍君主持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0584206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38页
  • 主题词:预算会计-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府预算会计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第一章 预算会计的概念结构1

第一节 预算会计的定义与功能1

一、政府财政资金的流动与追踪1

二、预算会计是追踪拨款和拨款使用的政府会计3

三、预算会计的功能4

四、预算会计应尽可能与预算相一致7

第二节 支出周期及其组成阶段8

一、拨款9

二、承诺10

三、核实12

四、付款12

第三节 政府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关系14

一、定义政府会计14

二、政府会计包括预算会计16

三、预算会计记录与政府会计记录17

四、预算会计不同于政府会计19

第四节 会计基础及其应用21

一、IFAC界定的四种主要的会计基础22

二、会计基础的其他变体24

三、会计基础的比较与应用26

第二章 我国预算会计的现状与问题36

第一节 预算会计的建立和发展36

一、创立与初步形成时期(1950~1965年)36

二、预算会计的调整与变动时间(1966~1989年)39

三、1997~1998年的改革奠定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框架42

第二节 现行预算会计的内容与框架43

一、预算会计体系区分为三个分支43

二、会计要素、恒等式与记账方法44

三、支出口径和以拨作支46

四、预算外营运(资金)的处理48

五、会计报表48

六、会计基础与会计核算原则49

七、主要采用制度规范51

八、会计科目与会计主体52

九、关于预算会计信息和职责的规定53

第三节 现行预算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55

一、对现行预算会计体系的总体评价55

二、无力提供支出周期各阶段的完整信息56

三、预算会计各分支相互割裂缺乏整合62

四、财务报告系统存在明显的缺陷66

五、制度规范模式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76

六、与现金会计基础相关的弱点77

七、“以拨作支”和支出信息失真79

八、与国际会计规范和会计实践不接轨81

第四节 现行预算会计需要进行大的改革82

一、预算与财政管理改革的客观要求82

二、通过预算会计改革支持集中化方向的财政管理改革83

一、深化财政管理与预算改革的客观要求85

第一节 预算会计改革的背景85

第三章 预算会计改革的背景与意义85

二、全球性改革带来的改革动力与压力93

第二节 预算会计改革的意义100

一、财政管理与预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00

二、为转变财政职能创造条件104

三、为管理财政风险奠定基础108

第四章 对国际经验的借鉴与思考111

第一节 主要的预算会计模式111

一、按支出周期构成阶段划分111

二、按记录交易的组织层次划分117

三、按是否记录预算数据划分119

四、按会计基础划分121

五、美国的政府会计模式122

第二节 中外预算会计的差异124

一、预算会计框架的构造基础不同125

二、预算会计的覆盖范围不同128

三、对机构层交易的控制机制不同132

四、会计规范的模式不同134

五、再论追踪机构层交易的重要性135

一、预算会计的全面性138

第三节 可资借鉴的国际经验138

二、以支出周期概念确定预算会计的核算内容140

三、在集中和分散两个层次上追踪交易141

四、严密的财务合规性控制142

五、既记录预算数也记录实际数146

六、采用准则规范模式147

七、重视开发财务报告与预算报告148

八、以报告实体概念界定适用范围150

九、采用2~3个会计基础153

十、与成本会计和绩效计量系统相结合154

一、政府会计改革的早期历史156

第五章 发达国家的政府会计改革与启示156

第一节 政府会计改革的两个阶段156

二、近期改革的主线与背景158

第二节 从现金基础转向应计基础164

一、从投入预算到产出预算164

二、从支出到成本和费用168

三、通过配比支持财政绩效172

第三节 从近期改革中得到的启示174

一、帮助诊断政府会计系统的弱点174

二、帮助设计更为全面的预算与财政管理改革策略175

三、更好地评估引入应计会计基础的前景177

四、政府会计改革是一个渐进而持续的过程179

五、密切关注国际改革的动态并注意接轨180

第六章 改革的次序、方向与目标框架182

第一节 改革的次序182

一、预算会计改革应分三个阶段进行183

二、第一阶段改革的重点是扩展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184

三、第二阶段改革的重点是转向修正应计会计和登记资产184

四、第三阶段再考虑转向完全应计会计186

第二节 发展更为全面的预算会计187

一、有效监控预算执行过程的客观要求188

二、开发财务管理信息系统(GFMIS)的前提189

三、建立集中性预算会计控制的可行性190

第三节 依托支出周期构造核算框架191

一、现行预算与会计系统缺乏“支出周期”概念192

二、从“组织类别”转向“支出周期”193

第四节 依托会计实体概念构造组织框架205

一、沟通核心部门与支出机构之间的会计联系205

二、会计实体与报告实体208

一、构成目标框架的基本要素214

第五节 目标框架与现行框架的比较214

二、整体框架的对比217

三、总预算会计的目标框架与现行框架的对比219

四、机构会计的目标框架与现行框架的对比223

第七章 对策与措施:构造核算框架226

第一节 构造核算框架的诸要素226

一、以支出周期为基础构造核算框架226

二、核心科目的设置230

第二节 界定支出周期各阶段的核算程序与内容232

一、拨款阶段的会计核算232

二、承诺阶段的会计核算235

三、核实阶段的会计核算236

四、付款阶段的会计核算238

第三节 将总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扩展至机构层交易239

一、首先应扩展到支出机构的付款交易241

二、随条件成熟逐步扩展到承诺和核实阶段的交易246

三、总预算会计与单位会计均应记录承诺246

四、总预算会计整合为“财政国库会计”249

五、保留和加强支出单位的会计责任258

一、转向应计基础的压力增大261

第八章 对策与措施:为转向应计基础创造条件261

第一节 转向应计基础的必要性与限制因素261

二、引入应计基础的时机尚未成熟265

三、引入应计基础需要的条件268

第二节 转向应计基础的前期准备和策略270

一、为转向应计基础创造条件270

二、转向应计基础的策略271

三、可长期共用的几种会计基础274

第一节 政府会计的重要性与特征276

一、政府会计的重要性276

第九章 在政府会计框架内进行预算会计改革276

二、好的政府会计应具备的特征278

三、我国的预算会计应改称政府会计279

第二节 从制度规范转向准则规范281

一、政府会计采用准则规范是大势所趋281

二、由权威性机构制定与发布政府会计准则283

第三节 通过界定会计实体取代组织类别284

一、以控制标准结合融资标准界定报告实体284

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问题287

三、关于基金会计问题288

一、明确财务报告的报告要求289

第四节 改进财务报告289

二、明确财务报告的目标292

三、界定政府财务报告的使用者294

四、编制合并的政府整体财务报告296

五、编制预算政策评估报告297

六、长远而言政府财务报告应向企业财务报告靠拢298

七、应重视外部报告300

八、建立统一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301

参考文献303

专业术语解释及中英文对照308

热门推荐